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移动支付的应用和普及,用户的支付方式得到改变,用户大都开始习惯使用第三方支付。传统的校园卡支付体系仍以卡账、电子账户为主,或两种方式并用的方式。本研究基于目前最流行的二维码支付方式,设计了一种能支持主流第三方支付的校园卡聚合支付体系,可为国内各大高校校园卡支付方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金融为缩小城乡居民收支差距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城乡收支差距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支差距;数字金融每提高1个单位,城乡收入之比和城乡消费支出之比分别缩小0.0012和0.0015;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进而缩小城乡收支差距。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发展数字金融,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数字金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城乡协调,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3.
电子支付工具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对传统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在推导电子支付体系下货币乘数公式的基础上,选取中国电子支付工具的相关样本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电子支付工具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电子支付工具扩大了货币乘数,且缩短了货币乘数实现的时滞.为此,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从而控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时效性将会加强,对此应有充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较为安全有力的支付媒介。移动支付为今后电子支付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世界各国对此展开的研究方兴未艾。移动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相连,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更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现以我国移动支付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最后揭示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面临的信息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肇因,并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给出风险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城市居民对日间照料服务的有效需求及日间照料的发展潜力,研究团队于2022 年9—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某镇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实证研究,对城市居家老人及成年子女基本信息、日间照料服务购买意愿以及支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支付意愿调查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U/H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92位受访者中有251人愿意购买日间照料服务,占比64.03%,人均日间照料服务月支付意愿值为2 127.2元。居民的购买意愿受教育程度、收支情况及子女数量影响;居民对日间照料包月服务支付意愿受教育程度、老人健康状况、受访者收支情况及是否有子女提供照料影响。研究发现日间照料服务在东莞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包括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三方面的环节,其中支付是基础和关键,而我国的电子支付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标准予以规范.本文论述了电子支付的特性、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分为后付制与预付制两大类,从这两种支付方式对医生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使用效率的影响上来看,都存在着医疗资源使用的非效率化问题.兼有后付制与预付制优势的混合式支付方式,被认为是以较低的费用提供优质服务的最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我国而言,保留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门诊部的后付制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并逐步在综合医院的住院部实施后付制与预付制相结合的混合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这种混合式支付方式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网上电子支付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引入,从网上电子支付运营,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发展规模和后续服务等方面讨论了网上电子支付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从网上电子支付的认识、安全保障、法律完善、行业制度、应用技术的角度提出对策,对电子支付的发展前景做出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农民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对山东省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具体内容的认知、参与偏好及支付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村集体组织功能的弱化对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农民支付意愿更倾向于农村公共设施、生活设施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在改善城市面貌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推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是地方财政支出并没有因此影响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相反,地方财政支出在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作为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投入,可以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缓解因稀缺公共品竞争导致的住房溢价,从而降低购房成本。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教支出更为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并且这一作用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单位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借助详实的微观调查数据(CHFS2017),本文使用财务杠杆作为家庭债务风险的测量指标,实证分析了移动支付对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移动支付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收入比,进一步的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是可靠和稳健的。(2)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和促进家庭消费是移动支付导致家庭财务杠杆放大和债务风险加剧的两大重要渠道。(3)移动支付影响家庭债务风险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其对于农村家庭、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以及中高学历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债务风险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在推进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构建安全数字化支付体系和完善风险监管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移动支付同其他电子支付方式一样,安全性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移动支付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基础上,从技术层次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CVM技术就佛山市居民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居民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较低,52.0%的居民愿意支付,平均支付值为9.56元/户/月;从Logit模型得到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有: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程度、对目前土壤生态环境现状满意程度和是否信任环境管理部门并对其环境治理及专款专用等相关制度存在信心;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影响居民支付水平的因素有性别、月收入、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程度、住宅离土壤污染源的距离和了解土壤污染信息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物流作为服务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城乡间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本着发展农村物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要求,从山西省实际出发,通过对交通运管部门在发展农村物流中的实践以及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管理、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专业知识和技术普及、加强对外交流等五方面提出了农村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成渝地区1520个城乡家庭的数据对未成年孩子数量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在城镇家庭还是农村地区家庭,在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数量对未成年子女人均教育投资为显著负向影响.另外在城镇样本中,由于教育投资能力的下降,年纪越大的家庭主事者对家庭教育投资的意愿存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影响、地方依恋、社会交换理论等,以陕西安康为例研究欠发达地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指出处于旅游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经济获益程度较低,但在总体上对旅游发展持欢迎态度并抱有较高的期望;并对城乡居住地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城乡居民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旅游环境影、地方文化复兴的感知及对旅游政策的支持度上.本研究可为政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有效避免和防范旅游发展中的潜在冲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业服务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第三方网络支付就是金融服务的新型模式之一。但是与电子支付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却处于滞后的状态,这不仅会导致纠纷出现时归责不清,也会阻碍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发展。所以笔者试图从未经授权划拨、经授权划拨和是否可以以不可抗力来免责三个方面对电子交易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应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参考国外较为成型的现有法律法规,明确了电子交易中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的责任归属问题,希望能够对完善我国电子支付业的法律监管提供一些意见,确保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的变化趋势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在经济增长中获益.  相似文献   

19.
分析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合适政策、持续释放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而中国区域间的显著差异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数据平台.在两步骤分析框架下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各省级区域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显著且持续扩大的差异;在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住房价格、贷款利率水平、家庭非住房消费比例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负相关,家庭收入、家庭储蓄、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与住房支付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协调地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优化资源配置等角度,论述了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出现的诸如财力不足、转移支付方式和数量工具具有随意性、财权与事权不相适应等问题。提出了立足于我国国情,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