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独特艺术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与她的人生经历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个人生活经历曲折而又坎坷,也不时为人所诟病.萧红生前逝后的遭遇既有时代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个体的特殊性,这种现象的背后,交织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社会话语等多种因素,萧红形象也因此发生着历史变异.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孕育的忠义英雄——论关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羽的"义绝"形象,既以历史人物关羽为原型,又得益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合力,特别是<三国演义>的成功塑造.这一形象,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尤其是伦理文化,因而堪称民族文化孕育的忠义英雄.  相似文献   

3.
异国形象创造是对一个文化形象的塑造 ,它体现了个体与群体对异国的认知特点 ,具有跨文化、跨种族写作的特点。作家对异国形象的创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其中创造者的文化认同 /身份在形象创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异国形象创造是确立创造者主体性作用和重建自我文化认同的一个过程。作为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异国形象创造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认同与颠覆两极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叛逆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组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出生于封建家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具有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在时代的感召下,最终冲出封建家庭,走入社会,成为旧家族的逆子、新时代的开创者.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各个时期的叛逆者共性之中又有个性,本文选取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代表作品《伤逝》、《家》、《财主底儿女们》中描写的叛逆者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此类形象出现的原因,三个时期形象的差异与原因,启发人们深入思考此类形象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对于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他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中,佐拉·尼尔·赫斯顿用黑人口语艺术化的表达,通过一位非裔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反映了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和重构等问题,展示了她对于保存黑人传统习俗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她的文学表述已经在呼吁如何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氛围中建构非裔形象的文化身份,尤其是非裔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唯一神教思想是盖斯凯尔夫人思想意识中的重要一维.唯一神教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心理经验,影响着她的情感世界,也影响着她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这种心理经验与意识组成了一种个人特有的心理基础,存在于她所刻画的男性形象上.盖斯凯尔夫人的理想男性形象明显具有唯一神教所倡导的理想品质,比如理性、高尚、宽容、乐观、相信科学等.她还塑造出与英国维多利亚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性化的完美父性.  相似文献   

7.
漂泊的诱惑:张雅文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臣 《南都学坛》2002,22(1):69-73
张雅文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经历的作家 ,她的文化性格与人文精神从她长期漂泊的生存状态中得到了体现。漂泊的生存状态直接受东北地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进而发展成她的个性特征。追求自由、冒险和侠义的自由人格 ,女性参与文化 ,体现出女性主义理想的当代文化精神是这一特征的主体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红楼梦》为个案,从叙述的角度对文学形象(角色)进行了独辟蹊径的考察,认为文学形象与现实的人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而又具有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它既具有受叙性,又有施叙性;既有性格性,又有工具性;既有主体性,又有对象性;在某个形象整体中既具独立性,又有部件性。根据不同因素的轻重,角色可以分为施叙角色与受叙角色、性格角色与工具角色、主体角色与对象角色、独立角色与部件角色。总之,文学形象(角色)既有现实的"人"性,又有一定"叙述性",是这两者的奇妙结合。  相似文献   

9.
一位绝代佳丽的文化命运遭际--谈三个王昭君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在马致远、郭沫若和曹禺的笔下分别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马致远的《汉宫秋》里 ,她是一位富有民族节烈光环的明妃 ;在郭沫若的《王昭君》里 ,她是具有叛逆意识的娜拉 ;而在曹禺的《王昭君》里 ,她又成了肩负民族和解使命的阏氏。这不同的形象 ,分别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时代精神的映现。但这三个形象有一点相同的是 ,她们都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的载体 ,不过这种“士”的精神只是一种守成性的 ,而不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形象、角色与责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今天,要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践履教师责任,就必须明确传统教师的形象、角色与责任,这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社会,教师形象经历了由生活化、伦理化向神圣化的转变过程,与之相随,教师也在能师和达师、经师和人师、传道士和卫道士等多种角色之间进行着变换,这成为中国传统教师的主要角色。受这些社会角色的影响,教师也承担着传道授业、教化万民、濡养道德、敬业乐群等责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传统和文化资源,我国传统教师的形象、角色和责任始终是我们今天重塑教师形象、角色和责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多种文化并存的时期。根据元代不同文化的特征,可将《潇湘雨》剧中人物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中原传统儒家文化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异质文化下产生的畸形文人形象。这三类人物的言与行受其所属文化的制约,在相同时空下,他们相互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潇湘雨》必然性的大团圆结局。对《潇湘雨》大团圆结局所体现的反抗思想的认识和有悖于中国古典戏曲中固有的"大团圆"结局审美机制则是引发后人争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庄子》里有许多比较鲜明的士人形象,其代表性的形象是孔丘与老聃,此外,还有自我形象——庄周和惠子诗人形象。这些形象大多寓多种性格于一身,又在一身中把多种性格合理地统一起来。《庄子》士人形象的成因大致有四个方面:《庄子》士人形象的产生根因于时代。时代思想和时代文化思潮成为《庄子》的士人形象的根因;《庄子》的形象是汉语发展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庄子》的士人形象也是文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出现了一批以展现唐将尉迟恭的形象为题材的剧目。剧作家在史实基础上提炼升华,并运用多种手段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传奇形象。由于尉迟戏的广为流传,尉迟恭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一种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所具有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史湘云的形象意义,并非如学界有人认为的是庄子哲学的形象注释,或"纯是晋人风味"。湘云的形象是在明清"独抒性灵"、以"绝假纯真"的"童心"为文的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启悟中生成,她的美是一种憨态可掬、稚气十足的童稚美,自然天真却又幼稚简单。这个形象的生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明清的其它一些小说中,也能窥见类似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克里斯特瓦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的诗学思想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且复杂多变。她既受马克思、阿尔都塞、黑格尔、索绪尔、巴赫金、弗洛伊德、拉康、德里达、巴特等人的影响,又修正、发展或批判他们的理论。她创建的解析符号学和互文性理论促进了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她对文本的对话论、复调结构以及诗性话语的探讨,丰富和发展了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她关于女性与女性特质的界定,使她的女性主义诗学独树一帜;她对欲望、母性、爱情、卑贱等主题的探讨,修正了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中的阿金形象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涵,她既和众所周知的阿Q形象有着精神本质的交叉,又体现出鲁迅对阿Q形象的丰富、补充和发展。一方面,阿金具有相对旺盛却精神空虚的生命力,体现出进化的彪悍;另一方面,阿金身上却又呈现出可怕的典型性,她既缺乏对传统的敬畏,对现代性认知又出现偏颇、扭曲,从而可能形成了一种新的劣根性传统,鲁迅对此无疑有着敏锐的认知和不无担忧的洞察。  相似文献   

18.
玛丽·卡森的“魔鬼”形象是男权社会文化对她的偏见。事实上,她是女权主义的极端代表,追求事业,力图改变命运,同时渴望爱情,但又拒绝虚伪,甚至反抗虚伪。这在当时的男权社会无疑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在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缘辽阔,民族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地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新疆的伊斯兰文化既有伊斯兰文化特点的共性,又融入了新疆其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由此显示出新疆多元文化特有的地域印记和特色。在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中,既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印记的显性特征,又反映出了各自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个性因素。塔吉克族服饰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胡天赋 《南都学坛》2002,22(6):85-87
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 70多年来 ,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我国文学界由于受贝克、威尔逊等“魔女”、“坏女人”说的影响 ,也将她评价为“不正经的或有害的女人”、“独立破坏型的女人”、“魔女” ,还有的把她评价为“软化男人”的女人。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批评的开展 ,国外对勃莱特有了新的评价 ,这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 ,其实 ,从勃莱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看 ,她是一战后美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巴黎影响的产物 ,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 ,是一个多种因素杂糅的复杂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