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湘西苗族人民生活中保留着许多崇拜祖先的风俗,这些风俗对研究湘西苗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就湘西苗民的“阿普苟尤”、“奶滚妈苟”的风俗略述如后,以引起研究湘西苗族的专家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民间舞蹈是苗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融舞、歌、戏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生态群落.湘西苗族民间舞蹈的生发、承传和发展,与楚巫文化、耕猎文化、歌乐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促进湘西苗族地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包括兴建学校、培训师资、扶助学生及因材施教等.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湘西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成效.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湘西苗族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湘西苗族鼓舞集鼓乐、舞蹈、表演于一体,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为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而长期凝练出来的文化产物。从鼓舞的起源、载体变迁、内容与形式的演绎流变等方面多角度审视湘西这一独特的舞蹈艺术,其表达的原始族群精神、族群生存智慧和宗教观念、文化赋义和艺术韵意等,较典型地揭示了湘西苗族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流传于湘西苗族人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开始变得愈发不可估量。其在表演形式、基本动作、步伐、鼓点节奏和打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湘西苗族鼓舞发展至今,其种类已经多达数十种。苗族鼓舞在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正从生活逐渐走上舞台。  相似文献   

7.
百年来,湘西苗族婚姻文化在国家话语的主导下发生了巨大变迁,主要表现在婚姻缔结方式、婚姻仪式与通婚规划等方面.湘西苗族婚姻文化的百年变迁,折射出国家与民族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围绕着国家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国家阶段性地调整文化策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不断地对民族文化实施"有计划的变迁";另一方面.面对国家话语自...  相似文献   

8.
以饱满的热情和赞美的笔调将湖南湘西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苗族“十字”数纱艺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并从苗族“十字”数纱艺术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以及其现状与未来等四个方面揭开了湘西苗族“十字”数纱艺术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正> 民族地区的禁忌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湘西苗族禁忌是苗族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它对于形成优良的民族道德风尚,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湘西苗族禁忌习俗几乎涉及到生产、生活、精神文明等各个领域.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关系.因此,认真探索湘西苗族禁忌习俗对于进一步认识苗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哲学、艺术、宗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等赴湘西调查苗族,开创了湘西民族学研究的先河。当地苗族学者石启贵继之, 所获成就极大。新中国建立不久,杨成志等学者开创土家族研究, 潘光旦集其大成, 奠定土家族识别的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语言与社会历史调查和简史编写,基本反映出该民族的实际。近20 年来, 湘西民族学研究抢救了大量资料,出版了大批著作并培养出一批本地学者,成绩喜人, 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发展对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周述之,张国祥最近,我们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州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一、湘西、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比较(一)基本条件有相似之处,但...  相似文献   

12.
<正> 石启贵(1896年12月—1959年5月),号子荣,字霖苏,又名岩山、能言、竹林居士,湖南吉首人.毕生从事民族教育和湘西苗族的研究,著述甚多,是近代知名的苗族学者.大学毕业后回乡,1926年至1933年,在乾城模范小学和女子小学任教.1928年起,任乾城县立模范小学和县立第一女子小学事务、教务主任及县教育会干事、首民文化经济改进委员会常务委员,从此开始注意对苗族文化经济的研究.1933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凌纯声、芮一夫两教授到湘西进行民族学考查,他参加其工作并担任调查组的咨询.自此以后,他就一直把湘西苗族研究当作重点,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三个湘西土家族、苗族杂居的集镇和村落族际通婚情况,从族群选择、地区选择和人口规模等方面对族际通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政府政策和公众态度对族际通婚的影响.土家族苗族的族际通婚及其文化互动有助于保持和改善湘西和谐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在湘西修建的边墙、碉卡等设施,不是湘西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是明清封建统治者镇压苗民的产物,它严重地阻碍了湘西苗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苗族同其他民族间的团结和交往.  相似文献   

15.
民族服饰是各区域民族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服饰中所表达的审美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中所传承的美的思想,这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发展,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多年来苗族研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以苗族医药学、历史研究、服饰、哲学、宗教等为主要内客的研究热点.为了客观地评价我国苗族研究的概貌,本文以2000-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苗族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为例,从信息计量角度分析,揭示近年来我国苗族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特征,为苗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湘西多个土家族、苗族、汉族多民族聚居区、多元文化区的田野调查,来总结和归纳我国多民族社区族群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模式及其走向.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文化互动与族群关系表现为"和谐与共生"、"竞争与冲突"并存的多维族际关系模式.同时,基于汉文化和汉族在两族文化互动和族群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对湘西族群关系从"团体多元主义"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走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1,(8):20-22
在外界,人们往往只以为湘西女人才会放蛊,也只以为湘西苗族才会放蛊。实际上,湘西的土家族、苗族,湘西的男人女人都有会放蛊的。由于外界的一些民俗专家,根本不懂湘西的民风民俗与人情世故,把湘西的放蛊说成是装神弄鬼的迷信,描写得极为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19.
由湖南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编,刘自齐、赵丽明选译的湘西《板塘苗歌选》一书,已于1992年下半年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发行。《板塘苗歌选》是湘西苗族歌谣大师石板塘先生使用其创制的方块苗文,进行创作传播的苗族诗歌作品的一部分,由刘、赵二位副教授翻译成汉文,它为研究湘西苗族的社会历  相似文献   

20.
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深深嵌入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成为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有其特殊的仪式流程、文化内容与内涵。从现代视角透视,可见其尊重自然和维护生态安全的生态价值、推动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文化价值、增进生死观念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关系整合的社会价值、弘扬孝道和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