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少年由于对生命伦理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其生命伦理道德水准较低,因而出现了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失范的道德行为,因此,应注重青少年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个体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与生命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针对青少年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反逆性、前瞻性、享用性的特点,抓住青少年这个生命伦理道德教育的关键期,及时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生命伦理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2.
成年动物细胞克隆绵羊“多莉”的问世,是20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人类可能由此获得巨大的利益,但同样也把我们带到了利用克隆技术制造人的边缘,毫无疑问,这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介绍克隆技术的同时,对其所引发的一些争论进行了讨论,并呼吁科学界应以较强的责任心把握此项研究的尺度,消除公众疑虑,使之真正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接受陶渊明立意与传统相反对,立足个人生命体验和现代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把现代陶渊明形象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传统的陶渊明观,其主流无不强调陶渊明不事二姓的忠义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而周作人首先要剥掉的就是这一层套子。周作人接受陶渊明时揭掉的第二层套子是"道学家方巾气"——一种假面的客套甚至虚伪,还原陶渊明本真自然的人的面貌。套子除掉之后,周作人所欣赏的陶渊明的现代性也就凸显出来了,这就是出于自然的人情之常和清明的理性智慧,主要表现在父子情、男女情和生死情三个方面。周作人如此接受陶渊明的原因主要在于性情喜好的相似、非主流的叛逆性格的影响和新伦理道德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橡胶市场持续向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的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布朗族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也遭受了显著冲击:在传承方式上,传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寺庙教育让位于现代学校教育和市场以及新媒体教育。这样的变化,在拉近了布朗族与现代性关系的同时,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承面临着被中断的挑战。为此,应努力发掘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布朗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使之融入到现代学校教育中,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增强布朗族的民族文化自信,使布朗族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相当时期处于伦理道德的文化焦虑之中,这是集体理性中对文明转型所遭遇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清醒而敏锐的问题意识,然而过度的文化焦虑,也是缺乏关于伦理道德的文化自觉的表现。走出过度焦虑,必须达到关于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文化自觉,藉此达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伦理道德忧患是中国文化的终极忧患,它是伦理型文化的基因表达,往往在文明转型期以强烈方式表达出来。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应当达到何种文化自觉?伦理型文化的自觉。何种文化自信?"有伦理,不宗教"的自信。何种文化自立?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自立。为此需要走出"治病式"或"疗伤式"的被动的问题意识和文化策略,走出"应用伦理"的文化盲区,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宏大高远建构中履行其文化使命和文明天命。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伦理道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出发 ,讨论中国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及演变 ,并针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引起的伦理道德的新问题 ,提出理性的思考 ,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伦理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乡下人"这一观念绝非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所建构的宗法制"乡村文化",而是一种原始文化的遗存.其"乡下人"具体包涵二个内容,一是野性的生命,一是自由的性爱."野性的生命"主要以水手这一形象为载体,"自由的性爱"主要以翠翠等湘西女性,包括湘西妓女形象为载体.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一个代表传统伦理道德的符号性形象,鹿子霖是一个代表着中国近现代交接点上市侩实用主义的符号性形象;白嘉轩以他“神像”一样的君子型人格面具换得世代族长的德高望重,鹿子霖则以他“鹿乡约”的人格面具换得人前风光人后风流。但在本质上,二人都是人格面具膨胀的牺牲品,他们的形象象征了历史进程中个体生命的悲剧历程,具有个体人类学的符号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9.
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有悠久的慈善历史,但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有不可否认的差距。我国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构架和伦理观念,与这一结果有深层次关系。首先,儒家仁爱伦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善良本性,也使中国人的善良具有自身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使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固化在特定的框架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人的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其次,中国宗教伦理对慈善意识的影响相对弱化;再次,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塑造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特定环境下对社会主义伦理的某些"时代性"注释和偏解,也使人们对当代慈善意识产生某些意识错位。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它维护患者的生命权和自主选择权,保证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对于家庭和社会有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同时它对伦理道德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纵容人们消极面对生命的态度,造成医生职业道德观念上的混乱和职责的困境,并且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会造成社会混乱;然而安乐死是时代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国家和社会应从各方面对安乐死进行规范,促使人们从思想观念上接受安乐死,推进安乐死的合法化,以实现它应该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被一些评论家称为“自然诗人”,可能是我的诗歌中关于自然的内容比较多。我一直认为,自然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自然也是中国人的神圣殿堂。这实质上是一种诗性自然观。我对自然的尊崇,与成长环境、生活方式乃至个人性情、思想认同有一定关系。我诗中的自然包含着对世俗生活的精神超越,表达一种社会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12.
孝道作为以人为发生对象的社会价值,其本质解读离不开人的自身属性。以人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孝道本质解读的基点,孝道本质的理解就产生了层次性。基于人之自然属性,孝道一般本质可以理解为贯穿于一切人类文明的"爱";基于人之社会属性,孝道的特殊本质可解读为专属于儒家思想的"和"与"忠"。孝道本质适用类别和范围的差异是孝道本质层次性的根源,孝道"爱"之一般本质普适于当前社会,而特殊本质之"和"与"忠"则会消失或转变。因此,新时代实现孝道本质理论创造性转化的突破点在于探求孝道一般本质在新环境下衍生出何种新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13.
自然价值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生态困境 ,这与人类价值观密切相关。自然价值的问题是 2 1世纪人们高度关切的根本性问题。为了认识自然价值问题 ,有必要了解自然价值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自然价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自然物质生产是历史地发展的 ,自然价值的创造也是历史地发展的。这种历史发展促成自然价值的进化。总的说来 ,它朝着价值不断增殖的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建构对于哲学人性论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任何政治都隐含着关于人性的假定,对于人性的不同预设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政治旨趣.西方国家崇尚法治与分权制衡的政治追求基于它对人的局限性和恶性的体认,中国历史上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的政治基于它对人性的完满和本善的预设,而理想的政治设计和政治运作应以对人性善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产业哲学的兴起,社会自然已经成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热点,在纪念于光远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该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学者对于光远“社会的自然”思想的发掘,以社会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的兴起;评述了国内学者围绕社会自然定义的争论,分析了社会自然与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阐述了研究社会自然的意义不仅是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是在人类历史和人的活动视野中阐述自然观的,强调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一具有根本性的看法决定了我们要切实把自然看作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遵循利润至上原则的资本对自然界的宰割,从根本上违背了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生存论原则,从而要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务必批判资本、消灭资本,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是文学不同层面的本质。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审美需要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 ,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审美关系是作家与生活、读者与作品的本质关系。作家个体审美意识的形成是社会群体审美意识长期“积淀”的结果。文学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共同实现是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人论孔子人性思想,多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作为代表。其实,根据孔子实质的人性论,他的人性思想远比这丰富、深刻而系统。孔子将人纳入理性考察范围,结合文明史情况,将观察他人、反思自我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发现人性的主要内涵是以“仁”、“礼”等为中心的德性,性近习远的现实人性被要求围绕这一中心而变化,从而确立其在人性内涵中的真正地位;他认定、推重的人性是人性中善的内涵,要求人们通过学习、克己等修养,化不良的现实人性为善的人性。所以,孔子的人性论是倾向于人性善说的;这成为后儒所谓“孔孟之道”的人性论基础。孔子的人性论,还存在着可以和马克思人性论相沟通的内容,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为人类普世价值建设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及家族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了家族、企业和家族企业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变。通过分析认为,家族企业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家族成员间生产与生活、经济与社会双重职能的复合。从性质上看,家族企业是不断演变的,并反映特定家族经济利益和家族伦理的社会分工组织。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对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的阶级本质做了探讨,指出国家利益不能脱离它的阶级本质,即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都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决定的国家的性质,对国家利益的目标、获取国家利益的手段,以及国家利益的分配等都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