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康德将道德的实践法则称为“理性的事实”,引起了两种误解,要么把它混同于经验的事实,要么把它混同于理论的事实.其实Faktum一词有“做”和“事”双重含义,是作为能动活动的事实,它的实践法则和它的有效性是同一的、不受经验限制的,康德在《论俗语》中阐明了这个道理.后世胡塞尔、海德格尔的Faktizit(a)t正是立足于这种同一性的直接明证性来展开现象学的视野,“回到事实本身”不是回到经验,而正是回到“实际性”.这一理解也影响到萨特和哈贝马斯,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与萨特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被人认为是存在主义的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在人们通常的观念中,认为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海德格尔与萨特由于对存在的理解不同,因此导致了萨特从人的平面上来理解人,海德格尔则从“在”的平面上来讨论人的问题;海德格尔把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推进到阐释学的意向性结构,萨特则以“人的存在”为根据改造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海德格尔把自身的现象学本体论叫做基础本体论,萨特把自身的现象学本体论叫做自由本体论;海德格尔的人道主义追求人的原初存在,萨特的人道主义则追求人的本质自由。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关于“是”(Sein)的论述非常出名,在相关讨论中也谈到“真”(Wahrheit):其名著《是与时》第44节题目即为“此是、展开状态与真”.海德格尔不满意传统关于真的看法和解释,试图从古希腊文aletheia一词挖掘更多的含义,比如揭示性、展开性.但是,他关于希腊文aletheia一词含义的相关论述是有问题的,他论述该问题的方式也有一些不清楚之处.从海德格尔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与真相关的探讨主要并不是为了探讨真,而是想借助这一概念来探讨“此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探讨“是”.这也说明,在哲学研究中,“真”这一概念至关重要.澄清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不仅有益于理解他的思想,而且对于西方哲学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萨特、贝克特的戏剧成就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与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尤其表现在对萨特的评价上。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和文本内涵的考察,发现这两位“先锋”作家的“古典”追求和“神话”渴望,进而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精神资源和哲学资源更多的是来自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尤以前者的影响为最。萨特的戏剧创作并非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说理”和“图解”,而是对它的诗化延伸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是一个难以究诘的概念,不同的存在主义者有不同的看法: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与神秘主义的信仰密切相关,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义。但殊途同归:“存在”是主观性的自我,其思维模式可简单归结为:“存在”——“自为的存在”(或“亲在”)——“主观性”——“虚无”。  相似文献   

6.
萨特(Sartre)和梅洛-庞蒂(Merleau-Ponty)的哲学都受过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Husserl)和海德格尔(Heidegger)的影响,他们的立场在其意向上是一致的,但在方法上则是相反的。不管萨特和梅洛-庞蒂在方法上的差异如何,他们都在对一种介入世界的意识的发现中看到了德国现象学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进行了解释。《人都是要死的》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这三个词的存在主义含义。运用“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语,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雷蒙·福斯卡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苍蝇》是一部存在主义在戏剧上的代表作.对于萨特的这部早期作品,一般都是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理解,因而都忽略了马克思对他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对《苍蝇》同时期的萨特思想及其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分析之后,联系萨特晚年的自述,确认萨特此时不仅接触过马克思著作,而且不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就《苍蝇》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贬损神道;(2)超越“彼岸”;(3)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语言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出版”一词在中国与欧美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出版”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书籍的印出,二是印出后使之流通,分别强调的是整个出版过程的不同环节,涵盖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欧美,“出版”一词只有一层意思,即强调“公之于众”,也就是发行。因此,“印刷”与“发行”是出版的两个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