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在清末民国初期创建了一批新式工业企业,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详细论述了张謇以"棉铁主义"为中心振兴实业的思想和办企业的实践,同时也论证了国家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就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2.
康家林 《老友》2008,(12):4-7
他曾是"执掌中华大盘点的点库人",是我国第一个公开明确反对跨国公司垄断性并购我国民族工业的部长级干部;他参与起草过中央文件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他在重庆市、国务院研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电力工业是社会基础设施这一前提,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勃兴"进行的研究,大多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种依附于"洋电"的"寄生性发展"的结论。清末民国时期山东省电力企业在经营绩效上存在着较大的地域性差异,而带来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原因是工业用电和照明用电这两个市场规模的不同。由于工业用电市场需求的扩大主要源于工厂电力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民族工业的勃兴才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推手。位于纺织业发达地区青岛的胶澳电气公司,在被日本资本合并以后呈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而处于内陆地区济宁等地的电力企业却陷入倒闭的这一现象就为上述论点提供了佐证。因此,不是民族工业依附于"洋电"得以发展,而恰恰相反,是"洋电"寄生于民族工业才得以壮大。  相似文献   

4.
从1919年开始,孙中山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美国"熔炉"理论成为他民族主义新论述的思想源泉。在处理中国国内民族关系上面,孙中山以他所理解的"熔炉"理论为武器,全盘否定他曾经宣扬过的"五族共和",主张国内各民族以汉族为中心进行"调洽"、同化,构成中华民族这一新民族。他认为辛亥革命只完成了民族光复这个消极民族主义目标,积极的民族主义则是要效仿美利坚模式,将中国国内各民族"合为一炉而冶之",同化"成一大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国际瞩目焦点之际,中国著名经济学者萧灼基坦言,中国入世"肯定会带来冲击",不过,对於落後的中国民族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件好事。他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的。入世以後,中国将根据国际市场来配置资源,并相应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在对外经济政策和运行规则上,将"淡化中国特色,强化国际惯例",实行多边合作,讲求双赢和互利原则,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 萧灼基认为,保护民族工业是要保护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是要保护落後,因此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即缓冲期)不是无限期…  相似文献   

6.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朱志尧是从买办转向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人物。他投资创建了求新造船厂等一系列民族工业企业,在企业经营上颇具特色,并积极参与了清末民初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科技进步的崛起原因是在两种力量的拉动下完成的。一种力量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主的经营理念,无论在组织形式、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还是在人事管理模式上,都以"择优"和创新为最终原则。有些企业行为是熊彼特式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另一种力量是从二十年代末开始,特别是进入三十年代以后全国性经济萧条的压力,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科技进步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在清末民国初期创建了一批新式工业企业,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详细论述了张謇以“棉铁主义”为中心振兴实业的思想和办企业的实践,同时也论证了国家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就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10.
著名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在创建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后不久,翔实地阐发了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平民革命和平民政权理论,同时也提出了他的经济思想。邓演达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他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任务,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工业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特性,不仅须在全球化和中国情境的双重互动范畴中觅取,更应当首先承认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内在的"普遍性"。对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特质的讨论,必须将其置于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自身特质的持续凸显,亦需依凭其在能够超越自身主观性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他者"对"自我"的意义。对具有"特殊性"的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进行"普遍性"的预设,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框架下重新阐释"他者"对"自我"的意义,以此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主体性的进一步张扬,从而展现真正具有"个体性"意义的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文化重构是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主动性变迁方式,是民族文化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生境的必然结果。对畲族文化变迁进行历史人类学考察后,我们发现畲族文化重构经历了从"游耕"向"定耕"、从"自发"向"自觉"、从"我构"向"他构"的阶段性转变。畲族的文化重构从传统的"我构"转变为"他构"后,引发了群体内部的认同困境,也引发了群体外部的质疑。厘清当前文化重构中"我构"与"他构"的关系,实现从"他构"向"我构"的回归,是破解当前文化重构困境的关键。因此,民族群体的"文化自觉"尤其是民族精英的率先自觉,在当代民族文化重构中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十分重视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他曾提出"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的论断,并在多次讲话中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又强调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4.
萧一山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鲜明民族革命史观的爱国史家,他在研究晚清的历史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华民族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处在列强侵略危机下,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特性,探索救亡图强的道路,挽救民族命运的努力.他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充分重视"近代中华民族的自觉"这一论题重大的思想价值和经世意义,认为晚清的维新运动、洋务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构成了清朝末年以来中华民族的自觉.他分析中国民族的特质,提出靠发扬"民族的自觉"来拔除病根,培植民族精神,推进民族复兴的论题,为抗日战争中的民众树立了坚定信心,起到了鼓舞民族士气的重要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是德国理论传统的核心议题之一,韦伯在他的社会理论中也集中关注了该问题。对韦伯民族观的理解可以从他对民族属性的判断以及民族的具体内涵两个层面展开。就民族属性问题而言,相较于德国传统形而上学的有机体论民族观,韦伯从经验科学角度展开对民族的考察并赋予民族以经验性;对于民族的具体内涵韦伯的认识中存在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双重设定。对韦伯民族观的辨析有助于进一步澄清韦伯的民族主义观念,因为在韦伯那里同时存在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乳品工业的创始人、民族企业家吴百亨先生(1894—1974),是一位不畏强权的爱国者。他的一生,为发展我国乳制品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徐丹 《华人时刊》2012,(3):34-35
朱留存和他的团队带回来的300多项国际尖端技术,正是国内汽车试验测试行业急需的核心技术,几乎每项技术投产后,都能填补国内一个空白。带着300多项国际尖端技术而来"在日本从事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算得上是个‘金饭碗’,但一辈子也只能是个按部就班的工程师,我更愿将多年潜心研究的先进技术带回来,为国内相对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民族苦难和前途的思索是在对本民族强烈的文化希冀中展开的。他企求以文化透视"铁屋",以文化助长人性,通过文化唤醒国人的魂灵。鲁迅的超前意识注定了他的孤独和不被理解,于是鲁迅便只能寻找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乐园",以慰藉他在群愁广众下的孤傲心灵。  相似文献   

20.
段业是"五胡十六国"中北凉政权最初的统治者。本文考述了他与杜进、吕光、沮渠男成、沮渠蒙逊、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李等人的关系,认为段业在凉州的成功首先与后凉复杂的政治及民族形势有关,而段业最后的失国亡身,除了其"儒素长者、无他权略"的性格因素外,关键在于他没能也不可能把握当时北凉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从而制定出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制衡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