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唯一正确的"统治形式是"哲学家成为国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其他四种政体(荣誉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是上述这种"唯一正确的"政体没有得到很好维护而逐步退化的结果。在《政治家》《法律篇》等著作中,柏拉图将"唯一正确的"政体称作"第七种政体",认为这种政体应与其他六种可能出现的政体完全分开,就像神与人要分开一样;与《理想国》的另外一个不同在于,在《政治家》《法律篇》等著作中,是否根据法律实行统治成为决定除"第七种政体"之外其他各种政体优劣的主要标准。总之,"第七种政体"这个概念的出现,表明柏拉图已基本放弃在现实中实现"圣人之治"(人治)的幻想,而把"依法治国"(法治)看作明智的、务实的选择。从"哲学王"到"第七种政体",表明柏拉图的政体理论经历了从推崇"人治"向倡导"法治"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是其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柏拉图政体理论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问题,即《理想国》中“最好的政体”与《法篇》中“次好的政体”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批判性地分析学界对此问题的三种代表性观点,笔者澄清了关于柏拉图政体理论的种种误解,阐明了柏拉图论述“最好的政体”与“次好的政体”的真实意图,探究了柏拉图政体理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共和主义"在西方得以复兴.而共和主义思想中制度层面上的混合政体论完全可以在从希腊到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找到论证.西塞罗是西古代方混合政体论的集大成者和积极的倡导者.他的政体循环论和混合政体论都可以在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中找到渊源.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波里比阿再到西塞罗体现了混合政体论由消极到积极、由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过程,也反映了共和主义在制度层面上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创造性地引进了西方政体思想,将卢梭的纯粹民主政体与孟德斯鸠的现代混合政体进行对接,并有效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政体的某些内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现代混合政体理论。这种政体是以民族强盛,而非个人自由为核心目标,强调贤治、监督与合作,强调政府能力与人民权力之间的平衡。更富原创性地是孙中山提出了实现现代混合政体的三阶段论,尤其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过渡性混合政体理论。与西方同类理论相比,孙中山的混合政体理论表现出相当强的逻辑性,但要让其能够自洽,需要适度地变更人性假定。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混合政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西方政治思想家不惜笔墨对其探究论证,产生了无数真知卓见,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国内学界,对混合政体的相关研究也偶现于坊间,然已有的研究多属于单个思想人物观点揭示,缺乏对混合政体思想整体性和历史性的探究和梳理。在此研究背景下,武汉大学储建国教授的专著《调和与制衡: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可谓国内研究混合政体思想的一部力作。该著通过对西  相似文献   

7.
过去,学者们一直遵循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角度来分析研究人格的形成,然而柏拉图《理想国》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他从政体的角度论述人格的形成关系,认为政体最初产生是由人格决定的,政体又反作用于人格的形成。该文分析了这一思想的局限性,同时也阐释了这一思想对当今的人格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的政体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政体思想继承了西方传统中既强调政治制度 ,又强调社会结构的大政体观 ,其政体实践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体与苏联式精英政体之间。总结长期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在平民与精英之间寻找平衡 ,构造一种能够容纳合理等级和有限斗争的混合政体。合理等级是用来保护人类的好胜心 ,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种安排 ;有限斗争是要抑制人类的弱肉强食 ,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种安排。当今中国政体正朝着这个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集中讨论了政体变迁问题,并致力于研究保持政治稳定的方式和途径。他认为,政治制度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它的稳定却依赖于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支持。亚里士多德主张,为了培养与政体保持和谐统一的个人,国家要用法律控制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政体思想继承了西方传统中既强调政治制度,又强调社会结构的大政体观,其政体实践徘徊于巴黎公社式平民政体与苏联式精英政体之间。总结长期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在平民与精英之间寻找平衡,构造一种能够容纳合理等级和有限斗争的混合政体。合理等级是用来保护人类的好胜心,是有利于精英的一种安排;有限斗争是要抑制人类的弱肉强食,是有利于平民的一种安排。当今中国政体正朝着这个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1.
纯粹民主政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理想,毛泽东早年也追求和实践这种理想。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转向了一种混合政体,也就是“三三制”政体。它包括阶级混合与制度混合两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容纳力和理论解释空间,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德期鸠的政体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法治精神。法治既是孟德斯鸠划分政体种类的基本标准 ,也是他评价政体优劣的标准 ,还是他的“政治宽和的政体”的本质要求。他的政治宽和的政体是法治与自由完美结合的政体  相似文献   

13.
纯粹民主政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理想,毛泽东早年也追求和实践这种理想。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转向了一种混合政体,也就是“三三制”政体。它包括阶级混合与制度混合两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容纳力和理论解释空间,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30多年,形成了完备的宪政思想。他的宪政思想,特别是其中的政体观,发生了多次转变。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到开明专制,每一次的转变,在当时都会引起一场言论风波;后世的学者更是有不少人探究他思想转变的原因,并做出评价。本文在梳理梁氏不同阶段政体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联系历史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环境,分析其政体观转变的原因,以求得出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古罗马法能够发展成为一种精致的法律体系,得益于其自然法思想的指导,它内含着罗马法学家的推理模式、解决法律问题的方式。古罗马法思想中关于政体的论述首推伟大的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西塞罗的共和主义思想。而古罗马法律思想关于政体理论的研究又不仅囿于西塞罗,而是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因此,文章尝试的是在古罗马法律思想中找寻关于当代中国政体理论的法律正当性,运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在这样的大胆设想的基调与背景下,通过比较分析试图阐述中国政体中的顽固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政体与宪法是同义的,认为优良的政体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法治为基础,用法律规范、制约政治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是一种“混合”政体,集中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优点,并使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权中保持恰当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正义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以及他们极力主张的"混合政体"所显示出的政治伦理性,更为后世,乃至于对现代经济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柏拉图《法律篇》中所倡导的“混合政治”的核心内涵,是一种将君主制的君主原则与民主制的民主原则相融合的新型的“法治范式”。文章在剖析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对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思维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的对话体的古希腊文作品,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被翻译成法、德、希腊、拉丁、英等多种语言文字,促进了人们对柏拉图法律思想的译介与传播。在我国《法律篇》的译介经历了由英译本转译到由希腊文直接翻译,由节译本到全译本,由介绍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中法律与文艺的关系到全面译介柏拉图的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法律篇》中译本的影响也从文艺界逐渐到哲学法律领域,成为人们了解希腊思想史的重要著作,构成了我国法理学和法史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作为奴隶主阶层的代言人,对于政体的分类和政体的维续,亚里斯多德主张采用共和制政体来平衡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矛盾。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类似于资产阶级改良的主张和态度是行不通的,也达不到其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