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一般语用预设定义的不足,提出了研究预设的新角度:对受话人而言预设的可接受性。预设分为存在性预设与事态性预设,分别与现实世界、观念世界、词语世界中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相关。以较清晰的层次论述了预设可接受性的判断问题:首先,预设触发语的存在有助于初步判断预设的可接受性;其次,各种语境(包括语言内语境、语言外语境)影响着预设的最终接受。最后指出了此研究结果在交际、教学与翻译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认知观下预设功能新解与翻译课堂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世纪末,为了更科学地解释语义和逻辑的有关现象,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创造了一个新术语,这就是“预设”。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预设”的有关研究基本局限在静态语句内。认知科学的崛起迅速扩展了研究者的视野,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其认知规律及其在认知中的功能。在此背景下,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观为理论框架,探讨了认知文本生成的过程,并据此重新阐述语篇预设的功能。认知观下“预设”的功能新解极大地触发了笔者对目前翻译教学的思考,尝试提出情境式翻译课堂的构想,期望对翻译教学及“预设”理论的充实有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语用学中的预设理论,举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语义预设、语用预设、焦点、共有知识、预设与语境、预设触发语。还就预设的特点,可取消性和投射问题加以论述。预设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预设概念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扩大,对预设的研究也从表层结构的语言形式,开始向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劳伦斯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人物对白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预设触发语进行标记,建立语料库进行分类分析。经过研究发现,该作品中的预设触发语中,词类触发语使用比句式触发语多。词类触发语中以动词触发语(尤其是状态变化动词)使用最多,句式触发语则以疑问句为最多。这些触发语在丰富了小说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塑造了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引发更丰富的预设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弗雷格的预设理论、罗素的预设观点和斯特劳森的预设思想,追溯了预设理论的哲学渊源,分析了语言学研究预设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的投射问题。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言语行为中常见的语言现象。预设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语用预设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可撤销性或可废除性,合适性,共知性或共同性,隐蔽性和主观性。对语篇(口语的和书面的)的理解其实就是根据语用预设理解语篇意义和从语篇意义中推导语用预设的隐含或深层意义。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预设推理是一种以读者经验争认知结构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对语篇语义的理解,既需要读者解读语言因素又需要读者的非语言因素的参与,即与语篇相关的预设推理.语篇情景组合就是作者利用先前存入的知识以及认知能力并与文本中的符号产生联系,以互明的认知情境为栽体,在话语之间建构最佳关联,以取得最大语境效果,创设情景的心理认知过程.文章拟从读者在解读语篇时所采用的预设推理方法以及作者在建构语篇时所采用的语篇情景组合模式两方面来探讨含义推导的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预设,有利于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预设信息进行针对性处理。本文从预设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对预设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的文化预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设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预设,特别是文化顸设的复杂性很值得引起注意。对文化预设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译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解读,从而对源语信息采取恰当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预设理论包括语义预设理论和语用预设理论.其中语义预设主要针对多义词在翻译过程中意义的确定,是翻译上的难点,一般采用直译加注释.语用预设则涉及大的文化语境和双方共知的信息,前者一般需要添加注释,后者既可以直译,也可以适当注释.预设理论对翻译最大的作用是使译文更简洁、地道.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成功的语言交际来说,预设是至关重要的。预设的引发不仅有语言因素,也有许多非语言因素,这些给翻译带来了诸多不便。译者不仅需要知道在源语文化中缺乏什么预设,而且还需要了解源语文化中存在的预设对翻译所带来的影响。在翻译中,译者应该正确处理预设关系,从而使读者(或听者)能够准确把握源语的内涵。结合实例,本文对英汉翻译中语用预设信息转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预设在法庭询问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作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于它具有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常被律师作为在法庭询问证人或被告时的一种语言策略。律师通过问话中隐含的预设信息形成“预设陷阱”,诱使证人或被告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回答,从而实现自己的意图。破解“预设陷阱”有其方法和路径:1.提高对预设的敏感性;2.借助预设的触发语;3.识别“预设陷阱”;4.采用正确的策略,破解“预设陷阱”;5.选择强有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6.借助外部力量,破解“预设陷阱”。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国内预设研究的历程大致是:由对西方成果的译介到对它的评鉴,再到自己的独立探索。理论研究主要涉及预设的本质特征、种类、投射、功能、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研究的方法论等;应用研究包括汉语预设研究和语文实践中预设的功能和应用研究。较之国外,其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创意不多,研究领域狭窄。2)应用研究"重面轻点"、"重外语轻汉语",构建汉语预设理论体系的意识薄弱,汉语预设触发语分类不科学;预设的语文实践应用研究总体质量不高,言语行为的涉及面偏窄,且彼此重复;存在"预设"概念被泛化、被滥用的现象。3)研究方法落后。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汉语预设理论框架的构建,其努力方向是细化、深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预设不仅包括语义触发的命题,也可被看作推动语篇动态发展的说话双方所共享的知识。在新闻语篇中,预设帮助构建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并实现语篇深层结构的连贯。由此,新闻语篇得到有效建构,信息流的推进更加明快、简洁、连续、顺畅。  相似文献   

15.
预设与语境和劝说者的意图有密切关系,预设理论为研究劝说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语用预设在构建劝说语篇和增强劝说力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劝说者利用人品预设、过程预设、内容预设和文化预设建立特定的话语假设,实现预设的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与语用预设密切相关的情景语境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运用能够体现情景语境功能特征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来解释日常和科技会话语篇中语用预设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预设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进行的假设.预设现象分为逻辑、语义和语用三种.预设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三点启示:翻译的过程就是对译文读者的知识、文化、心理特征等进行预设认知的过程;预设的动态性可以解释译文的多样性;恰当使用预设知识,可以使译文更简洁、连贯.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进行的假设。预设现象分为逻辑、语义和语用三种。预设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三点启示:翻译的过程就是对译文读者的知识、文化、心理特征等进行预设认知的过程;预设的动态性可以解释译文的多样性;恰当使用预设知识,可以使译文更简洁、连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闻名世界的辛普森谋杀案的审讯笔录作为语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庭审中律师问话的语用预设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律师问话中的语用预设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揭示法庭询问中律师是如何利用隐含各种预设及触发语的提问来诱使证人或被告做出有利于己方的回答,从而有效地实现自己意图的。研究表明,语用预设是法庭询问中律师常用来引导话题或设置"语言陷阱",从而从证人或被告的回答中获取有利的信息,来实现自己的问话意图的一种有效的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用预设根据言语和语境可分为规约性预设和非规约性预设。小说交际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和描述性语言实现。在小说中,规约性预设主要由人物语言触发,而非规约性语言主要由叙述性语言触发。本文从语用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人物语言和叙述性语言,揭示了欧.亨利娴熟的预设使用技巧对其作品"欧.亨利式结尾"的贡献及其对读者成功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