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北省城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雇主视角出发,并根据社会理性人假设和社会民主论观点,分析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权利意识和维权行动对其社会保险福利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因素中,专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福利的获得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职业培训影响不显著.权利意识和维权行动因素中,知道雇主有义务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要求雇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更可能获得社会保险福利.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改善有赖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及其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苏南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工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倾向,并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适应城市程度、签订劳动合同、体制内维权困难、参与非正式组织与否、心理危机来源和对政府的满意度对农民工参与群体性事件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权益受损问题并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权益受损且体制内维权困难的情况下农民工才会选择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制度化维权意愿的基本状况,并从社会网络、政治信任和企业制度三个维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制度化维权意愿。其中,老乡会、政制信任度和企业的侵权状况对农民工的制度化维权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工会、对政府的信任度和企业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影响不显著。个体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和在岗职位成为影响农民工制度化维权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业主维权行动是中国城市市民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媒介报道的重要题材.争取媒体支持和报道,是业主维权的有效策略.媒体对业主维权行动进行报道时,普遍采用了公民权利政治的报道框架,着力于维权业主的主体形象建构,表现维权者的理性特征,持有倾向性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的主要目标在于追求维权效果——经济权益的实现。选取组织化维权意愿、组织化维权方式、组织化维权能力、组织化维权效果等与农民工组织化维权问题紧密关联的四大要素,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发现:当前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的意愿较强、方式多样、能力较弱、效果一般;影响农民工组织化维权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维权组织核心领导的能力、依托维权组织能力的重要性、依托维权组织的能力、维权组织的作用和维权组织的特征,各因素对农民工组织化维权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正依此序排列。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的意愿,优化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的方式,支持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的能力是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程度、提升组织化维权效果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建省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从积极心理感知和消极心理感知两个维度系统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整体上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以强化农民工的社会信任、发挥社区优势以拓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健全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以解决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等,以保障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从维权行为的暴力性和公开性程度两个维度测量,农民工维权行为偏好具有非暴力性、非常态公开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等政治信任水平的农民工选择一般公开维权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暴力性和公开性程度均与文化层次呈正相关;建筑业农民工比其他行业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一般公开维权和非暴力维权;务农经历和环境会使农民工维权行为更倾向私下维权;良好的居住环境会降低农民工维权行为的暴力性程度;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农民工闹大维权的可能性也就越低。据此,政策制定者应疏通既有体制内农民工维权渠道,加大对特定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管理力度及农民工的组织化管理力度,并做好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村落最重要的活动主体,村民的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将直接影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因此了解村民对文化遗产的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对于推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为例,从认知维度、价值维度和情感维度出发探究村民对文化遗产的感知意向,从行为维度出发探究村民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意愿,运用因子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村民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的整体特征、影响因素、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张谷英村村民对本地文化遗产的总体认同度高,村民的感知意向和传承意愿得分均处于高值区[3.5,5],但感知意向(3.73)略高于传承意愿(3.70);2)年龄和居住时间是影响村民文化遗产总体认同度的重要因素,其中感知意向主要受年龄和居住时间影响,传承意愿仅受居住时间影响;3)在探明村民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础上,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以感知意向的认知维度、价值维度和情感维度为自变量、以传承意愿的行为维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验证了感知意向与传承意愿间真实存在因果关系,其中情感维度对行为维度的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以村民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全国女性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剥夺感、社会资本和权益保障水平四个方面对女性农民工维权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参加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社会关系中的家人亲戚与老乡工友变量对采取维权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在维权选择方面,出生于1979年前、受教育程度较高、非群众身份、低绝对剥夺感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女性农民工倾向于采取制度化的维权行为。进而建议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完善劳动制度、改善劳资关系引导女性农民工制度化维权。  相似文献   

10.
宽恕是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由消极转为积极的过程,是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认知和情绪是影响宽恕的重要因素,属于认知的有归因、后果严重性的程度的评估、道歉真诚度的感知、对以往伤害行为的沉思(RUMINATION);属于情感的有移情和情绪。认知和情感的因素需要做更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清晰宽恕的心理机制。认知和情感在影响宽恕的时候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意志"三个维度的对比分析,新、老两代农民工在对法的运行过程、法的信服程度和对法律至上权威性的评价方面趋于一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对法律条文、法定权利义务和法的作用的认知上,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获取、运用特别是维权的途径和方式上,以及在法与其他规范冲突时和明知不合法时的行为选择上普遍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仍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在"尊法"、"守法"和"用法"意识上同样呈现出老一代农民工所具有的"实用性"、"功利性"和"非自觉性"等特点。上述代际差异特征应当在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珠三角5城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分析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包括反应与认知、迁移与维持两个维度.单因素分析显示,农民工的人口特征对职业培训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动机、培训系统、环境因素对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结论提出农民工职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解决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则.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当做自变量,根据相关问卷调查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特征中仅性别对公平感有着显著影响,而社会经济地位重要指标收入情况对公平感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发现,对公平感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即构成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四个方面,差异趋同、心理认同、交往融入和受歧视感受均对公平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工的公平感与这一群体的稳定有很大关系.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4.
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不仅表现了女性自身的利益实现程度,而且反映了女性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维权能力和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安徽省女性农民工数量庞大,他们的人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受保障状况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女性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女性自身、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执法不力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在N市3个艾滋病村庄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艾滋病患者对社会排斥的自我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艾滋病患者自我感知的社会排斥比较强烈,且自我感知的社会排斥水平较高.其中政治维度的排斥感最强,经济维度次之,文化维度再次之,关系维度的排斥感最弱.艾滋病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朋友数量、是否在村两委任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对自我感知的社会排斥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大五人格中宜人性、外向性对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的影响,采取自编感知社会支持情景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480名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宜人性和外向性两种人格特质对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有重要影响,但宜人性对人际帮助感知社会支持影响较大,外向性对信息帮助感知社会支持影响较大。培养和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可以有效提高感知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工业的扩张,乡村环境持续恶化,有的地方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面对外源污染,乡村居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可是收效甚微。为了剖析乡村居民环境维权的艰难处境,选择典型案例从多个维度对农民的环境维权和经济维权做了比较:从权利意识角度看,环境维权具有被动性;从侵权影响角度看,环境维权具有复杂性;从维权行动角度看,环境维权具有公益性、要求高、变数多、成本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昭通市昭阳区、大关县、彝良县等3县(区)105位农民工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影响昭通市农民工队伍生存状况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个人素质、就业结构、经济收入、居住情况、社会保障,法律维权保护以及受尊重程度.指出需要从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技能培训,优化就业结构,强化社会保障,加大法律维权等方面入手,以便更好地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9.
构建"比较内容-比较理论-比较维度-心理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省级匹配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和阶层定位比较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工幸福感受到收入和阶层定位在横向和期望值两个比较维度的影响,即相对剥夺与隧道效应心理机制是新时代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收入和阶层定位纵向比较却与农民工幸福感无显著关联.新时代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农民工不同社会比较心理机制的演变逻辑,促进农民工在精神层面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家卫计委在八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分为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主要预测变量家庭特征变量涉及基本家庭特征、成员随迁、代际互动、农村家庭资产、老家困难事件这几个维度。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家庭特征对于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特征除了婚姻以外,其他特征均对农民工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有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政府需要从家庭整体角度设计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提升他们城市的社会融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