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莱布尼兹的科学观在于知识的数学化以及为此所作的努力,即建立以普遍符号和推理演算为中心内容的通用语言代替自然语言,揭示了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的思想根源,指出莱布尼兹科学观的哲学基础在于他关于事实真理和理性真理划分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思想,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他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革命斗争的进程和发展趋势都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日战争的进程、前景、结局的科学预见,更以其高度的准确性而闻名于世。因此,挖掘这一思想宝库,在当前对于提高我们的科学预见能力,增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更自觉地去开创未来,夺取新的胜利,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预见”是战争年代毛泽东军事战略决策思想的鲜明特征。毛泽东军事战略决策中的“科学预见”思想注重把握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强调灵活运用系统观决策方法和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中国革命战争发展演进等的科学预见,成为毛泽东践行军事战略决策“科学预见”思想的经典范例。毛泽东军事战略决策中“科学预见”思想遵循着深度调研、预案设计、预案执行等前后相继的递进路径,其所饱含的预见性、全局性和规律性对推进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学预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认识毛泽东思想,也有助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认识论。毛泽东科学预见思想的产生有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条件,其发展过程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科学预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认识毛泽东思想,也有助于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认识论。毛泽东科学预见思想的产生有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条件,其发展过程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关于充足理由律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18世纪初,莱布尼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充足理由原则。莱布尼兹主要从存在的理由、生成的理由、认识的理由三个方面来揭示充足理由原则。莱布尼兹关于充足理由原则的思想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图灵的可计算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莱布尼兹、弗雷格和哥德尔对于人工语言研究的发展皆对图灵的可计算思想有影响。图灵在《论可计算数在判决性问题中的应用》中提到图灵机和通用计算机两个抽象机器,并描述了两种机器的基本结构以及运行方式,其中,通用计算机是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图灵的可计算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冯·诺依曼,并使得冯·诺依曼建造出人类第一台计算机。图灵对于现代计算机以及机器思维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模态逻辑及其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内许多逻辑学工作者的重视,其中广泛使用的“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概念也为人们熟悉和了解。木文拟就这一概念从逻辑学和哲学的角度谈几点意见。 (一) 在模态逻辑的解释中,都普遍采用了“可能世界”这一概念进行语义解释。该事实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深究这一概念的来源。莱布尼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了“可能世界”概念。在莱氏那里,这是一个本体论概念。莱布尼兹认为,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唯一的世界。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一部指导抗战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经典之作。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理论与战争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分析和综合的辨证方法,对中日战争双方的矛盾特点、战争性质、过程及其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体现了辩证法与认识论、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及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今天,毛泽东科学预见思想也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预见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状况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人们在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正确的预见未来。预见具有超前反映性,并表现为主体实践的需要和利益。预见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预见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机;预见的系统性,使实践具有整体性;预见的可控性,使实践能自我调节,保持最佳结构。因此,正确的、科学的预见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正确行动的先导,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支配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科学预见 ,体现了社会阶段划分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的思想 ,这对于认识和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党正是依据这种思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若撇开特指中国国情等因素 ,单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 ,这一概念是可以适用于那些已进入社会主义 ,但生产力却又很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它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 ,并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的任何国家都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它不仅区别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而且又极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观。早在编辑《德法年鉴》时期,他就分析和阐述了国家和“市民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认为,以1845年为界,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断裂.这一断裂集中表现在实践对哲学的颠覆、历史科学对理论人道主义的决裂.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思想断裂论在以极端的观点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同时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自身遮蔽:断裂论隐含着对马克思思想生成史的割裂,隐含着对马克思历史科学的人本主义实质的遮蔽,隐含着曲解马克思文本的方法论根源和极端后果.文章指出了这一反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凡是稍稍有点欧洲哲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莱布尼兹是个唯心主义者,狄德罗是个唯物主义者。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哲学阵营内部都是非同一般的人物:莱布尼兹可算得近代初期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狄德罗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唯物主义派别中比较最彻底、最典型的一派,即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一位领袖。莱布尼兹虽在青年时代一度也曾表示为霍布斯、伽桑狄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原子论”的观点所吸引,  相似文献   

15.
值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进行深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必将导致生态危机的到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两山论”等核心命题是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恩格斯力图描绘一幅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辩证图景以及关于生态思想的理论建构成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资源,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括,从时间维度界定该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从内容维度充分展现了该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特征维度彰显了该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从这三个维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它,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假说的定义和功能的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说是认识主体在已知的有限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 ,以及对尚未发现和存在的事物现象作出的推测。从认识论角度看 ,假说能够对已存在和发现的事物现象作出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这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假说的预见功能 ,这是假说指导科学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前提 ,也是假说转化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性标志。假说正是通过解释和预见这两个基本功能来解释世界和指导人类的实践 ,并以此来检验和证明自身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曼海姆通过对乌托邦内容与形式的规定,以其社会存在决定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为基本框架,深刻地分析并揭示了近现代西方社会中四种不同形式的乌托邦及其特征。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西方学者对乌托邦问题的研究。由于其基本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与价值中立思想基础之上,因而也表现出了明显局限性,他对20世纪乌托邦衰竭的预见只有有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作为实际是人类社会在时空中的存在形式,而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则是批判地检验过并从理论上阐明了的人类经验体系。作为“第二现实”,这一体系为社会提供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的唯一可能性。由于历史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现实化,根据过去事件的资料作出概括的历史科学,在实际上提供了有助于认识今天和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周建人同志发表《思想科学初探》一文,言简意赅,读了颇受启发.文章提出了思想与语言产生的先后问题,思想是先于语言的,语言是先于文字的.他说:“‘思想——语言——文字’这一串相连的环节,可以肯定,思想放在首位.”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字后于语言,这似乎不成问题,但说思想先于语言,就值得研究了.“是思想先于语言的吗?”我觉得问题就出在“思想”二字上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