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拖延不仅是时间管理问题.也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过程。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要减少,消除拖延的产生,就必须养成坚毅性格,强化时间管理,培养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2.
"认知疲倦"(cognitive fatigue)是指个体在对各种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引起的劳累、疲乏、困倦等主观体验。认知疲倦的内在核心成分是认知功能弱化,它主要包含感知疲倦、注意疲倦、记忆疲倦、思维疲倦、想象疲倦这五个成分,认知情绪消极、认知意志薄弱和认知行为退缩是认知疲倦的外显的、重要的成分。认知行为退缩是认知疲倦的直接结果。认知功能弱化往往伴随着认知情绪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直接导致认知行为退缩。而认知情绪消极、认知意志薄弱和认知行为退缩则直接加剧认知功能的弱化。认知情绪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可以直接引起认知行为退缩,而认知行为退缩往往伴随着认知情绪消极和认识意志薄弱。认知情绪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是相互引起的关系,这两者相生相伴。认知行为退缩往往伴随着认知行为消极和认知意志薄弱。认知疲倦产生的内在因素包括:记忆水平、个性特征、认知加工策略,外在因素包括:材料难度、材料数量、认知加工连续时间等。  相似文献   

3.
寻求宽恕(forgiveness-seeking/seeking forgiveness)是冒犯者主动寻求受害者宽恕自己的过程,文章主要对寻求宽恕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讨论,对寻求宽恕的维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同时发现,寻求宽恕在减少继发性人际冲突,减少冒犯者与受害者双方的负面情绪方面有显著效果,提出寻求宽恕研究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发展越趋成熟但仍旧不稳定,各种因素对决策的作用比较大。在决策的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定背景,本文对影响决策的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展开探讨;最后回到情绪、认知与决策的生理机制上发现脑区之间具有高度的连通性,决策是由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引发的个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创意,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一个能够产生富于超越的、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观点和方法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它的建立是:一、以一定的生理为基础,即个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二、以一定的心理信息为基础的,这是创意认知的前提、保障。没有这两个根基,创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并非有了这两个基础,就能够产生好的创意,创意的产生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人格的影响和情绪、情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亲师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所以,亲师之间不同的社会行为对正在成长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400名家长、40名教师、400名初中学生为对象,运用问卷法试图考察亲师不同互动特征变量与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不同维度的关系。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层协方差结构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1)家长亲师互动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2)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习兴趣和学习外归因有影响;(3)教师亲师互动认知、情感和策略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4)认知、情感和策略因素对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外归因和内归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量实践研究表明,"群体情感"和"群体效能"已经成为集体行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群体效能"对集体行动具有一种正向预测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体行动尤其是利益主导型抗争即是基于特定目标的实现采取的一种特定行为,在这一集体行动实施过程中,群体对自身行为有一定的认知和评估——表现为一种"集体效能"指标,尤其是对行为结果有效性和达成性会有基本的认知和判断,成为影响集体行动趋势的重要因素。面对集体行动中的认同干预,执政者应对这一过程的重点不仅要从情绪舒缓的层面帮助他们排解淤积的不良情绪,隔断其负性消极认知,同时更要从思维、行为等层面介入集体行为,干预其行为过程,通过信息公开、空间物理隔离和问题解决等层面切实提升他们对事件本身的积极认知。  相似文献   

8.
情绪和认知是信息加工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认知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同极性的情绪会对信息加工起到干扰或者促进作用,情绪的变化可能影响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可能对行为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注意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注意对认知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并有效收集了70份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启动状态对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注意稳定性、记忆材料对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其心理学的成因和对策。造成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原因包括对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偏差、对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缺乏控制、课堂学习动力不足、课堂学习意志力弱化四个方面。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从注意力、认知风格、认知策略及元认知四个角度提高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正确管理和控制课堂情绪情感问题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高课堂学习动机水平,增强课堂学习动力;注重意志力的培养过程,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厘清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学前教 育师资队伍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学前教育师范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情感、专业认知、专业行为 和职业选择的主观感受与认识出发,经过三级编码,归纳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为:自身条件、重要他人、专业学习 和社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专业认同,其中自身条件对专业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较为突出,重要他人和专业学习对专 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比较明显,社会因素对职业选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笔者希望厘清专业认同各成分与不同影响因 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学前教育师范生提高专业认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厦门大学300名本科生进行有关社会焦虑的问卷调查,并以“风险社会”为研究背景,从认知的视角,考察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社会焦虑主要集中在发展问题、情感问题和物质问题上,且对发展问题表现出普遍焦虑;风险认知对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有显著影响,风险认知越强烈,社会焦虑程度越高;社会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情感焦虑和物质焦虑有显著影响,将先赋性因素作为人生发展决定性因素的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情感焦虑和物质焦虑;行为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焦虑有显著影响,积极行为应对方式作为一种中介因素能够缓解大学生的社会焦虑。  相似文献   

12.
在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认知是情感、意志、行为的起点;情感是认知、意志、行为的心理根据;意志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精神保证;行为是认知、情感、意志的有机融合、统一和外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形成科学"三观"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遵循青少年知、情、意、行四个因素之间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与其他诸多心理特征一起影响着人们每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通过分析反事实思维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意义,就可以找到利用反事实思维来调节人的情绪和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情绪表现规则是情绪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情绪表现规则的概念最早由Ekman和Friesen在其跨文化研究中提出,从那以后,出现了许多关于情绪表现规则的研究.情绪表现规则制约着情绪表达行为的合适性,人们根据情绪表现规则调节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这种变化是认知、社会、言语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复杂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受性别、人际背景、情绪类型、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产品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市场营销因素等变量影响着消费者情绪。学者们构建的消费者情绪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模型,旨在揭示出消费者情绪对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作用。在高交互和高冲突的服务环境中,服务失败后的情绪对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行为意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服务补救过程中,消费者情绪影响到消费者的感知公平,同时,感知公平也反过来影响到消费者情绪。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给消费者造成的情感伤害,从而减少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情感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内存在重视知识和智力发展而忽视情感发展的严重的知情分离现象,导致了"情感空白"的出现。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同样,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外语教学过程和结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外语教学的过程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我们应对情感因素作进一步的探讨来取得更全面的认识,以便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情感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进而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社科文荟     
只有宽恕才能释放自己SXLN.2001年第10期 人们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恕。憎恨的情绪,使人一再地浸淫在痛苦的深渊里,反复数落对方的不是,也不断地懊悔自己当初所做的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如果憎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可能会使生活逐渐失去秩序,而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宽恕就不同了。宽恕必须承受被伤害的事实,从“怨怼伤痛”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多数的心理分析家都承认,从被伤害、憎恨到平复、重修旧好的过程当中,都必须经历一些困难的挣扎。宽恕之所以很困难,是因为我们都认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咨询与治疗发挥有效作用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选取了几种有影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着重分析了它们关于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心理病理基础、心理咨询与治疗目的、过程及相关技术。认为,这些迥然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其共同的心理机制是使咨询和治疗对象的认知得到改变,情绪情感得到调整,行为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习中情感的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以往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都只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培养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忽视情感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教学与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本文作者将从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积极情感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宽恕行为的现状及其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为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采用《宽恕行为》量表和《职业幸福感》量表对235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自我宽恕处于中等水平;宽恕他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幸福感中得分最高为职业高尚感,得分最低为社会支持感;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已婚幼儿教师的自我宽恕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教师;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中专学历幼儿教师显著高于大专、本科;在自我宽恕得分上,本科显著高于大中专;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宽恕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宽恕他人对职业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宽恕能正向预测情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