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自媒体作为第三方监督力量,建立了自媒体、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自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力与真实性对相关主体均衡策略的影响,并利用数值仿真进行了模拟。主要结论表明:当自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真实性较弱时,不仅对食品企业无法产生监督威慑作用,而且对政府监管作用发挥的部分替代作用,加剧企业供给质量不安全食品的违规逐利行为;食品企业与自媒体的食品安全行为不仅受到自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真实性的直接影响,而且与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严格监管程度密切相关;食品企业供给质量安全食品行为与自媒体曝光真实性,对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与自媒体曝光行为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监管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政府监管失灵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仅仅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抑止违规,却会使监管者在长期内有更多的不尽职,而加大对监管者不尽职的处罚,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使监管者尽职,而且在长期内可以抑止违规现象.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是提高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监管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共同服从规则治理的行为,监管权限规范是控制监管权力的法律之笼。从规范与事实两个认定基准出发,根据监管权限规范的不圆满性及被动执法的现状,足以认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权限规范存在严重漏洞。监管权限漏洞具有五种类型属性、四种具体类型形式。其中,监管时限漏洞为其核心漏洞。填补监管权限漏洞要遵循从立法到司法的方法路径,体现规则的正义,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完善的监管权限规范体系。随着大部制的建立,监管者处在新监管体制与旧监管规范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修改我国《食品安全法》,填补监管权限漏洞,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监管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政府监管失灵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仅仅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抑止违规,却会使监管者在长期内有更多的不尽职,而加大对监管者不尽职的处罚,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使监管者尽职,而且在长期内可以抑止违规现象。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是提高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食品安全法》出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欧盟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比较研究,提出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综合运用立法规制、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三重架构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干预及监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面临政府缺位与X无效率,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等监管困境。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应通过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及质量技术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制度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7.
不良食品生产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应由食品生产者及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负担起相应的伦理及法律责任。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伦理意识缺失、消费者生命健康意识淡薄及社会道德监督机制缺失,造成了政府监管、公众安全认知、食品生产行业的道德与法律风险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成为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根源。只有通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构政府信用问责机制,提高政府监管者的责任伦理素养,培养公众的生命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问题防范意识,建立食品供应链道德信用跟踪系统,才能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会监督主体,在政府监管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外界因素;立足媒体监督视角,建立政府与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中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政府与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策略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各参数的变化对政企策略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可以督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提高政府监管效率,但媒体监督力度过大会弱化政府监管效力。因此,政府在完善媒体监督机制,加大媒体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1-2015年间我国364件小微企业食品安全事故的研究,指出小微企业食品安全的问题,系统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特征和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小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诚信体系;加大对薄弱环节的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发挥其他监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促成保险公司和小微食品企业的保险意愿。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政府官员处于监管的地位,负责挑选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者。监管者与经营者可能联手合作,共同侵蚀企业的剩余收益。解决合谋问题的主要途径有:(1)对那些必须由国家控股的企业,应建立初始委托人(公民)直接选择和监督国有企业监管者的机制;(2)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中,让监管者或经营者持有企业的一部分股权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缘起于国外,但是却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利义观遥相呼应。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企业对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多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这里则以农村社会发展为切入点,认为我国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满足自己的盈利需求,更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保证产量安全;二是维护农民利益,农业企业在与农民发生买卖、竞争、契约、雇佣这四种常见的关系中,需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带动农民发展作为己任;三是保障食品安全,要求农业企业要把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作为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标准,按规生产,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12.
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文章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角度出发,在考虑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通过引入价值感知构建了基于消费者感知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并通过此模型来探讨企业、政府及消费者对外卖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企业重视程度、政府监管程度以及消费者反馈程度三个因素,在共同协同作用下,能够提升外卖食品安全水平,从而促进外卖行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最后,结合基于当前外卖市场实际情况,从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出发,对影响外卖食品安全提出相应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外卖食品安全,实现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煤炭安全生产规制失灵与协同规制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安全规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干预企业决策,使其增加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但是。规制者同样会遵从“经济人”的理性,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出发来执行规制政策。企业与规制者从“经济人”理性出发的行动逻辑往往导致规制失灵。协同规制理论为解决传统的政府规制失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协同规制的核心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它可以对企业与规制者的“经济人”理性形成有效的制约,从而使煤矿工人的合法权益从规制决策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回应,并最终保证安全规刺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食品安全的企业、监管部门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食品企业与监管部门问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结合三鹿事件分析,认为食品企业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可能忽视产品质量,并对监管部门行贿;而监管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可能放松对企业的监管行为;对食品企业免检会导致企业忽视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提出,结合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强法治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营造食品安全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问题(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与食品生产企业的“逆选择”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矫正“市场失灵”,为供求双方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博弈分析表明,政府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即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实施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和激励、明确监管职责;加大对不法企业的惩处力度等。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公众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各界都在为如何强化食品安全努力。文章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角度出发,在考虑信息不对称及有限理性条件下,构建基于消费者反馈机制的食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为主体间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机制和不同参数变化下各主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趋势,并运用Matlab 2016b对博弈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各行为主体对消费者反馈机制的敏感性(即对消费者反馈的价值感知)以及检测与监管的成本高低是影响其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消费者反馈机制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市场秩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是责任权属问题——谁来对食品安全负责?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主体首先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淡薄,还暴露出极少数食品企业职业道德的缺失和良心的泯灭,更暴露出政府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企业的责任在于道德自律,政府的责任在于法制监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后者的责任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教育督导、教育立法与教育投入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的教育督导对加强高等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英国的高等教育督导制度强调法治建设,重视督导机构的“第三方”特性并保持适度竞争,有效地保障了政府督政与高校督学的有机结合。英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督导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开展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督导的制度比较与分析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应从制度优化的视角深入推动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改革,努力构建体现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督导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