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家族对本民族的称谓有两种,一是本民族语的“毕兹”,一是汉语的“土家”。“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客家”意谓“外来人”。主要用指汉人。“土家”意谓“本地人”。作为概念,“客家”与“土家”是相对应的,只有在汉人较多量地进入了土家族地区之后,才会形成“土家”这一汉语称谓。所以只要把何时汉人较多量地进入土家族地区这一点弄清楚了,“土家”这一汉语称谓起自何时也就随同而解。当然,本民族语的“毕兹”是不是就等于汉语的“土家”这个问题,同样也就不辩自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考察巴楚古俗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土族的祭祀舞蹈“於菟”(虎)舞作了比较深入地分析,指出它与古代巴楚地区的崇虎尚巫之俗一脉相承。明初,江南一带(包括巴楚地区)的一部分汉人,来到青海同仁地区屯边守塞,其中不少汉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同时也将这一习俗带到青海同仁土族地区  相似文献   

3.
黄青松的长篇新作《毕兹卡族谱》,书写的是一种特殊的“个别文化”。小说不仅呈现出毕兹卡族的历史与文化,也将故事讲述与作者阐释同时在文本中展开,以一种综合的形式试探文学写作的限度。《毕兹卡族谱》在处理少数民族生存经验的“常”与“变”主题时,既显示出黄青松的文化自觉,也清晰地标识出这一题材的写作症候。  相似文献   

4.
从彝语支土家族族称看及乌白蛮源流问题朱文旭一、土家族族称问题土家族族属问题目前有四种说法:巴人说;乌蛮说;土著民说;古羌人说。①土家族自称“比际卡”Pi33ti55khα33,“毕兹卡”Pi33ts55kha33,“毕兹刹”Pi33ts55s...  相似文献   

5.
自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提出“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以来,学界虽对此概念多有使用,但却未从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汉人”“南人”的多重内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检点史料,赵氏所言金代“汉人”“南人”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时空局限性,未能反映这一概念的整体面貌。金初“汉人”概念由辽朝沿袭而来,特指由辽入金的汉族群体,至金中叶以后,“汉人”逐渐成为金朝境内汉族群体的统称。“南人”起初是与“汉人”相对举的概念,指代由宋入金的汉族群体。但在一定时期内又特指黄河(旧河)以南原伪楚、伪齐统治区。而在一些与宋朝相关的特殊情境下,金人也常以“南人”指代南宋政权(南宋人)。金代“汉人”“南人”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使用,与其所处的多重历史语境有关,主要包括“辽宋之别”与“重北轻南”的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渝湘鄂边地区,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老苏区、大山区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要实现扶贫开发,必须与优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在对鄂西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恩施为中心,依托两江(长江、清江 )两道 ( 318、209国道 ),以线串点带面,构成“三区四品五线一龙头”的总体布局结构,并构成具有极强辐射能力的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湘西、鄂西、川黔边境一带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个自称“毕兹卡”的勤劳、勇敢和富于革命传统的兄弟民族——土家族。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湘鄂西地区,属于武陵山区,汉代设置“武陵郡”。自五代以后,武陵山区逐渐成为彭、田、向、覃等姓土司的世袭领地,中经宋、元、明、清,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  相似文献   

8.
黄青松长篇小说《毕兹卡族谱》,抛弃被格式化的写作技巧,运用审视与魔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化展示,探索“族谱体”小说创作路数,通过花桥这个土家族村寨的“前时代”“远时代”“近时代”及“后时代”等四个时代不同文化现象的描述,艺术地呈现了花桥的整体文化形态,堪称一曲全球化时代东方传统乡土社会的悲歌。《毕兹卡族谱》的创作也表明,当一个作家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对象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他就进入到一个悖谬里面,陷入到艺术创作与文化理性的矛盾中。艺术是充满激情的东西,理性是冷静的东西。艺术创作越是追求爱与理性的平衡,作家就越不容易被人理解;艺术创作中爱与理性越趋于平衡,作家的孤独感就会越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院的成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创举,新中国诞生不久,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和社会民主改革的需要,解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问题,相继成立了民族学院。建国四十多年来,各民族学院为民族地区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据有关方面统计,经过民族学院培训的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国现有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0%以上,其中有不少人已任省(区)、地(州、盟)、县(旗)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有不少人在专业技术岗  相似文献   

10.
研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战略,既要着重宏观总体规划,又应顾及微观经济决策,体现和适应当前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趋势。初探西南数省(区)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倍感强化联合开发西南民族经济之必要.七多七少的现状纵观包括川、滇、黔、桂等省(区)经济发展概略,必须正视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尚待开发的严峻现实.从一定意义上看,“七多七少”正是这一现实的“多棱镜”折射。  相似文献   

11.
要使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赶上或接近汉族发展水平,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首先要靠各少数民族自己的努力,但国家的支援,汉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帮助,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毛泽东同志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毛选”五卷第28页)今天,支援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民族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朝代。清代的民族法制 ,在以前历代民族法制的基础上已臻于完备。清代除总的制定了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法规 (《理藩院则例》)外 ,又先后分别制定了青海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西藏 (《藏内善后章程》等 )、新疆 (《回疆则例》)和西南“苗疆”(《苗汉杂居章程》等 )地区民族法规。这些民族法规既有其“统一性 ,又有其不同之处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法规各有其特点。清代的民族法规 ,对于加强边疆地区的统治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和平安定 ,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大家庭的巩固 ,都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对外开放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又成为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十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扩大,至今已形成了“黄金海岸”自南至北全线开放的态势。对外开放向沿海地区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势能,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国内独著先鞭。对于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发展层次的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原有的物质技术基础较为薄弱,更需要通过开放引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短缺  相似文献   

14.
《百色学院学报》2007,20(5):F0002-F0002,F0003
2007年5月,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主办的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评优活动中,本刊又获佳绩,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同时“民族学人类学”栏目被评为“优秀栏目”。学报的专职副主编韦国友副教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优秀主编”,李萍讲师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优秀编辑”。本刊喜获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  相似文献   

15.
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少临众 ① ,为了能够巩固统治 ,实行民族等级政治。蒙古人是第一等 ,色目人是第二等 ,汉人是第三等 ,南人是第四等。按照民族等级 ,享有各种特权。在人事、法制、军事、科举等诸方面 ,都是蒙古人地位最高 ,色目人次之 ,汉人、南人地位最低。本文对蒙元民族等级政治 ,依据翔实史料 ,作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一) 秦汉时期广西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复杂,汉人的封建制和越人的奴隶制以及大量遗留的氏族制同时存在。到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无论汉人居住地区,还是由越人发展而来的俚人居住地区,封建制和奴隶制都有新的发展。 早已采取封建生产方式的汉人居住地区,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了地主田庄经济。苍梧、贵县、合浦东汉墓葬出土的陶制明器,就有象征这种地主田庄经济的楼房、粮仓、水井、农田、作坊等模型。作坊内还有从事操作的工匠,看守大门的兵丁。这些出土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时期广西地主田庄的概貌。 三国两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其中有些世家豪族也南迁入交广地区。如祖籍鲁地汶阳的士燮一家,在王莽时避居广信,历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就任日南太守,士燮兄弟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行政区划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族地区行政区划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当前民族地区进行的撤自治县改市(区)和“一体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亟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民族地 区职业技术教育所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汉人社会生活状况,一直以来研究不多.对于康区、西藏中部人文地理结合部的工布江达地区,更是尚无专文论及.根据台湾地区最近公布的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本文复原了当时西藏工布江达一地"汉人社会"的历史面貌,并大致勾勒出其轮廓.  相似文献   

20.
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的民族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 宋代“泸夷”即宋代“泸州夷人”之简称,它不是单一的民族称谓,而是指在宋代泸州及羁縻州活动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其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泸州市(包括属县)及部分宜宾地区、滇东北角部分地区、黔西北部分地区。北宋政和年间,原隶属泸州的淯井监升建为长宁军(治今长宁县境内),辖区即原属泸州的很大部分羁縻州地。在宋代“泸夷”中,除乌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