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完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推行语言文字平等政策,探索语言文字平等权利实现的途径,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为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平等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法律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给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使民族语言政策的贯彻实施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要保护濒临灭绝民族语言文字,加强立法,协调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语文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和原则。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建国40年来,我国各民族在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方面,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为了切实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地位并使之制度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表达、显现与传承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语言是民族共同体形成、聚合的基础,因而增进民族语言认同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要坚持语言平等政策,全面、科学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使用,以达到少数民族语言认同与国家通用语言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实行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贯政策。与主流社会的语言文字相比,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不论是社会功能还是应用范围都比较小。但国家宪法规定,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民族语言文字还是本民族人民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文字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文化研究、医药与植物研究、濒危文化保护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参加诉讼的权利,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禁止民族分裂、保护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调查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司法实务,发现当前存在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程序混乱、不符合诉讼原理等问题,不利于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实现。究其原因,在于该诉讼制度缺乏程序保障。为了确保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有效实现,应设立“民汉双语诉讼规则”,以为司法机关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民汉双语诉讼规则应该明确民汉双语诉讼的概念、类型以及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内容,并且根据不同诉讼类型有针对性地设置审判语言与诉讼语言的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大量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展望。文章提出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路径,它们是:一、坚持“语同音”,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语言、行政交流语言、新闻传播语言、经济商贸语言,文章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阵地作用,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新闻媒体的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二、坚持“书同文”,使国家通用文字成为民族地区教材、教学、教研文字、公文文字、媒体文字、经济商贸文字。在新的时代,在逐步完成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基础上,民族地区的“书同文”,集中体现在对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的推广普及上,这是攻坚克难之战,掌握了通用语言,就解决了“语盲”问题,但学会通用文字-规范汉字,就解决了“文盲”问题,从“听说”到“读写”,可以分阶段进行,但齐头并进,效果更佳。三、坚持“根同源”,在民族地区传播五十六个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光辉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要将推普工作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工作需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增强推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坚持“心同向”,在民族地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文章最后指出:民族地区的推普成果必须得到巩固,要防止各种主客观因素干扰而导致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之后又被闲置和遗忘,因此,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通过发展民族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强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明团结进步等步骤给予保障,促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基础之夯实,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国家建设的国之大计。  相似文献   

8.
一1934年8月,我在民族语言学术讨论会上曾提出彝文“书同文”的问题。在今年第一期学报发表了《试论》;这里发表《再论》。本文所论彝文,是指彝族固有的文字。建国以来,党的民族政策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帮助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对固有文字使其繁荣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根据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制订了一系列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法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及我国近20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状况和相应的民族语言政策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依据我国政府最新的关于民族语言的文件要求,当前国家调整和实施新时期民族语言政策规划的内容可以概括为:(1)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2)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4)开展语言国情调查。这些新的民族语言政策内容丰富,需要详加解读,促增语言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有藏语、彝语、羌语、苗语、土家语等。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各级人民政府,恢复了文革期间被取消被停止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兴办了各级各类民族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空前高涨。为了使党和国家了解和掌握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使用情况,为党和国家提供制定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材料依据,我们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民族语言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以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等为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与“合法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蕴含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宪法和法律的诸多条款都为少数民族习惯法进入国家法提供了依据。民族自治地方并未有效地利用国家法的制度安排,通过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而导致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冲突。开展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在司法过程中合理借鉴优良的习惯法,能够消除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语言种类丰富,处于濒危状态的语言也较多,可以分为濒危语言和濒绝语言两类。造成中国的语言濒危的因素有民族杂居、族际通婚、使用人口少等等。濒危语言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有其特点。中国的濒危语言对语言史、语言谱系分类以及民族历史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任务有研究语言衰变的特点和规律,探寻减缓语言濒危趋势的办法,积极抢救记录濒绝语言材料等等。中国濒危语言可通过实施以下策略进行保护:借鉴国外经验,立法保护,纳入政府和学术部门的工作范畴,政府拨款立项,对不同层级的濒危语言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建立中国濒危语言网站、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村社。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有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五个重要问题,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涵义、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性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自治法规制定主体的系属、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重点选择。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具体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一种治国活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原创立法与地方立法、一般立法与特殊立法的统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只能在本辖区内有效;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以自治法规的制定权,实行经济立法和文化立法并重,既是民族自治地方完善立法体制的需要,也是民族自治地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民族法制的中国经验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进一步巩固发展,这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它为当代国际社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对民族团结概念作宪法安排以建构公民认同;以少数民族干部制度作为沟通的制度性安排;自治权作为发展权的制度设置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设立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独特安排,保证了民族关系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以多元与一体并存的发展形式,保证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平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族群,几乎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但有文字者不多见,中国当代的民族有56个,其中很多有自己的语言,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或新创文字。以家族为单位的更小族群,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文字,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这类民间文化现象涉及较少而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本文以白云家族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家族语做一些现象语言学的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档是抢救和保护国家语言资源的当务之急。语档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语言族群保持和恢复语言的愿望和要求,适应社会对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需求。语档建设应遵循大众化原则、全面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以话语为中心的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当前,应就语档语料的构成,有声语料的转写、翻译和标注,语档体系框架和元数据,语档产品及质量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拟定相应规范和标准。此外,应充分关注濒危语言族群对语档资源的知识产权诉求。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步伐使得主体语言逐渐取代少数语种,威胁着少数语种的存在与发展,造成了语言的生态失衡。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语言规划,维持和保护少数语种。  相似文献   

18.
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重要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需求日益旺盛。结合广西自治县单行条例的立法现状,分析问题及成因,并 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有助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