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4月1日上午,合肥地区经济学界第13次季度交流会在我校管理学院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平,省直有关厅局负责志,各大企业经理,合肥地区高校、研究所、研究中心的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及我校党政领导朱新民、徐惠鹏、杨善林等70人出席了交流会开幕式。副校长兼管理学院院长杨善林同志主持了会议。来自合肥地区经济学界的各方代表,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安徽省综合竞争力”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安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突出的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对今后安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预测与展望,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合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加快安徽经济…  相似文献   

2.
安徽经济增长极在皖江东段城市圈(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市),它以合肥、芜湖为双核。这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发育尚不成熟,其空间形态的缺陷是"双核不对称"和"中间塌陷"。因此,要加速发展芜湖这个相对弱小的次中心城市;合肥、芜湖要相互策应,促进横亘其间的农村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使皖江东段城市圈真正连成一片,对整个皖江城市带,乃至全省经济发挥更加强劲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安徽"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开发"大芜湖"跨江城市组团,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安徽区域经济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13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合肥中心地位优势明显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安徽地区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以求得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从而实现安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出发,以1978年-2010年安徽三次产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样本值,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得出第二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其次是第一和第三产业,且安徽总产出受上一期三次产业产出的影响;同时第一产业拉到经济增长作用在降低,而第二、三产业增强。说明安徽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需要扶植第一产业和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空间交互理论引导下,基于引力模型构筑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经济区位度模型,计算安徽省地级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与城市经济区位度。分别以合肥、芜湖、淮南为中心选取经济联系强度大于4 000的数据绘制省内经济联系图,结合地理位置判断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中部城市群是存在的,并界定了其范围;同时展望安徽中部城市群未来发展存在核心圈层与外围圈层。为安徽省城市群的培育和中部城市的发展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反映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察安徽房地产业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安徽省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详细分析了房地产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依据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地把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讯     
省经济学会于八○年十二月中旬在兰州举行了第二次年会,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会上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就此进行了讨论,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斯大林关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都是商品经济,都要靠企业——市场——企业这样的横向联系来实现社会协作、进行再生产;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又有着原则的区别,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自发的商品经济,而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要靠企业——地区——国家和企业——行业——部门——国家这样的纵向联系来贯彻国家计划、来  相似文献   

9.
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我国又出现了市场经济讨论的热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讨论进一步深入。一年来,理论界围绕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为什么要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发表了许多观点。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在讨论中大家都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经济,或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有的提出,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就叫市场经济;有的指出,广义地说,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狭义地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主要观点有: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民族地区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市场的一般特征,对于加快民族地区市场的培育,保证国家对民族地区市场的间接有效调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市场作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既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一般特征.同时,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经济的种种原因,又具有与一般地区市场及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相区别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思路长期陷在"合肥中心经济圈"的传统思维模式里,经济发展规划也一直摇摆不定,由此导致安徽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落后了.作为"中部崛起"的主战场,安徽应加快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做到:把握"中部崛起"的契机,推行"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沿江城市群,全力融入"长三角";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对安徽汽车零配件产业做了分析,发现合芜蚌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严重不足,该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安徽汽车零配件产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要形成合芜蚌为一体的汽车零配件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撤销了地级市巢湖,扩大了合肥市辖区的范围,势必会影响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基于组合评级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以合肥及其周边8个城市近几年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一主成分组合评价法得出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出合肥经济圈的实际范围。结果表明,合肥经济圈应进一步扩容,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定远和全椒。最后针对合肥经济圈内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城市经济圈是提高安徽区域竞争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由于建设历史短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失误,"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滞后,表现在中心城市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劳动力吸引力不足、与周边城市融合度较低、开放程度不高等。在推进"大合肥"经济圈城镇化进程中,应做好经济圈高质量的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建立良好的吸引投资的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融合体制、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培育"大合肥"经济圈创新合作机制等,以发挥省会经济圈在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内在必然性,即它是和党中央思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的过程。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引导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贝弗里奇报告》是一部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的重要历史文献。它所提出的“福利国家”思想对于英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摆脱战后政治经济危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使人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显现具有了全新的特征.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限制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不利影响,最终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归宿、落脚点就应当是人而不是物.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从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在遵循"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逐渐从纵向上下放中央权力于地方。我国的纵向地方分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由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纵向地方分权基本情况的介绍,强调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试图为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超对接视角下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在农超对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总体来说,目前合肥市农超对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不够大,对接关系不稳定,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农超对接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抓住农超对接的发展契机,合肥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应当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加强政府引导、重视横向联合、强调品牌建设,从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及农超对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