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如何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如何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协调,简称“协调论”.其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协调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儒家思想最高的价值标准”。从“天人合一”、“人我之和”、“人之善群”、“完善人格”、“均无贫、和无寡”五个维度来分析儒家社会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看出:“天人合一”启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人际和谐”启示现代社会要“以人为本”;“群己之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身心和谐”启示人们要塑造当代社会主体的理想人格;“均无贫、和无寡”启示人们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和谐的价值取向与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具有内在统一性。真善美反映了主客体关系在认识、实践和审美领域中分离或对立状态的克服和解决,贯穿于这一主客体统一过程的是和谐价值理想的实现与和谐价值之境的呈现。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价值旗帜,真善美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追求和趋赴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和谐,制度具有了“和谐性”特质才能科学、公正地规范、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间的失衡与悖论对社会关系的有序与和谐形成了制度性障碍。基于理性价值与现代技术双重支点的制度创设与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其助人自助,维护人的尊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内涵,所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推进社会服务,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关系.社会工作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作用,维护了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具有科学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特征,有助于避免或化解许多社会矛盾,形成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人际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水和谐:水文化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文化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水在和人类文化的共生中具有“道德顾客”身份,因此,人水和谐的关系是一种道德的必然,是水文化最根本的价值。人水和谐应该体现在水祀活动和水利活动两个方面,在活动中应该尊重水作为生命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论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倡导利益和谐尤为必要。因为,利益不仅是联结社会成员的纽带,而且利益的主观需求和客观实现之间是否均衡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尺。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致力于利益主观需求与客观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消解利益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宗教社会功能的二重性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其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和谐与失序,稳定与混乱。而以“全球伦理”与“全球责任”为目标的宗教对话,则对增进宗教理解,解决宗教问题,达到社会和谐与文化共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处理好宗教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宗教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一,与劳动者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在政府部门、工会、劳动者、用人单位积极参与下协商协调,更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将劳动关系传统的三方协商关系演进为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四方关系,更好地为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个体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在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是社会对个人职能的划分,它代表了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及其个人身份.社会或个人对于某种角色所应表现的特定行为有一定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个人会按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否取得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扮演者的角色扮演技能,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对角色期待的把握是否准确、对角色规范是否了解.当一个人恰如其分地扮演了某种角色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商”行销模式以“和”为本 ,以诚信为要义 ,注重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信用。“和商”把握诚信准则要坚守三条界限 :不欺不妄不生害的底线 ,诚实守信、维护信用的基本要求 ,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要求。而把握“和商”诚信准则这三条界限 ,必须让良好的信用观念成为社会成员向往并追求的社会美德 ,建立一整套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家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和谐家庭不仅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家庭和谐对世界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中国的家庭和谐了,中国社会才会享有真正的和谐,也只有中国社会和谐了,世界才会有和谐。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社会权利的和谐,社会保障权更加公平的社会化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尊重公民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充分享有社会保障权是经济民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是现代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的集中反映和现代民主社会制度构建的客观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伦理精神构建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具体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公民社会权利的社会化和谐发展)和现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高校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和联合其内部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斗的组织形式,所蕴含的和谐理念与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统一战线具有团结凝聚功能、校区整合功能、体制完善功能、文化亲和功能,这些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是其它组织形式所无可替代。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要立足自身的职能和优势,找准着眼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人际和谐是一切和谐的根本,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研讨和谐人际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突出表现;着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对策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从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和谐思想形成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他在理论和实践中特别强调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经济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他认为:在身心和谐方面,应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稳定的情绪,并积极进行自我改造;在人际和谐方面,应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在经济和谐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比重协调,不能急躁冒进;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应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党和政府只有着力构筑以“四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先富与未富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不同,它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态,社会和谐则是这种理想模态的外在表现;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社会公正,体现为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公平的关系,它以公有制为前提和制度基础,离开这一点谈和谐社会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奠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探索从虚拟向现实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