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作为典型的"耻辱感文化",儒家"耻"文化指儒家关于"耻"的概念和理论及在此指导下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儒家"耻"文化的核心是重"名",重视人的名声和名分,是"名表耻里"的文化.作为农业文明形态的伦理文化,儒家"耻"文化又是一种适合了封建宗法等级制需要的士人伦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源泉,因此,在现代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方面,儒家"耻"文化依然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的五伦关系中,正在逐渐演变为以夫妻一伦为重;而在夫妻一伦中,夫妻关系正在被夫妾关系所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夫妻情感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文化氛围中的明清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义夫"进行适当的辨析以及对明代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女哀情故事的举例,借此说明在传统的礼制下,夫妻之间是一种"终身相倚"的关系.这种终身相倚,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并非丈夫对妻子必须忠诚.明代大量出现的义夫以及传统士人对义夫现象的宣扬与鼓吹,不仅仅是对原始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复兴,而且是情感逐渐取代伦理的新反映,是基于新的社会土壤之上伦理关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能否纳入当下的伦理体系?笔者不赞成那种把儒家伦理与市场伦理对立起来的观点.诸如"恕道"精神、商业伦理、"中和"哲学等儒家伦理中的某些重要思想非但不与市场伦理相悖,而且恰恰是市场伦理所必需的.中国当代市场伦理的建立离不开儒家伦理这一民族特色,但不能以儒家伦理为其本位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一直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儒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其思想学说,但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即重建与规范一种社会政治等级秩序,重构儒家一以贯之的一种"修、齐、治、平"的政治价值理念,重塑一种以"天"道"理"为最高本体的、形而上学化了的政治伦理的宇宙观与哲学观;并通过人类世世相继的文化精神的超验性传承,将这种政治秩序、价值理念、政治伦理与哲学观念代代持续下去.他们试图重构以纲常伦理为超验形而上本体("天"道"理"),同时又以这种天赋合法的超验道德理性来指导人伦日用、进行封建社会有效控制与整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韦伯命题""中国命题"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把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和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认为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忠孝两全""推己及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联.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注意到儒孝伦理对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例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探讨如何利用儒家伦理的合理内核建构企业社会责任,参照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对儒家伦理进行全面而全新的整合,使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凸显儒家伦理的对话意蕴与当代价值,通过文献疏解与比较诠释相结合的方法,从"对话范式"的视角对儒家伦理作了探幽发微与阐述诠解.认为儒家伦理并不以孤芳自赏、默默独语的"独白范式"为其主要诉求,而是以主体间的平等协商、真诚沟通、悬置中心、宽容互让的"对话范式"为其基本归依.我们不惟在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仁"那里明辨其对话意蕴与共在诉求,亦可在其重要范畴"忠"、"恕"、"诚"那里体味其对话精神与交往理性之维.儒家伦理不仅较早批判了独白主义的伦理范式,而且能为走出当代伦理困境,重建当代伦理对话精神,构建生态和谐的光明大道与诚心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以及中西文化的和谐共处提供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儒学重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既需要我们对儒家伦理的"前现代性"有充足认识,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儒家伦理的现代性"问题,如此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儒家"中和位育"伦理观在构建现代公民社会过程中作为一项思想资源的意义.公民社会的这种伦理要求与传统儒家伦理在诸多方面是相颉颃的.因为我们无论怎样拔高传统儒家伦理的"精神价值",无论怎样强调它的超越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儒家伦理是产生于"前现代"的伦理观念,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宗法血缘型社会,这与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民社会是有天壤之别的.  相似文献   

9.
以《中庸》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之上,主张人的伦理价值属性从根源上是由天道所赋予,天道本身的"中正"决定了人们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的合理性。儒家伦理思想从来都不局限于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它更加强调推己及人的家国一体情怀,寓于其中"诚"的伦理精神保证了此道德行为过程的真实性。反观西方伦理传统,道德属性的根据体现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之中;伦理价值的标准表达为一种平和与适度;实践行为的追求则落实在个人的幸福生活之当下;行为举动精神又贯穿着"自由意志"的希腊传统。在如此语境下,儒家伦理和西方伦理呈现出一种差异与融合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孟子的“窃负而逃”的主张入手 ,阐述了儒家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和家庭人伦秩序之上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设计 ,指出儒家对这一秩序的维护是 ,对每一个具体的道德主体赋予判断“真礼”与“非礼之礼”、“真义”与“非义之义”的职责和权力 ,判断的依据是能否保证家国一体的伦理秩序设计的稳定。儒家的这一伦理秩序设计导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可能产生规则至上、规则统治的法治主张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基础,这一点与西方伦理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自然情感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对推进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诚信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儒家的诚信行为标准,一方面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公共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个体道德的内化规范,诚信的伦理德性在于养成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是一个极其发达的理论和实践合一的体系,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其理论内容,对其可操持执守的实践品格关注不多。而事实上,儒家伦理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有其理论的合理性与权威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应是其与人的日常生活的相关性。通过对儒家伦理日常化与内在化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儒家伦理及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政治观具有伦理与政治一体化、“德治”与“民本”思想相融合以及注重伦理道德的制度化和政治制度的伦理化等鲜明特色,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伦理道德和思想文化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美德,对我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今时代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仁义是儒家荣辱观的核心、灵魂,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以仁义为本的儒家荣辱观既是以修身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的起点,也是儒家以德治国伦理政治思想的基点。儒家荣辱观以追求成仁取义为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还体现在其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弘扬儒家仁义为本的荣辱思想精华,引导人们注重政治、经济、各种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现实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儒家伦理尤其是孝道,已在笔者所调查的豫西李村崩解.村民缺乏践行孝道的动力,孝道只是作为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研究发现,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乡村基督徒激活与改变儒家孝道伦理的悖论性个案为我们探讨伦理重建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思想庞杂,良莠杂糅。批判继承和发展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公民道德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儒家伦理中的仁爱、诚信和孝悌思想进行阐述,探讨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统称"三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要辨明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和作为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的不同意蕴。儒家伦理之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不可回避性和勿庸置疑性人文知识资源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 ,儒家伦理既有作为反面教材的警示功能又有为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的根源性优势之精神动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