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识经济与教育理念的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经济”是当代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的出现将深刻地改变我们对教育的传统理念,具体地说,它使我们对知识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们原有的“知识观”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并且使我们形成“以人为本位”、“学习社会”、“国际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等四大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罗国杰先生的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构成了一种“智库型”的伦理学,是一种资政建言的良知之学。他关于伦理学“正人心”的论断是对中国伦理学正题法则的经典表述,其意义体现在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和系统化阐释,其正题之“正”在于用集体主义道德滋养好制度,法则之“则”在于强调:道德更需要用好制度来推行。  相似文献   

3.
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智慧说”,以“转识成智”的认识过程辩证法沟通知识和智慧、科学和人生,奠定了当代道德的哲学基础;以“自由劳动”为基石,对包括道德价值在内的合理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论证;以“自觉自愿”作为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并由此阐明了培养理想人格的基本途径,是一种综合了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和中国哲学思想的积极成果,并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做出了创造性回应的哲学-伦理学说。“智慧说”在新时期我国伦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当代道德生活的启示意义,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本体论中的传统“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已不能规范和指导当今的报告文学“现实”,而必须代之以“文本内涵的学理性”等新“五性”。如果说 ,新时期以前的报告文学侧重的主要是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政论性”,那么 ,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则不但将其潜在的批判理性与政治理性发展至新的阶段 ,而且还增加了批判传统、反思历史、文化启蒙与学术性、知识性等理性内涵 ,从而形成了以追寻“现代性”、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新理性精神”。“学理性”与“理性美”的价值和意义有三 :一是在理论上补充和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 ;二是在实践上推动和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三是在精神上启迪心智、激励斗志、陶冶情操。以往学界对报告文学的轻视 ,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文体。实际上 ,注重文学价值的“功利性”是中国现代文论现代性的重要特色。报告文学“学理性”与“理性美”的凸显 ,说明我们的时代仍是一个需要高扬“理性”而没有进入“真正的审美”的时代 ,也说明文学的“功利性”价值观仍值得尊重与肯定。  相似文献   

5.
认知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形成且被运用的一门学科,因此它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尤其是“传统知识”。生活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有着独特的传统知识。以鄂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烈村的为个案,从认知人类学的视野具体考察土家族农家肥知识的分类体系、认知利用及其对现代化肥知识的比较等内容后可知,土家族对农家肥知识有着特殊的分类和认知利用模式,这种模式对人们理解和反思传统知识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考量土家族农家肥知识的现代性时,也不能忽视现代化肥知识的有用性与合理性;只有将传统与现代两种知识进行合理的互补与对接,使其达到一种共存互补发展的局面,才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它由感性、理性、情感交织而成。“观”照自身,反“观”本心,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并在主客体的统一中达到和谐,体现出中国人本主义的审美倾向。同时,“观”体现了东方审美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即感性理性交互为用的直觉思维、内向思维、体验性思维和意向性思维。与西方局限于认识论的“观照”相比,中国的“观”是主客交融的情感体验,“观”出的是一种意象。  相似文献   

7.
战争与和平的论题是关涉到生存论层面的论题,道德与政治在生存论上的原初同一性,使西方政治哲学立足于伦理这一基础与视阈建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成为可能。古典哲学以“自然正当”推出城邦内外的和谐,康德哲学则以实践理性原则规划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但是,“自然正当”与“实践理性法则”的形而上学性,使西方传统的永久和平观念沦落为空洞的政治宣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念诉诸物质生活领域,从而他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的伦理之维具备了现实而可靠的基础,构成了对传统永久和平观念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官僚理性”的“控制”逻辑到“工具-价值”理性的“回应”逻辑再到“治理”理性的“合作”逻辑,公共行政理性的变迁推动着公民参与政策空间的理性释放。公民的理性需求内在地区分为“个体理性”、“团体理性”、“公益理性”三个层面。公民参与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行政理性与公民理性的有效互动,不同的行政理性配置不同的公民理性,会引致不同的政策参与类型。从公民参与的视角看,以“运动式政策参与”为分析概念,广东番禺反焚运动,展现了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理性互动的非正式的政策参与过程。应通过理性的认知和引导,提升政府和公民的理性能力,将频繁出现的公民集体行动转变为公民理性的政策参与,而非滑入群体性事件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居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借助“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看不见的手”、“守夜人”等经典隐喻,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明社会的乌托邦。这些隐喻影响深远,黑格尔的“理性的诡计”、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德沃金的“赫拉克勒斯”、罗蒂的“自由反讽人”以及诺齐克的“最小国家”等观念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思想源头。不同于克罗波西、罗尔斯等人的消极评价,斯密应当在政治哲学史上占据某个核心位置。就“斯密的启蒙困境”而言,斯密从哲学伦理学向政治经济学转向,既符合其思想发展的历程,也符合其思想发展的逻辑。尽管他后期对《道德情操论》多有修订,但尚不足构成推翻其基本主张和从政治经济学向哲学伦理学倒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康德重建形而上学的路径就是通过划界来区分开知识领域和实践领域。按照这样的方式,上帝和灵魂等在知识领域中被否定的形而上学理念在道德领域中被重新构建起来。因此理论理性是必然的,而实践理性则证明了自由。然而,这两个理性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同一个理性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在知识论和伦理学领域中都可以发现其理性主义根基,因此康德才提出“自然世界是理智世界的模型”以及“道德律要像自然律”的命题。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是相互融洽贯通的,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性大厦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思想的理论支点 ,建筑在地球仅仅是僵死的物质和仅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假设基础之上 ,要改变这种“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 ,需要现代科技哲学向地球生态共同体观念的转向。由此笔者试图揭示并确证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在描述伦理、规范伦理和哲学伦理思维方面体现出来的生态伦理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以及在伦理学的相对论、目的论、功利论和道义论传统上的历史渊源及多样性发展 ,认为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多样性优于单一性并具有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实践智慧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伽达默尔围绕实践智慧的概念阐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知识理论,并在其文本中详细分析了道德知识与技艺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伽达默尔这一研究思路基于他的解释学基本理论,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传统视域。这一创新对当代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建构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网络道德的本质及特点出发,重点探讨了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提出了"爱国"、"守法"、"无害"、"友善"四条网络基本道德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生态伦理演化的大体历程 ,提出应当超越“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论争 ,树立“天人和谐”的价值观 ,并分析了目前生态伦理学说的缺陷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5.
道教生态自然观、道德观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证了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力 ,具体化为“崇尚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物无贵贱 ,万物平等”、“善待万物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生态伦理规则 ,其探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生态伦理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 ,故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内在的独特理论体系 ,并且具有较强的道德实践意义。这对于回答施韦策对道教生态伦理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诘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需要理论的知识共享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问题是知识员工激励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经济交换理论的研究主要假定人们希望通过知识共享满足经济需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主要假定人们希望通过知识共享满足社会需要;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合理行动理论的研究主要假定人们希望通过知识共享满足心理需要。同时,对知识共享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如参与知识共享的不同角色对共享的影响、对知识共享的因果关系的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等,也提出了我们的见解,以便推动对该问题的研究和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对认识论中女性主义视角的进一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主要涉及到知识与表述的问题、知识与理性的中立性、男权的影响和客观性的概念。女性主义对知识构成和认识论的看法,关联着两个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立场,即女性主义经验论和女性主义立场论。对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批评的进一步反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所谓的‘女性主义认识论’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作为活跃于20世纪末的教学理论,其科学性的知识观、创新性的师生观、实践性的学习观为教育界瞩目,它充分肯定"从做中学",要求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在教师设置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联系"、"思考"与"协作"的能力,并在教师"引路人"身份的指导下,完成知识建构。本文从《英国文学简史》这门课程与建构主义教学观融合的可能性出发,探究建构主义对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指导,并充分显示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科学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仁"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内涵。他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二分、"富国而教"的生产劳动伦理观;贸易自由、"尚义守信"的交换伦理观;"不患寡而患不均"、依"名"位"配财的分配伦理观;节用崇俭而"度于礼"的消费伦理观。孔子对经济伦理的思考,体现了历史性与道德理性相结合的实践特征,其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今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健康发展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存在着促进科学发展的三对、六大研究传统:经验传统与理性传统、实验传统与数学传统、实用传统与浪漫传统。研究传统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但不是科学理论本身,且研究传统与其科学理论之间也不是一种逻辑上的推出关系。其中,每一对研究传统之间是不可通约而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但不是对立和对抗的关系。科学的发展是由这六大研究传统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如果承认这六大研究传统的实在性,就必须承认知识相对论立场的正当性:相信通往真理的大门不止一个,而是多个。不管从哪道门找到通往真理的大门,其理论的真理性都必须接受唯物论"试金石"的检验:物象与物自体之间是否具有真实的结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