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词是英语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需要补足语,是其特点之一,但传统语法中没有动词补足语这一语法概念,在英语语法体系中增添动词补足语这一概念,可以避免传统语法中一些有争议的说法。了解并掌握其句法形式、句法功能及语义功能,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法知识,而且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动词词类。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以认知语境和语用预设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对翻译课堂质量的影响。通过翻译课堂实验,得出结论:提高翻译课堂质量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预设触发语,推理预设内容,探明源语的交际意图,才能成功构建与提高翻译能力相关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3.
有时一个名词性的受事成分与动词结合时,既可以在动词前做主语也可以在动词后做宾语,无论做主语还是做宾语两序列的语义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两序列可看做两种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句式意义;句式的整体意义与其构成部分是一种互动关系,作为句法核心的动词在不同的结构中自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显示了动词本身语义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从及物性、情态和预设三方面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林肯在演讲中运用了多种语言策略,包括使用表示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的句子,使用人称代词和情态动词“我们”,通过大量的含蓄的预设来传达没有明示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沿用肖奚强等(2009)的分类,把汉语趋向补语的各句式分为14类,在对70多万字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致相似,“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处所宾语”“动词+处所宾语+来/去”和“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通过语言类型对比发现,这些句式是汉语中标记性较强的趋向补语句式,“主+动+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是典型的无标记的趋向补语句式,标记性强的句式习得常常呈现非线性,无标记句式的习得情况较为稳定,且呈现出过度使用的情况。母语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表现在其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凸显,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语言类型对比的研究更能反映出汉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景颇语语法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亲属 语言的相互比较中分析研究景颇语动词的语法特 点。重点放在共时特征上,对历时特征也做些可能的 探索。 一 首先分析一下景颇语动词的基本特点,包括它 们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等。我们力图从 整个语法系统,动词与其它词类的关系,以及音与义 的关系中考察动词的特点。 1.景颇语动词词根大多是单音节的,最基本的 动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是单音节的。这就是说,单 音节性是景颇语动词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弗雷格的预设理论、罗素的预设观点和斯特劳森的预设思想,追溯了预设理论的哲学渊源,分析了语言学研究预设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的投射问题。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在最初学习汉语"被"字句时,教师和教材强调最多的就是"‘被’字句中动词后面的其它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其它成分,句子就不完整"。然而,光杆动词"被"字句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只不过其出现的条件是受到限制的。光杆动词"被"字句的存活条件受到动词、结构、句式和语篇,这四个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VP 去”句式的类化分析,认为“VP 去”包含两个类别:“VP 去1”中VP修饰限定“去1”,表明“去”的方式、时间或是对象,“去1”是实义动词,凸显自身的动作行为;“VP 去2”中VP是目的语,“去2”虚化为动态助词,与“了、着、过”构成一个完善的体标记词类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一般语用预设定义的不足,提出了研究预设的新角度:对受话人而言预设的可接受性。预设分为存在性预设与事态性预设,分别与现实世界、观念世界、词语世界中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相关。以较清晰的层次论述了预设可接受性的判断问题:首先,预设触发语的存在有助于初步判断预设的可接受性;其次,各种语境(包括语言内语境、语言外语境)影响着预设的最终接受。最后指出了此研究结果在交际、教学与翻译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论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功能思想,也称纯理功能,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作者就韩礼德元功能理论与其他学者的功能研究存在不同之处、他为什么采取三分的方法以及他的元功能思想理论依据等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功能语法体系中,其功能分类构成系统功能语法的总体框架,成为功能语言学得以深入的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元功能理论三分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是必须的。它反映了韩礼德的功能与结构的对应理论,充分体现了韩礼德的语言观、系统观、层次观以及语域和语境的思想,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成为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揭示了格网的表现语言和操作图式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格网设计法在不同流派中的特殊表现。格网设计法以其科学化、秩序性以及丰富的创作空间超脱于众多的流派而经久不衰 ,对中国建筑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艺术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育与艺术有本质的相通之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文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及教育的技巧三个层次分析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所具有的艺术原理,尤其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把教育当作一门人生艺术来从事的要求。最后从培养自由独立人格这一角度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政治实用主义偏向。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由来与发展;其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的语词表述上解析其概念界定的语义学、相关术语比对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再次,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报工作实践中,就分类认定的过程,澄清一系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把握不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19.
英语成语典故的文化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英语成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 ,提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 ,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此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代德国一直流传着泛神论思潮,以至泛神论成为近代德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精神生活的层面说,德国成为近代泛神论繁荣的沃土,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国人浓重的理性与灵性情结。德国人是从事哲学理论的民族,也是注重灵性即内心生活并对此有着强烈执著与追求的民族。二是德国近代哲学的产生与源自埃克哈特的神秘论—泛神论及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斯宾诺莎泛神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