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辽宁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收入、农业灾害、耕地面积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性支出不影响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决策,但是影响农户投保产量的高低;农户风险偏好、负债与农户参保决策及投保产量均为负相关关系;家庭资产数值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概率越低,但是家庭资产对投保产量不产生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新的规避农业风险的手段,这类农户越倾向于参与农业保险;除此之外,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程度也是投保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企业投保农业保险存在诸如定损技术落后致准确性差、农业保险相关法律建设缺失、农业企业投保的政策扶持不够、保险公司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完善之类的问题。福建农业保险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购买农业保险。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与涉农信贷互惠促进机制,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企业遭受的信贷配给,激励农业企业为降低自身信贷风险而更加积极地购买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螺旋上升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河南省1025名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业风险预期、亲朋邻居投保情况、保费补贴水平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户主性别、耕地面积对其农业保险需求意愿没有明显影响.最后,提出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升农户农业保险投保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业保险的自愿投保原则及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大规模开展,农业保险的逆选择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农业保险中逆选择表现形式与生成机理的研究,认为市场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与机会主义倾向是其形成根源,逆选择的存在会导致农业保险市场的价格扭曲、供求萎缩与效率损失。要规避农业保险的逆选择风险,首先应广泛开展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促进区域风险一致性;同时,还可通过提高财政对保险费的补贴比例、实施一定条件下的强制投保、推行区域产量保险、调整保险期限等方式减少逆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业保险的现状与风险分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河北省出台的农业保险的政策以及河北省的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存在开展农业保险的公司高度集中、赔付率比较高;农户保险意识淡薄、投保能力不足;政府扶持农业保险的效率低,配套措施未到位等问题.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开展的实际和河北省的情况提出从农业保险立法、扶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加强、多层次风险分散体系建立以及大力发展互助性质的农业保险互助社等措施来完善河北省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农户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逐渐在全国各省市进行试点实施。农业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农业保险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投保人的行为影响所保事件发生,但不影响损失大小的情况,使用委托%D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保险契约分析模型,对这种情况下的最优保险契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这种情况下,最优保险契约要求部分保险,但所保事件发生后,投保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与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无关,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风险分担。最优保险费与投保财产成反比。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由政府主导,财政给予补贴,农民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形式,在转移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广大农牧户规避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牧业抗风险能力、改善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天祝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天祝县农牧业发展的农业保险长效机制,以利于分散和化解天祝县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加强农业保护,稳定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然风险影响下农产品供应链面临供给不确定风险,从而导致供应链利润低下且难以协调,构建农业保险下风险厌恶农户与风险中性农产品加工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供应链生产与订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投保保险具有正外部性,农产品加工商存在"搭便车"行为,因此设计一个农产品加工商分担农业保险保费的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研究表明:(1)保费共担机制可以激励农户投保保险分散农业风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2)保费共担机制的介入可以同时提高农户的投产量与农产品加工商的订购量;(3)保险共担机制下农户与农产品加工商的利润均得到提高,供应链系统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保费共担协调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回眸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眸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所经历的六个阶段及在探索改革中创建的四种农业保险模式,阐述了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五种供选农业保险模式。继而,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水平低、经营主体缺位和政府支持力度小等四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多元化农业保险组织、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加大宣传、提高意识、建立经营风险分散体系、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等七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新形势下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保障,但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原因在于缺乏政策支持。从立法、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国家给予农业保险政策倾斜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发展有两个效应,即福利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体现为农民福利水平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200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且通过农业技术进步进行传导,说明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存在扭曲,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风险越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因此,在设计农业保险产品时不能一味地补贴,要注意避免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这样才能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需要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税法的可税性理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给予税收优惠;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其赔偿准备金,应该给予其税收优惠;各国都把税收优惠作为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有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农业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应免除一切税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根据各国具体情况,或予以免税,或予以减税。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不应被课税。我国应在已有针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应免征一切税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仅存的农业保险试验场所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保险进行调查,对兵团内部农业保险的具体模式进行了分析,尤其对其农业保险代理制及相关的农业保险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疆建设兵团在农业保险探索中的经验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的福利分析.然而,这种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剩余方法忽略了农户的风险态度,难以解释农业保险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时的福利增加情况,从而难以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并且,由传统理论推导出农业保险具有外部性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结论显得并不严密.基于传统分析的思想,引入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对农业保险在影响与不影响作物供给曲线右移两种情况的福利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原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协同效果,并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效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通过农业信贷的中介效应对农业发展影响显著,财政支出在农业信贷与农业发展中有调节效应,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协同效果良好,而环境因素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效率测算有显著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上升。在环境因素中,成灾面积、灌溉面积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运行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正向影响,而财政投入对于不同投入指标影响方向不同。根据以上结论,我国应因地制宜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机制,合理配置财政投入,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合理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对于贫困地区脱贫有重要促进作用。美国农业保险的法律规范、财政补贴、巨灾机制等促进了其保障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业保险在财政支持、补贴品种和农业巨灾分摊机制等方面同美国仍有较大差距。“4E”评价法是评价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在国内外的政府绩效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4E”评价法,构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反贫困绩效指标体系,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对中美农业保险的扶贫效益进行比较。借鉴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从中国农业保险的保障体系、巨灾保障机制、政策精准度和农业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保险保障和反贫困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状况,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的保费较高与赔付率较高,根源在于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通过研究美国、日本农业保险的成功经营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应对措施:构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以尽快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挥对农业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农业保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美国保险制度框架的基础,依次重点分析讨论了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对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利益需求的满足。研究发现: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经过近百年的改革与完善,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农业保险体系之一;它成功运用公私合营的运行模式和差异化的财政补贴制度,构建了美国农业牢固的安全网。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建立起三方利益需求的整合机制是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将农户作为农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构建一个由农户、保险公司、政府共同组成的利益相关体,并朝着风险分散与利益共享的方向改革与完善,是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