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生活体验研究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现象学基础上,受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影响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强调"人"的研究方法,有实践性、反思性、敏感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同时生活体验研究作为人文科学视野中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使教育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其本身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课程意识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深刻理解课程意识。现象学教育学的产生为探析教师课程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源泉,反思意识应该成为教师课程意识的重要形态,交互主体性能够促使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教学机智是教师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转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方法论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要求把教育视为一个意义结构和生命历程。教育现象学力图克服传统教育的知识论倾向,通过去蔽揭示存在的本真意义,从而促进人主观精神的生长。现象学所提出的“看教育”是在生活体验中展开的,并通过改变对人的理解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立足点。现象学从认识论-存在论-实践论的理论演进,彰显了教育事实显现的逻各斯,确立了教育的实践旨趣。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教育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是这一思想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教育学是以现象学为其方法论,建立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上的一种教育学思想。现象学教育学利用现象学的这种质的研究方法,鼓励教师和父母对儿童生活世界用心观察,通过反思提出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现象学教育学更加关注个体而非整体,体现出一种对生存、幸福的人文情怀,旨在获取生活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堆砌。它使处于学院化的研究方法走向平民化,使得研究者、教师和父母都能容易地掌握这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象学与现象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现象学从理论现象学中汲取营养,是实践现象学流派的组成部分。现象学为教育现象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决定了教育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范式,也为教育现象学提供了本体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程决定是教师在特定的、由影响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多元决定的课堂情境中的呈现.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研究教师的课程决定,不仅适切而且必然.以现象学还原的方式进行反思认识到,我们应当避免课程学研究中的机械论、唯理论等先入之见对当今教师课程决定产生影响,澄清教育现象学的观念,这对研究教师课程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研究项目中的案例证明:以教育现象学的视角探究教师的课程决定,意味着必须回归课程决定本身.教育现象学视域下的课程决定具有如下特质:教师实践智慧是课程决定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人格特质决定了课程决定的品质;教师的课程决定是非连续性的、动态的、偶发的;教师关于课程决定的知识是融于教师自身的、知行合一的敏感智慧.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象学是以现象学的精神、观念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一种思想流派,其研究视域的转向、研究内容的重组、研究方法的变革、教师角色的替换推动了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及研究范式多元化的发展.由于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与吊诡,也就遭遇着"价值中立"的尴尬、实践效能的乏力、本土化适切的紧张的不足与缺憾.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种让事物按照其本来面目显现出来的方法。这在教育现象学研究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四道程序与方法:其一,将研究的对象转向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二,通过调查研究来观看个别的示例———个别师生所体验到的教育生活世界;其三,在个别示例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活世界进行现象学还原,从而直观到教育的纯粹本质———教育生活世界的稳定结构;其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现象学者和其他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利弊,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思维态度和方法。从现象学视角看,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症结在于教育实践屈从社会功利选择,过程化教育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智慧的本质。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悬置偏见,面对事实本身,回归大学生生活世界,以涵育学生的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休谟为了找到确定的知识,彻底地贯彻了经验论,将知识奠基于经验之上。他将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感觉印象是直接呈现于我们心灵中的,“观念”来自于感觉印象。这样他就找到了最确定、最基本的能够作为一切知识之基础的东西。不仅如此,他还悬置一切实体,将认识从关注外部实在回到自我意识中来。胡塞尔现象学倡导“面向事情本身”,要求面向直观呈现现象,回到纯粹意识。于是,休谟拒绝在现象之外看到非现象的态度与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的纯粹意识,产生了理念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论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歇·昂利在发展新的生命现象学的过程中,改造了胡塞尔以意向性为基础的现象学,强调现象学不能把现象当成研究对象,而是要在生命本身中探索作为现象呈现的本体论基础的纯粹显现,深入探索双重地发生于人的肉体和精神内部的最原始显现的自我现象化过程,集中揭示内在性、超越性及其在生命现象中的呈现原过程,建构一个新型的资料现象学和非意向性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3.
先验还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第一原则。先验还原的作用在于揭示被自然态度所遮蔽的纯粹意识领域,在于通过悬搁对自然经验进行变样从而纯粹化自然意识。先验还原之所以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第一原则,乃在于它在定义上、认识顺序上和时间上是第一的;而且,先验还原的实行是普遍的、必然的。现象学的其它原则如面向实事本身、直观原则以及我恩一我思对象方法原则等,都必须以先验还原为先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础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该基础课具有生活性、养成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其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种实践形式。校外实践虽然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但它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不好组织实施,易流于形式。而校内实践适合该课程特点,且易操作,成本低,质量有保障,但不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因此,基础课实践教学宜采取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基础课校内实践宜采用课外阅读、校内调查、校内参观、情感体验、教学参与等八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胡塞尔通过批判心理主义,萌发了现象学的思想,逐步提出了现象学的还原、悬搁、意向性理论、本质直观、先验还原、生活世界等内蕴丰富的现象学方法和原则,这些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及认证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已成为当代欧洲思想界的一个热点,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和实践与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密不可分。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还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都是以关怀人类生存、合理安顿人与世界的关系为根本动机的。现象学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倒置、对在场和缺席关系的倒置、对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倒置、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倒置,为生活艺术哲学做了充分的理论奠基,由此出发,生活艺术哲学在哲学实践、审美泛化等向度上得到了发展。现象学的“小零钱”精神、“前科学”立场、关注意义构建、重回古典哲学的精神和实践,都成为生活艺术哲学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构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问题与案例解析、嘉宾访谈与典型说法和体验与情景再现搭建课堂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园文化、生活场景和社团活动搭建校园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社区服务、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构建社会实践教学平台。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构建环境育人、生活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价值引领和自我教育六位一体的操作系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