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宁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生猪养殖致富工程、放心肉工程、良种繁育工程,大办生猪养殖小区,狠抓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生猪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确保农民增收、财政增效,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大大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猪养殖效益受养殖规模、价格、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03-201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效益的走向,运用相关分析法检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散养的主产品产值增长速度慢于规模养殖,生猪和仔猪价格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且生猪价格与投入要素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稳定生猪饲养产业链中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是发展生猪生产、增加养殖收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省的数据分析表明:2002―201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正日益呈现规模化养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规模养殖户日增,其出栏的生猪占比越来越高。生猪养殖规模发展的动因主要是规模养殖具有信息优势,能降低交易费用,规模效应明显。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是养殖户主动发起或参与的逐利过程,但政府部门为加快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从多方面加强了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显然,扩大养殖规模的制度安排整体上优于生猪散养,可获得预期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偏好规模养殖。基于此,要进一步促进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应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发展新型养殖模式、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明确政府引导方向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问卷调查浙江嘉兴的生猪规模养殖户,利用Tobit模型研究生猪养殖户对于粪便污染处理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两类粪便(干粪便和尿液、沼液等液态废料)处理比例会下降;养殖户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分别与两类粪便处理比例呈正向关系,转包入耕地面积比重对粪便污染处理比例起到负向影响作用;猪舍与住所距离会影响到养殖户对于粪便污染处理比例,距离越近干粪便处理比例约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水平和规模化水平时空差异,收集不同养殖模式生长周期、出栏量等关键数据,对全国和各省生猪养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998-2015年,全国生猪养殖碳排放量呈震荡上升趋势,从1.08亿吨CO2当量增加到1.33亿吨 CO2当量;规模化养殖逐渐取代散养成为碳排放主体,2015年其排放量占比达到73.57%;四川、湖南、河南、山东等生猪主产省份碳排放量居全国前列;LMDI模型的分解结果表明,生猪产量扩张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推动碳排放量增长43.93%,技术进步和养殖规模化则将碳排放增长削减了近一半。因此,提高养殖技术、推动规模化养殖、应用沼气池处理粪污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江苏省阜宁县的654户生猪养殖户为样本,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生猪养殖户对生猪环境福利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户的受教育年限、生猪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养殖年限、是否进行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虐待猪的行为等变量对其生猪福利态度有着显著影响,而政策环境所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目前养殖户对生猪环境福利持相对积极的态度并不主要建立在对生猪福利认知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生猪养殖经济利益的追求之上.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必须加快普及动物福利的理念,逐步实施生猪福利的政策,推广动物福利的养殖模式,从源头解决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市6个区183份生猪养殖场户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生猪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行为与意愿,并运用有序Logistic实证分析生猪养殖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猪耳标佩戴、档案建立、检疫合格证获取等关系猪肉溯源实现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较好;养猪场户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认知水平整体较高,65.03%的养猪场户知道猪肉可追溯体系;信息强化之后,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程度较高,84.66%的养猪场户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生猪销售、时间精力、养殖监控、政府号召、收购商要求、追溯认知、年龄、养殖年限、养殖规模显著影响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从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鼓励支持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大力扶持和落实动物标识责任制和基层档案制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乡居民消费的基础性产业,生猪产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猪产业逐渐形成以生猪养殖环节为核心,包括上游饲料仔猪供应商、下游屠宰销售商的链条,并向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主体融资需求逐渐加大.生猪养殖主体天然的弱质性、市场价格易波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导致其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进行融资,融资困境已不容忽视.供应链金融对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生产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但银行可能为控制风险而惜贷、拒贷.根据生猪养殖企业、商贸企业、银行三者之间的业务关联,建立一个由受资金约束的双渠道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融资模型进行成本收益仿真.模型推导和数值分析表明,初始资金水平较低时,订单融资能够有效提高各参与主体的利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猪生产效率及补贴政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我国生猪生产效率进行了区域差异和规模比较。研究表明,生猪生产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西部地区比较,东部更有效率,但呈现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规模养殖比散养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但散养生猪仍具有较灵活的成本优势。根据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实施区域差别化的生猪补贴扶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有侧重,东部应侧重效率导向,中西部地区应以规模导向为主;同时在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差异化,对不同规模养殖户实行差别的补贴政策;生猪补贴政策还应充分考虑生产和消费布局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10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以粪污无害化处理为例,探讨了环境感知、制度情境对生猪养殖户环境成本内部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和经营特征变量的前提下,环境感知因素中养殖户生态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正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制度情境因素中养殖户参与技术培训次数、养殖补贴力度显著正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社会参照规范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为此,政府应加大养殖户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定及落实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补贴政策和监督机制,鼓励养殖户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促进养猪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猪养殖业末端环节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在此背景下,选取“技术补贴”、“设施补贴”和“收入补贴”三项补贴政策,构建选择性实验,分析了山东、江苏、福建、四川和江西五省在内的648户养猪户对上述三项畜禽养殖末端污染防治政策的接受意愿。结果表明,养殖户对“技术补贴”、“设施补贴”的接受意愿较高,对“收入补贴”的接受意愿不显著。进一步计算出了养猪收入的EKC拐点,分析了拐点两侧样本的设施投入、技术水平、收入水平对粪便处理量的影响,最后发现只有当收入向设施、技术等方向转变时,收入才对污染处理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我国生猪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形成所谓的"猪周期"。文章通过调研,深入分析了生猪业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规律,剖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猪周期"是一种典型的"蛛网现象",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的主因是,生猪较长的饲养周期决定了其产量难以灵活调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决定了行业内存在较显著的盲目生产行为。文章最后就破解"猪周期"困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情况,并总结了治理规模化养殖污染的各种措施。归纳针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畜禽饲养场的治理模式,最后提出了政府应该承担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的成本。这对宏观经济、食品安全和产业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养猪场户应对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行为及其一致性程度是影响我国生猪供给及价格波动的关键。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等北方三省市养猪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列联表和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对价格波动情境下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养猪场户应对价格波动的相机选择行为以变动饲养规模和出栏时间为主,变动生产投入为辅;价格上涨时倾向扩大饲养规模、延迟出栏和增加生产投入,价格下跌时倾向缩小饲养规模、提前出栏和减少生产投入。(2)不同规模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存在差异,规模较大的养猪场户在价格波动时变动饲养规模、出栏时间和生产投入的行为倾向比规模较小的养猪场户低,尤其是变动生产投入和饲养规模的行为倾向显著偏低。(3)养猪场户的相机选择行为在价格涨跌时不对称,价格下跌时不同规模养猪场户选择变动饲养规模的行为倾向及行为的一致性程度高于价格上涨时,而选择变动出栏时间和生产投入的行为倾向及行为的一致性程度低于价格上涨时。据此得到推进养殖规模化有助于平抑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周期性波动幅度,但对周期性波幅的平抑效应在价格涨跌时不对称等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畜牧业污染治理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畜牧业集约化及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2015年开始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及2016年审议通过的《环境保护税法》对我国畜禽养殖户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分析了我国畜牧业总体环境污染状况及目前所实施的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林省榆树市、双阳区、农安县、辉南县以及东丰县5个县市148户生猪养殖户的实际调研,对我国目前畜牧业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命令控制型政策的实施效果较差,经济激励型政策的实施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要提高我国畜牧业污染的治理能力,不仅需要强化命令控制型政策,完善经济激励型政策,更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猪成本收益的相关数据,探讨在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4种生猪养殖模式下生猪成本、收益及其发展趋势;利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方法,分析4种生猪养殖模式和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情况。通过研究,得出基本结论:(1)规模养殖模式具有成本优势;(2)中、小规模的养猪利润和技术效率高;(3)生猪生产具有波动性,面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困境;(4)散养模式利润波动大,规模养殖模式利润稳定。并提出对策:(1)强化成本控制与管理,降低养殖成本;(2)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生猪养殖门槛;(3)提高生猪品质,增强养殖经济效益;(4)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提升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明显,饲料粮期货为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管理饲料粮价格风险、稳定生猪生产提供了金融工具。基于2013-2020年生猪上市公司的经营报告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饲料粮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对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的隐性与显性稳产作用,并检验了期货交易促进生产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饲料粮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有助于规模生猪养殖主体扩大生产,且随着生猪营收占比的增加,期货交易的扩产效应有所提高;期货交易有助于规模生猪养殖主体稳定出栏。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期货交易稳产的作用机制是降低了生猪养殖主体经营现金流的波动,稳定了收益。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金融知识普及、鼓励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沪深1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形式和行业污染属性对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实施频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实施频数大于民营企业的实施频数,重污染企业的实施频数大于轻污染企业的实施频数;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实施频数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企业的发展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的地理位置、绩效、资产周转率及成立年限对于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实施频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养殖场(户)生猪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市6区217个养殖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影响养殖场(户)生猪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档案记录、停药期执行和全进全出方式的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作社方式、专业化程度以及认为养殖质量安全的生猪能提高收入对养殖场(户)档案记录影响显著;选择销售合同和合作社方式、安全技术认知难度、兽药以及添加剂认知水平对养殖场(户)停药期执行影响显著;养殖规模、文化程度、政府管制对养殖场(户)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江苏省阜宁县654位生猪养殖户为案例,借鉴行为概率的定义与内涵,选取影响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的影响因素,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模拟影响因素在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的过程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年限、养殖规模、政府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生猪疫情与防疫认知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导致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的改变,并且某些因素的改变与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根据仿真实验的分析结果为政府从源头上治理病死猪流入猪肉市场的乱象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