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家庭寄养是替代传统机构养育、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照料和身心发展的福利服务模式。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分为普通家庭和亲属寄养,其核心理念是"稳定"与"儿童利益最大化",提倡寄养儿童与原生家庭融合。进入寄养体系的儿童主要因为受虐待或忽视,难于管教和遭受父母遗弃。美国儿童寄养体系常用的评估标准是从安全性和永久性两个维度中抽取的六项指标,分别为:虐待重发率,寄养儿童虐待/忽视率,重新进入寄养系统率,与原生家庭重新融合时间,获得收养时间,寄养安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家庭寄养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殖民时代。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在"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种价值取向交织下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与社会的福利供给角色也不断发生改变。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永久家庭安置为核心的政府主导、社会强制报告、专业社工服务为一体的家庭寄养体系,在"自由"与"干预"之间实现了平衡,为我国在适度普惠儿童福利背景下,从政府主导、保护主体多元化、提供预防服务方面建设完善困境儿童救助与家庭支持福利制度给予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为例,通过对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寄养家庭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寄养基地、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和半完全参与式的实地调查,研究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寄养家庭与孤残儿童遴选制度实施不规范、寄养家庭与孤残儿童配对缺乏科学性、家庭寄养关系的中断或变更、寄养家长康复技能培训不足、家庭寄养社会资源整合不足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等,并分别从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寄养工作、建立寄养家长常规培训制度以及建立国家、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家庭、社会四方良性互动的孤残儿童社会救助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将院里较大一部分孤残儿童寄养在农村家庭,这是孤残儿童抚养、教育方式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对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寄养进行一年的考察,认为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种种现实问题也制约着它的发展。研究提出了寄养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儿童福利、儿童保护的新模式。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至今已有10年。本文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试图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理念、过程、方法、技巧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寄养模式在我国孤残儿童社会救助与养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推广。G市福利院以寄养社区培力为理念的家庭寄养工作开展,显著提升了寄养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对儿童寄养工作的认同度、参与性和效能感。其社区培力的核心过程从个体、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进行,包括寄养家长个体培力、寄养家庭组织化培育、寄养家庭与福利机构伙伴关系建构、寄养社区内部硬件设施改善和外部支持网络构建等五个方面。社区视角的采用和专业社工的引入成为以社区培力为驱动的家庭寄养工作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机构照顾是我国目前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模式,对孤残儿童的衣、食、住、行、医有了较全面的保障,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集体环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儿童福利照顾的理念和照顾模式也在发生新的变革,跟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相似,在照顾模式中,改革、变化的趋势是:从大机构到小机构的转变,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和家庭收养模式的转变。本文重点探讨国外孤残儿童机构照顾的实践及其反思,以及我国孤残儿童机构照顾模式存在的问题,特别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的缺陷。试图分析孤残儿童走向社会融合的可能途径,并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这些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海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集中地区的z县为例,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区的寄养家庭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分为政府、社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制度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社区主要是利用既有的资源网络形成对特殊儿童的"社区照顾",社会非营利组织包括英国注册慈善组织在内的国外非营利组织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如全国妇联下属科学育儿基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最后的结论和建议是社区资源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资源尚待进一步挖掘,使儿童福利事业更加社会化,从而减轻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和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社会弃婴。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集中为儿童提供照料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儿童成长中的情感需求,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儿童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缺乏自制力与上进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而实行家庭寄养则可以较好地弥补机构照料在这方面的缺欠,显现出满足儿童身心需要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院舍集中养育模式对孤残儿童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集中养育模式的不足。但是,在寄养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专业社工的介入,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得寄养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真正维护孤残儿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金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39-42
选取100名农村超生寄养儿童为被试,选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有约一半的农村超生寄养儿童性格上偏于内向、孤僻;有将近一半的超生寄养儿童在人格特征上焦虑、担心,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出现强烈的情绪变化,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有过半超生寄养儿童人格上较为倔强、固执,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同情心,且具有攻击性;女孩比男孩有更高的焦虑感,更容易忧心忡忡、郁郁不乐,情绪更不稳定;超生寄养儿童寄养时间越长,异常行为越多,情绪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2.
SOS家庭是随着SOS儿童村事业的引进,在中国落户发展起来的新型社会组合家庭,是社会自然和正常收养家庭的补充形式——社会寄养家庭。与社会自然家庭和正常收养家庭不同,在SOS家庭中,承担教育主体责任的SOS妈妈,与其教育对象SOS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和经济供养关系。正是这个基本特点决定着SOS家庭的教育起点与保障条件的质的规定性——SOS妈妈母爱的投入与投入方式的具体规定。一、母爱的真诚投入是SOS家庭教育起点在社会自然家庭和正常收养家庭中,因血缘和经济供养关系的存在,父母对子女的爱意、呵护(一般意义上讲)具有…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获得学习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家庭是促进 儿童早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发展的主体。美国公共图书馆“家庭参与”政策框架以领导力、参与、支持服务为三大元素,这三 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改变了图书馆的文化和环境,确保公共图书馆能够达到并服务家庭,让家庭成为儿童终身学习的伙伴。结 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服务现状,提出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构建“图书馆+”跨界融合家庭 教育模式;实施标准化管理,做好图书馆员角色转型与能力升级;规划与创新图书馆空间和服务,满足家庭阅读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母亲外出工作,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发生改变,家中儿童的照料成为问题。在中国,工作母亲不仅面对家庭内部的阻力,还要受困于外部扶助的缺失。通过借鉴北欧及日韩等国的儿童照料服务,借助于制度支持和政策扶助,增加儿童照料的社会服务供给,填补儿童照料领域的空白,建立适合我国的更公平、更普惠的儿童照料社会服务,以缓解工作母亲的照料压力,并提升整个家庭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服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实质是文化视角缺失。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是解决流动儿童服务困境、实现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流动儿童所属文化系统中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决定了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合适性。该模式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服务理念,以赋权为工作手法,通过反思流动儿童困境的社会结构根源、肯定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文化的独特性、评估流动儿童家庭的城市认知和文化适应性、制定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文化认同提升方案,构建出一套以增强流动儿童跨文化适应水平为目标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曹勇 《社区》2002,(12):12-13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从2000年11月开始实施家庭寄养制度,核心内容是由福利院出资,让原来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进入普通家庭,由普通家庭承担  相似文献   

17.
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要,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是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核心目标。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重点考察了江苏省农村居民对现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评价与实际需要。研究结果表明:村级卫生机构是农村居民获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途径,但其在人才和医疗设备方面尚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满意度和需要呈现不均衡性。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在尊重农村居民现实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强化财政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优先序,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金融信托业。中国的金融信托业存在着生存的基础,即社会存在着对信托服务的需求,中国金融信托业在现实中提供了一些信托服务。但中国金融信托业的“需求”和“供给”都被严重地扭曲了。中国金融信托业要发展就应该设法满足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当充分必要条件基本满足之后,推动金融信托业发展实现的关键便是捕捉现实机遇了。中国目前阶段金融信托业务发展的现实机遇有两个,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二是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改制、重组及管理。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结构变迁与功能弱化是流浪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返乡回家也是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范式。但简单的返乡回家导致流浪儿童救助工作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再救助的困局。走出这一困局,要处理好政府与家庭之间在流浪儿童预防与救助工作上的责任承担,通过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增强家庭的儿童照顾功能,建立支持家庭的福利体系,以预防儿童流浪。同时,从家庭与流浪儿童的关系出发,提供分类化的家庭干预服务,推动流浪儿童的家庭融合。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儿童社会学研究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儿童与家庭、青少年犯罪、儿童保护、儿童福利、儿童文化和儿童教育等领域有着持续的关注和思考,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对儿童现实处境的关注,也引发出一些新的儿童话题,例如虐童、儿童性侵、儿童自杀以及“星二代”等,这些都需要用专业的眼光予以严格而系统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