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运行两个层面,揭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需突破的障碍性因素。无论采取何种产业组织方式,农户整体盈利水平都偏低,兼业经营的普遍化使得农业边缘化、附属化,进而导致农户缺乏投保积极性;财政补贴不足且到位率不高,无法解决开办农险业务的高交易成本问题,甚至使得保险公司开办业务积极性受挫;业务考核商业化与业务性质政策性相冲突,从业人员的自身利益成为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变量。另外,协办机构、赔付标准、行政推动等方面,也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一定阻力。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结论是,今后的工作方向主要从政府和农户两大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和选择倾向上入手,走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回眸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眸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所经历的六个阶段及在探索改革中创建的四种农业保险模式,阐述了在试点总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五种供选农业保险模式。继而,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水平低、经营主体缺位和政府支持力度小等四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多元化农业保险组织、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加大宣传、提高意识、建立经营风险分散体系、培育和开放农业保险市场等七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鞍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支农、惠农为目的,在运营中表现出非营利性、财政补贴支持、通过强制和捆绑方式扩大参保比例的特点。辽宁省鞍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农民认识不高、险种较少、保险公司收益低、农业生产风险大等原因而出现农民参保率较低、农业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财政补贴压力大等问题,使政策性农业保险难以全面展开。提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参保率;进行多元化经营,提高保险公司盈利水平;强化政府作用,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部两省两县市水稻种植保险的调查发现,由于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众多、高度分散以及农业保险服务的集中性特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存在交易成本困境。在上级政府的激励和压力下,这一困境演化为利益共同体的共谋行为,即基层政府和保险公司合谋套取上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这种行为不仅没有起到化解农业风险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还阻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优化路径是依靠基层组织体系的组织优势降低市场主体与农民的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出了可以发挥基层组织的功能优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需政府财力的强力支持,这已为多年的农业保险实践所证实。但是,山东省是农业大省,政府财力有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究竟如何补,才能最大限度放大补贴资金效应?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对财政补贴资金进行测算,探寻财政补贴对农民、保险公司及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设计了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方案,并对其运作思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辽宁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及成因,对推进政策性农险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强化政府引导,建立省级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财政补贴划拨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加强对保险机构合规经营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着力培育农民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农户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逐渐在全国各省市进行试点实施。农业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农业保险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业保险自1947以来发展稳定,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政府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农户提供高比例财政补贴,对保险经营机构实施税收优惠,以及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使得农户需求动力、保险公司供给动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动力均得以提升,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运作,以互助、保险、再保险为宗旨的三级风险分担运营体系,共同承担风险,最终实现财政补贴效用最大化。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农险发展应实施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和实行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由政府主导,财政给予补贴,农民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形式,在转移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广大农牧户规避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牧业抗风险能力、改善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天祝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天祝县农牧业发展的农业保险长效机制,以利于分散和化解天祝县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加强农业保护,稳定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财政补贴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当前文献中对这一做法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基于农业保险属性的识别。农业保险具有商品性和非商品性双重属性的认识,可以很好地说明农业保险补贴的原理和机制,但并不能解释其原因。国内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采用的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观点,西方国家的大多数学者并不认同,事实上很多国家采用财政补贴、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并非缘于这一认识。笔者提出,寻找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合理性解释不应拘泥于农业保险本身,而应上升到国家农业保护性政策的层面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政策梳理基础上,基于典型案例和 2012—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农业“保险 +信贷”政策影响农业信贷发展的成效进行典型省份“点”的剖析和全国“面”的门槛检验。研究发现:在典型案例分析层面,农业“保险 +信贷”形成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林牧渔贷款 +财政补贴”为样板的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农户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前提,以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农业贷款贴息为保障;在全国面板数据检验中,农业“保险 +信贷”政策对农业信贷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受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双重门槛效应影响,即农业“保险 +信贷”政策对农业信贷的影响存在适度最优水平;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平滑农户收入波动效应是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的重要原因。建议一方面着力提高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提升农业保险合同完备性,进行农业保险服务创新和国际经验借鉴,以期实现农业“保险 +信贷”支持农业信贷发展的最优成效。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业保险的自愿投保原则及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大规模开展,农业保险的逆选择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农业保险中逆选择表现形式与生成机理的研究,认为市场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与机会主义倾向是其形成根源,逆选择的存在会导致农业保险市场的价格扭曲、供求萎缩与效率损失。要规避农业保险的逆选择风险,首先应广泛开展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促进区域风险一致性;同时,还可通过提高财政对保险费的补贴比例、实施一定条件下的强制投保、推行区域产量保险、调整保险期限等方式减少逆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自愿投保、强制投保以及相互保险均存在明显局限的情况下,当前,政策性保险应为推广医疗责任保险的有益选择。政策性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与推广,至少应满足4个基本条件:即被保险人风险发生概率比较高;风险发生后造成的危害比较大;投保人的赔付承担能力与保费承担能力有限;政府能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等。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政府的支持。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而言。政策性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与推广完全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和稳定本国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农业保险、农产品扶持价格政策和农业信贷补贴)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的状况是衡量一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萎缩,日渐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一个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农业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强农惠农,近年来我国开展了由政府引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但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河南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存在缺位或越位问题,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模,未能满足农业大省对保险的需求。因此,要准确定位河南地方政府的角色,下放农业保险经营权力,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种类和范围,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有效地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论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是指农业保险各方主体之间依据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它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构成。基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法律制度保障的需求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深入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业保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美国保险制度框架的基础,依次重点分析讨论了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对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利益需求的满足。研究发现: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经过近百年的改革与完善,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农业保险体系之一;它成功运用公私合营的运行模式和差异化的财政补贴制度,构建了美国农业牢固的安全网。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建立起三方利益需求的整合机制是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将农户作为农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构建一个由农户、保险公司、政府共同组成的利益相关体,并朝着风险分散与利益共享的方向改革与完善,是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支出的结果却有失公平性.本文以财政支出公平和偏好理论为基础,对东西中部三大地区农业保险差异性需求和财政补贴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边际财富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好的增强会促进农业保险需求的增长;发达地区高补贴和高保障、欠发达地区低补贴和低保障状况,使得不同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形成以中央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川省生猪养殖3个大县的调查数据,在感知价值理论视角下构建了农户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针对农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农户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受到感知费用的影响最大,次之为感知风险、认知态度和功能价值;在12个可观察变量中,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大的有风险影响程度、保险费用、赔偿满意度、投保便利度、政府是否补贴等。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宣传力度,使规模化养猪户和散养农户对该项政策都有深入的了解;根据生猪饲养数量合理确定保险费用,对规模化养猪户给予政策倾斜;适当增加赔付金额,给农户吃下养猪的"定心丸";加强与各地保险公司合作,理顺机制,简化投保程序,进行及时赔付。  相似文献   

20.
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之后,系统总结了农业保险发展所给予的启示:政府干预和政策摇摆是导致农业保险发展波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农业保险发展规模同灾害程度的轻重无直接联系;政府缺位是1993--2003年农业保险萎缩的唯一原因;农业保险发展与否的根本不在于经营模式与经营方法有何不同,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否付诸实施。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农业保险发展的新阶段,指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必须在农业保险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的拟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责任界定、农业保险制度中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等诸方面进行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