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音乐史上"歌舞伎乐"的鼎盛时期,也是宫廷散乐由盛而衰的时期,通过对唐代散乐发展的考述,可以看出唐代宫廷散乐逐步走向民间.随着唐代散乐的走向民间以及乐棚、勾栏等表演场所的出现,对宋代市民音乐的出现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民族唱法和欧洲唱法的定义及其形成过程的差异中国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中国民族民间小调、戏曲、曲艺、民歌及带有这几类风格的声乐创作作品的唱法。狭义地讲是指民族风格声乐技术、技巧方面的理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漫长的歌唱艺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据历史记载,在4000多年前,中国远古时期的歌唱就和诗、乐、舞一起产生了。夏商时期,音乐舞蹈十分盛行,音乐教育机构———大司乐已在周朝建立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专业的民间艺人和音乐教师,秦青的歌唱“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屈原…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更是一门以"听"为本的艺术,这是由音乐的本质所决定的。而声乐课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听觉世界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音乐鉴赏力和技艺精湛的歌唱能力。因此,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耳朵,培养审美感受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唐代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它全面继承了唐代以前多种音乐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融汇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上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但音乐教育对唐代音乐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因为较完善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二是高度繁荣的音乐文化是音乐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的标志和最好的说明。因此,音乐教育为唐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不仅推动唐代的音乐繁荣,并对以后的音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太常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来实施和展开。唐代音乐的  相似文献   

5.
歌唱者的艺术修养大致包括基本声乐技能、音乐素质、艺术领域的综合拓展能力、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等四大方面。基本声乐技能是歌唱的基石,音乐素质是提升歌唱水准的关键,拓展知识领域是提高艺术综合能力的途径,增强艺术感受是提升歌唱生命力的源泉。歌唱者应打下坚实的音乐素质基础,努力拓展自己的综合艺术修养,以保持歌唱艺术的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论歌剧声乐文化艺术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由于歌剧的综合美感与声乐演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歌剧又被称为歌唱的戏剧、声乐的戏剧。本文首先阐述了歌剧中声乐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体裁,进而探讨了歌剧演唱与歌剧“综合美”的关系,以期读者从歌剧声乐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对歌剧声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二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都以人声为载体.由于朗诵和歌唱的相似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二者存在迁移.  相似文献   

8.
浅析民族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吴小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合肥230039)关键词民族声乐歌唱语言音调咬字歌唱是通过语言艺术地咬字发音,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使歌唱语言展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从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乐与器乐不同,它是音...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唱法以其独特的艺术演唱方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并逐渐被学界和业界认同。与此同时对学院派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原生态歌唱和学院派民族声乐因地域、民族等差异而产生的唱法差异,让我们对民族声乐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异同比较、评价标准和唱法等方面的分析,试图利用原生态音乐资源,丰富学院音乐教育,繁荣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歌唱艺术是人类音乐文明史上历史悠久的、集高雅与通俗、古今中外于一体的完善的艺术。它还是一项具体生动的审美活动 ,它使人们在艺术真、善、美境界的升华中获得精神上的充分满足、艺术上的极大享受 ,从而不断提高审美素养。歌唱艺术以其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丰富生动的内容、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性 ,在音乐艺术的广阔领域里独领风骚。高等音乐师范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摇篮。在以往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艺术教学中 ,主要考虑的往往是如何改正学生歌唱方法上的毛病 ,如何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以使其能达到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东晋南朝歌诗艺术的学者 ,更多地侧重于对歌诗文本的解读 ,对于歌诗创作、表演和消费的情况则明显重视不够。本文在把歌诗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消费产品的前提下 ,对东晋南朝时期 ,王室、贵族到文士们的歌舞声色消费活动及艺人们的歌舞表演活动 ,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认为正是这些精神消费需求 ,为当时民间的歌诗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并促使文人和歌舞音乐艺人在充分吸收民间歌诗鲜活生命力的基础上 ,又有了全新的创造 ,从而极大地活跃了娱乐市场 ,使歌诗艺术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并对唐以后歌诗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唐代法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歌舞音乐体裁,盛行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它代表着当时唐代歌舞音乐的最高成就,为我国唐以后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法曲作为唐代燕乐歌舞一种重要音乐体裁而载入史册,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对近20年唐代法曲的研究从法曲的由来、法曲与法乐的关系及法曲与大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3.
“通俗歌曲”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称谓,为“流行歌曲”所代替是大势所趋;流行歌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代表着一种新的声乐文化,无法和众多的声乐形式共用所谓“科学唱法”。流行歌曲并不拒绝歌唱技巧,中国流行歌手的现状说明他们更需要唱功。  相似文献   

14.
歌唱艺术对音乐形象的再创造 ,不仅要注意对音乐形式的技术性把握 ,同时也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审美性把握。做好审美性把握 ,要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 ,把握曲调风格 ,注重音乐细节 ,并从综合艺术角度进行具有诗学意义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5.
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是确立、体现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保证。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各民歌、戏曲、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古曲、歌剧等内容,并且各种不同的内容都应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体现出教学与演唱的侧重。  相似文献   

16.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神仙题材歌舞表演,是随着汉代以后神仙道教思想的流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历代帝王长生不死的心理期盼,对这种歌舞形式的流行有着巨大的影响;唐代精美的歌舞演技,更把神仙题材歌舞推向了高潮,并为综合性的戏剧艺术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相和歌是汉代一种民间歌曲 ,也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 ,它对之后的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 ,但却和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试图从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发展过程中来发现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艺术歌曲是中外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演唱艺术歌曲是演唱者提高歌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必修课程。完美的艺术歌曲表演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优秀的二度创作能力、丰富的声音技巧以及钢琴伴奏和歌唱的结合,以共同表现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不但要重视声音技巧的训练,同时还应重视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声乐教学要从分析音乐、分析歌词、歌唱技法、歌唱情感四个方面掌握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