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为语言材料的翻译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表明(1)句尾助词"了"并非"体"的标志;(2)在"状态的变化"解释不充分的语境中,必须考虑句尾助词"了"前的谓词的时间特征.谓词的起始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具有"开始"意义的词进行显性翻译;终结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完成体表达;(3)在对句尾助词"了"的"状态的变化"阐释中可以发现译者选用"now"等词汇手段,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状态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维"字除几处作动词外, 均作助词, 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这种助词用法与"维"字在句中的分布有关."维"字居句首, 结构上表提引, 语气上表限定; 居句中, 结构上表确认, 语气上表强调.同时,"维"字在表限定或强调语气时, 如具有排他性含义, 则形成了仅独语气.  相似文献   

3.
"夫"是古文中较常见的文言词,一般用作名词、助词和代词三种。用作名词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有关词语连用,表示与人有关的名称;用作助词时分为句首发语词、句中语助词、句尾语气词三类,没有语义,具有提示下文和舒缓或强调语气的作用;用作代词时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多用来指代上下文所提到的人或事物等。  相似文献   

4.
<坛经>中的"于"字主要用作虚词,也有为数不少的用作实词.在虚词的用法中大部分"于"作介词用;另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看作句中助词,后跟"于"前动词(或个别介词)的直接宾语.  相似文献   

5.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的进行体一般用时间副词"在、正在"来表示,持续体一般用"着"来表示.玉林方言的进行体主要用动态助词"住(紧)"和时间副词"在"来表示,而持续体则主要用句尾助词"在"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历来注家皆语焉不详.本文以有关文献为依据,透过表面字句,深入考证其深刻内涵,发现苏轼写此词时对周瑜的功业和初纳小乔的艳羡,曲折地表现了苏轼的婚恋感情倾向,抒发了被贬黄州仕途苦闷的惆怅心情.  相似文献   

7.
"似的/似地"是一个助词,"似的"对于"似地"表现出功能上的包孕关系,"似地"是"似的"的有条件变异."似地"脱胎于状语句位上的"似的",其产生深受"的""地"分工影响.非状语句位上使用"X似地"是泛化机制的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关系看"AのはBだ"句式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裂句"AのはBだ"能否成立、以何种形式成立,都与该句式中被焦点化的成分B跟A部分中的谓语动词在语义关系上相结合的紧密程度有关.当被焦点化的成分B与原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紧密时,该句式就容易成立,而且在焦点化位置一般不出现相应的格助词;当被焦点化的成分B与原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松散时,焦点化位置一般出现相应的格助词,用以明确语义关系,更加松散时甚至难以构成"AのはBだ"句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古汉语很有争议的"者"字的词类归属问题, 以词的区别性语法特征为标准对"者"的词性进行判定, 将其归类, 认为古汉语"者"应该属于助词, 分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个次类.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论语>"者"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百喻经>中的"都"全为范围副词.按其语义指向,可分为四类.拿它与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的用法相比较,有两点不同<百喻经>"都"语义指向谓语时,句子主语一般是表示个体概念的单数名词,"都"强调动作本身的彻底性、周遍性.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百喻经>"都"语义指向宾语时,总括宾语表示的全体对象,不受条件限制.而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总括宾语时受限.<百喻经>中的副词"相"主要有三种用法"互相"、"递相"和"偏指",与现代汉语副词"相"的意义差不多,都主要表示"互相","递相"义和偏指用法很少.  相似文献   

11.
英汉句法差异,是由英汉思维的差异引起的。它可以从结构、句序、句型、时态、语态等角度来探寻。掌握这些对提高中国人的英语写作与翻译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谈谈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英语在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无人称句、非生物主语、名词化倾向及名词连用作定语的使用上进行了探讨,总结出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时体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常将"了"看成类似日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之后表示时态的语尾,从而使其在使用"了"时产生偏误。考察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偏误情况,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探讨汉语"了"字句的时体,并指出对"了"字句的时体义进行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语时 ,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如何确定句子主语、动词时态和名字单复数的困难 ,因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句子的主语常常省略 ,而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单复数又是隐形的。这些困难可通过上下文或逻辑推理解决。但由于不同译者的思维方式不同 ,审美模式各异 ,逻辑推理的结果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译文不失原义 ,逻辑上能讲得通 ,应当允许不同译者使用不同的主语、时态和单复数翻译同一首诗词  相似文献   

15.
从英语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实质出发,揭示英语谚语背后所蕴涵的语用内涵。英语谚语中的现在时体现了它的真实性、现实性和直接性的语用内涵。而过去时态则体现了间接性、委婉性的语用内涵。英语谚语中时态语用内涵的明晰,有助于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文章支持"时态两分论"。英语里表达将来意义的语法手段中,一部分实质上是现在时态的隐喻延伸用法;begoing to,be(about/due)to等结构原本也是现在时的表达,它们都经过语法化而隐喻性地虚化为表达将来意义的手段;而will/shall由实意动词变为情态助动词后,在使用过程中继续通过隐喻化使其初始意义得以扩张,获得了表达将来的意义。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取消英语将来时,将英语基本时态一分为二,更符合设立语法范畴时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可以使现在时、英语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呈开放灵活的状态,容纳更多的延伸性用法。  相似文献   

17.
指示是语言与语境的一个接口。英语时态系统的形成是操英语的人们在时间轴上切分客观世界的结果 ,分现在时态系统与过去时态系统 ,以现在时态系统为规范。在这两个系统中 ,分别以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为规范 ,其他时态都相对于各自的规范时态。英语时态的选用 ,一般先选用时态系统 ,再选用规范时态 ,然后根据需要选用其他时态。但英语时态系统的选用与体裁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英语新闻听力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本文就英语新闻的结构、内容、句式、词汇、语音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英语新闻听力理解能力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探讨了英语动词的时态表示时间有定性和动词情状类型制约有定性的规律,研究了英语句法结构有定性范畴;接着通过剖析汉语有定性结构成分的语义特征,研究了汉语的语义内容的有定性;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以“有定性”范畴为轴心连接句子、联系语义和语法的规律。最后指出,“有定/无定”意义受到语境赋义的制约,以人的认知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