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本人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中国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科举制度、清朝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否定李约瑟难题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中国古代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中国传统科学虽有其弱点 ,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和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 ,而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观点。  相似文献   

3.
首先,"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其次,不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有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从另一视角看,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学术界.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案,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中西科学观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比较,认为近代科学在欧洲出现是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科学根本不具备产生近代科学的要素,因此西方意义上的近代科学是不可能在中国诞生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与近代科学——“李约瑟之谜”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诞生,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在反思传统文化时必须面对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中国儒家文化的“基因”。儒家理论中有许多观念,影响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儒家的政治伦理学、社会分工理论、知识论、实践论对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儒家哲学体系中,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终极探索,缺乏对科学原理的系统总结,更谈不上对科学价值的阐扬,对科学发明、创新的奖进。因此,儒家观念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解读“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的历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事业,总要受到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影响,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前进。一个地域的文化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产生消极作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整体性思维方法、伦理化倾向以及不完备的逻辑体系严重阻碍了近代科学革命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学术界。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案 ,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笔者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李约瑟问题”深层解读后认为 :“李约瑟问题”的重大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分及其内在机制进行再思考 ;造成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和近代科学落后的关键因素是逻辑传统的缺乏。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果,不能套用近代科学的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批评了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和"李约瑟难题"是伪问题的论点.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的科学成就和先进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这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得以灿烂并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系统论的方法求解“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论方法对"李约瑟难题"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研究,主张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看作中国近代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用系统的整体观及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科技史这个子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及同社会这个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样可以克服单一视角的片面性,多维度的探讨"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因素及其动态关系,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应该从历史描述转向理论解释,并将解释的重点定为"近代科学为什么只在西方兴起?"近代科学不能按照西方的模式定义,而应理解为一种高速地创造实用性自然知识的活动和这些知识本身。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可以得出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近代欧洲首先形成了一种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物质资料占有和分配方式,同时还受到教育普及的推进,使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相反,在中国或其他古老文明国家,在加强对物质资料集权控制的同时,限制和扼杀了科学发展的活力。如果中国当时能形成那种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的物质资料占有和分配方式,近代科学完全可能在中国兴起,而且科学形式肯定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无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康熙皇帝治下繁盛背后却隐藏危机的清代中国,以同时期彼得大帝统治下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沙皇俄国为参照系,认为彼得大帝在俄国对东正教会的改革也为俄国接受西欧的近代科学技术思想扫清了观念障碍.而康熙的治国方略尊崇礼乐为体的儒教,很大程度上并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实用理性精神更多地只注重生产实践技术的运用,而忽略对数理思维等科学精神的追求,从而尝试从宗教文化价值的角度回答"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引起国内外众多人士关注的"问题丛",从中西文化比较视角能够作出更清晰地解读。在文化定位上,西方为自然哲学,中国为道德哲学;在文化取向上,西方属爱智,中国属致用;在文化精神上,西方倡批判怀疑,中国倡中庸;在文化传统上,西方学者传统、工匠传统、数学传统与宗教传统等蕴育了近代科学而中国诸传统与其迥然不同。由此,中国文化建设应注重研究基础理论、培养怀疑批判精神与培育科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再谈李约瑟及其"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孜孜不倦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已经有许多有价值的探讨.文章跳出从中国历史寻找答案的做法,试图从文化的宏观角度作一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具有"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和彻底经验主义等文化基因,与此相反,西方科学则具有强烈的"爱知"、"主客二分"、逻辑和检验等文化基因,从而导致中西科学在近代走向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直接关涉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确存在矛盾,以"范式"论的观点来看,其原因显然在于:其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明显"范式"缺失;其二,正是因为范式缺失,因此无法实现范式之间的更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不能形成连续的过程;其三,因此,有朝一日(事实上,这一天是在近代开始的时候),这种不连续必然造成断裂情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尽管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对"科学"与"技术"的分际不清,使其所确立的学术目标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从而引发了学术界至今纠缠不清的"李约瑟难题"。要回答这一难题,首先必须厘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内涵,进而对儒家的"实用理性精神"、道家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以及道教的"经验主义"传统对科学事业的制约作用进行必要的反省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什么于近代落后是诸多学者讨论不休的问题,对于“李约瑟现象”也给出了多种解释。本文作者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一是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体制所形成的“实用型”上层建筑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二是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科学技术发展形成轻理论重实用的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这一问题称作"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的难点在于,问的虽然是科技史上的问题,但答案却并不在科技史之中,而在于哲学对科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总结之中。若以交换哲学观对我国的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总结,那么,这个难题其实并不难: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其发展同样受着"用进废退"规律的支配,而其"用进"的舞台,就是商品经济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先进;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自西汉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一直受到了"家天下"政治的严酷压制而萎缩了,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