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史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历史学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网络史学不能脱离传统史学的母体而存在,故传统纸质史学的研究对象仍是它的研究对象,同时它还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网络史学的史料来源极其广泛。所有的纸质的、电子的、图像的资料全部可以成为其资料来源。传统纸质史学中所用的史料考证之法,通过改造或借鉴可成为具体而有效的网络史料考证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粗略探讨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对传统史学的影响 ,着重介绍了当前网上的史学信息与资源 ,以及如何使用信息与资源 ;列举了当前网上主要的史学资源网址  相似文献   

3.
论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进一步体系化和逻辑化。没有史学观,当然可以有历史学;但没有史学观,却不可能有史学理论。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理论形式和理论表现。史学观把历史学从所有那些不是历史学的东西中间寻找出来,加以规定和确认,要赋予历史学一个理想的目标。这个理想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真正的历史学的固有内容  相似文献   

4.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以脚注(页下注)形式标注引证文献,主要要求如下:(一)引文的标示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应使用Microsoft Word的"引用——插入标注"功能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对专门词语做注  相似文献   

5.
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分析运用史料的知识方法和对某些领域具体史料的研究。史料学的内容与历史学的方法有四点相同 ,与历史文献学也有相近之处。这是历史学的知识方法的普遍意义的表现。阅读和鉴定史料是史料学的中心环节。历史学是一种知识 ,又是一种意识 ,还是一种价值。史学研究的能力是通过著作和论文体现出来的 ,而史料学的水平又是史学水平的重要表现。阅读和鉴定史料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 ,是史料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以脚注(页下注)形式标注引证文献,主要要求如下:(一)引文的标示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应使用Microsoft Word的"引用——插入标注"功能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对专门词语做注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一门认识学科。它是一个由史学主体(史学工作者)、史学客体(人类客观历史)和史学中介(史料)构成的三极思维活动。众所周知,历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社会需要史学,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传统史学不曾遭遇过的挑战。史学也需要以时代精神更新自我,创造新的生命。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历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那么,现代科学技术在历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正>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一以脚注(页下注)形式标注引证文献,主要要求如下:(一)引文的标示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应使用Microsoft Word的"引用——插入标注"功能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对专门词语做注释时除外,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读者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重要功能之一.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的模式主要有网络信息资源浏览服务、各类数据库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辅助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网络信息、提供电子文献资源、开展用户教育.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涉及的是中国史学史和历史学理论上的几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迄今为止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必须展开争鸣;有的在认识上虽已逐渐趋于统一,但仍有异议,需要继续讨论;有的尽管已有明确结论,却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应予进一步阐述。一、神话传说不是史学;先秦时代许多具有历史记载性质的文献典籍也不能算史学;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上的信息革命本质上是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的变迁,从而引起知识生成方式的变化。如果将信息方式的变迁归结为口传信息、印刷信息和电子信息三种方式,将知识生成方式分为学习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那么随着历史上三种信息方式的更替,人类的学习方式和学术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12.
中美传播学都广泛引用其他学科文献,但美国传播学更倾向于引用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三大传统社会科学,而中国传播学在引用社会学和政治学这两大社会科学的同时也借鉴语言与文学、历史和哲学这三个人文学科;中国传播学更倾向于引用"有现时作用的文献",而美国传播学更倾向于引用"档案性文献",同时中国的传播学文献的老化速度要远远高于美国。图书和期刊是中美传播学最为主要的引用文献载体,但中国传播学偏向于引用图书,而美国传播学偏向于引用期刊。英文文献在美国传播学引用文献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传播学在大量引用中文文献的同时也较多地引用英文文献。  相似文献   

13.
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现实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把社会经济视为解释、理解学术思想现象的基本立足点。他从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及思想剧变的历史关节点入手,探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运用跨学科等多种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史,为我们树立起“实事求是”与“学贵自得”的一代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4.
新资料的刊布促使研究工作呈现出持续进步的态势,研究者的兴趣点更为广泛,以及研究理念和学科建设引起了学界的思考,这些是21世纪最初13年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本趋势。目前中国古代史领域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第一,研究工作多致力于对古代历史的重建,而对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理论问题着意有限。第二,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出现了研究工作立意有限的情形。第三,学术评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第四,对新资料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第五,在电子技术的背景下,提升研究者史识的紧迫性得到凸显。在未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我们需要打通不同研究领域的壁垒,思考学术研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多地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从而促进中国古代史研究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界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方面存在许多先入为主的错误观点,这些错误观点直接导致我国广大民众对西方科学的误解,严重影响了对西方科学的全面学习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及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坚决摒弃这些在逻辑上站不住脚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是最直接的素质教育,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体系.针对电子技术课程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滞后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现代科技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一迫切问题,指出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积极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先前大陆出版的几部红学史著作,对台湾当代红学的描述都不够详尽。2009年,胡文彬先生《跨越海峡的记忆——〈红楼梦〉与台湾》问世,为当代红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部不可不读的学术著作。它概括了台湾红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介绍了台湾红学的代表专家和著作;就台湾红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给大陆带来的启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学术期刊电子化定义、国内发展现状及特点;从编辑部管理电子化、为作者提供标准化的创作模板、数据库检索在稿件初审中的应用、推广专家在线审稿四个方面探讨了学术期刊电子化流程的建设;并指出学术期刊电子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编辑电子化,只有重视培植编辑的数字化理念,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学术期刊电子化出版。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西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 ,中西科技传统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深刻影响 ,造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也使当前科学在面临大量复杂性现象时有着巨大的困惑。对中华科学传统的某种回归 ,实现东西文化的结合已成为当代国内外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共识。重新审视中华科学传统 ,大力进行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研究 ,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借此可以推动新世纪世界科学和中国科学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1979年至2004年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和<读书>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学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期刊用稿倾向的分析,点评近年大陆学界的香港文学研究状况,从批评视野的限制、理论与方法空间的调整及其有效性等方面的考察入手,指出目前大陆学界的香港文学研究走向学术升级的症结所在:就现象研究而言,须摆脱传媒热点问题的干扰,在流行文学以外给文艺小说更多的关注,发掘出真正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品;就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而言,需要建立具有理论生发能力和原创性的学术话题来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术评价体制对学科研究前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