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可见,任何理论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应用理论之一,要想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也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人性基础视野下,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超越。所谓人性化超越,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现代人的人性基础,实现其自身理论与实践向合乎人性方面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程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二者结合的方式是基础性教育、针对性教育和预防性教育的同时并举;二者结合需要坚持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心理和思想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统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教育,在对人的精神引导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和政治化的使命,并达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人的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之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基于人性、弘扬人性"的教育,使社会教化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完整把握上,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为斯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切入点,阐述了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井从古代人本教育思想的角度来论证现代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说...  相似文献   

6.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不同人性的较量和同化,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人性,教育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结构进行研究,旨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结构由深层要素圈、核心要素圈、中介要素圈和外围要素圈组成一个同心圆结构。其中,深层要素圈由指导思想和人性基础所构成;核心要素圈由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主体所构成;中介要素圈由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方法所构成;外围要素圈由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所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各个要素圈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运行。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与发展的深层制约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有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及终极价值都根源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这种关联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在于对人性的违背,同时也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超越在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改进和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新形势下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许多人一直想解决而又未能完全解决好的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校多年来分阶段、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阐发只要遵循人的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教育的一贯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做到全程教育与分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融“知情意”于一体,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就能够在新形势下,取得专业思想教育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不同人性的较量和同化,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人性,遵循“人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意义上科学与人文分别表征着人的生物性肉体和精神性灵魂的两重文化存在样式,人文文化所彰显的精神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存在.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内蕴着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即人文价值、人文意义、人文理想和人文批判.因而大学教育的本质和终极目的是人文文化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  相似文献   

12.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女性观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主义哲学",卢梭认为,女性对男人的服从角色不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原因,而是她们天生应当如此,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卢梭从自然主义哲学视角,在父权制的前提下提出了男女平等思想,既超越了现实,又存在局限,是其理想与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人文”观照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通过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种种界定的梳理,综合对大学语文现行教材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种种研究,倡导理想中的大学语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精神传统相结合,与中学语文新课改理念相承接,并由此探讨语文教育“人文性”的衔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宏顺是一个具有深厚生活基础和强烈现实关怀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贫富天平》的根本审美优势在于以一种切实的感性力量显示深刻的思想主旨;宏大叙事和生活氛围的结合,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具有充分理想性的同时也显得非常真实可信,这样既彰显了时代精神,又充满着审美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过程是人类知性探索的求真趣美过程。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被抽象出来并反过来指导科学探究与人生选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性态度。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理论精髓,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要素,团结协作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严谨规范是科学精神的伦理基础。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也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和灵魂,它在工程教育过程中深化人对自然的认识,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从而在内化为人之为人的一种基本精神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培育是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培育也必然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正视民族精神培育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美国大学的民族精神有很深的社会文化基础,美国大学在民族精神的守护与创建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习、研究与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及大学民族精神培育的理念与经验,以警示中国大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精神成长的关系,是黑塞教育小说一直思考的主题。黑塞的教育观主要源于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观,现实却将“教育”理解为“进身之阶”,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方式戕害了人的身心自由,有悖于黑塞的教育理想。同时,黑塞看到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虽然它可以培养人的精神,使人成为健康、完美、自信的人,但是由于教育多局限于精神层面,人往往难以融入现实。  相似文献   

18.
乐教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王船山继承并对儒家乐教思想加以新的阐释.他从形上追求、社会进化、当时社会现实等层面分析了建立乐教的必要性.在他看来,完满人格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乐教的教化.他认为乐教能引导和改善人性,使之具有德性;夯实道德和情操,完善人格培养.深入挖掘王船山的乐教思想对于我们培养和造就健康、自由、理想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从全球视野来省思和认识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意义,自觉维护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师德评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教育和引导教师,继承优秀师德传统,弘扬现代教育伦理精神.师德之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师德评价需要用美好的道德理想来引领道德现实,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教师德性水平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双重性存在以及理性对象的双重性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存在的提供了合理性依据。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本身的性质以及人们对二者的错误认识所导致二者的断裂产生了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成为必然。能整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断裂并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的新理性精神成为文化转型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模式为新理性精神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