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道关系是理学美学的核心问题,两宋理学家虽然普遍具有重道轻文的倾向,但同时也认为“道”本体必须通过“文”形式而体现,离开“文”,所谓“道”就没有着落,成为“有体无用”之学。为文要求明白自然,质朴平易,反对架空细巧,刻意雕琢。  相似文献   

2.
两宋理学家的文艺思想相对于传统文人而言具有自身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内部的分野与嬗变。其文艺本体观集中地表现在对文道关系的认识上,虽大致显示为由重道轻文到融汇为一的演变趋势,其内在过程却复杂得多。而这种演变背后的思想支撑,则是南宋以来理学家多将文艺活动纳入格物穷理与心性修养的道学体系,表现出对理学先辈"作文害道"说等极端文艺观的反思,也是对孔子"游于艺"思想的认同与归位。理学家的"游艺"之学涵盖诗、文、书、画、琴、棋等文艺形式,因此,唯有将其在诸文艺活动中所发之艺术见解统摄在理学思想视域下进行综合考察,庶几可以深入揭示其艺术精神及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3.
文道关系问题是两宋理学家和文人共同关注的诗学核心话题.相对文人而言,北宋理学家普遍具有重道轻文的倾向,文学和理学之间势如水火.但随着宋季理学官学地位的获得,二者的紧张关系有所减弱,虽然"道本文末"的观念依然流行,但吕祖谦所倡导的"合周程欧苏之裂"诗学思想逐步为宋季文坛所接纳,包括理学家在内的多数晚宋学者将这一原则运用于创作实践,从而使理学诗文一定程度回归到文学本体.  相似文献   

4.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批评有其独特的标准,为人强调"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德至上论;为文主张"文以载道"的道本文末论.根据这一标准,理学家在对屈原进行道德人格评价时,既充分肯定其忠君爱国精神,又批评其露才扬己、凸显君过的狂狷个性.而在评价其作品时,一方面赞扬其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又批评其不知"道"、不求"道".这使得其楚辞研究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元代初期庐陵文人刘将孙以文胜,代表了当时庐陵文派的文章成就。其文章受理学影响,表现出基本的儒家思想立场和主于心的理学视角;同时,又体现出个性为文的特点。这两方面尤其体现于其"记"体文章中,尊崇理学而又不失个性,重"心性",发论大胆,思想独特,对庐陵一地的儒风学风又洋溢着自美的情绪,整体形成了刘将孙的文章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庐陵文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宋代理学家的古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古文有着自身的时代特性 ,其基本的特征和观念 ,是“文以载道”的内在思想体现为文学复古的外在形式 ,实与理学诞生于同一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理学家虽然重道轻文 ,但由于儒学的传统表现方式 ,理学家既认为“出于正”的文章是圣贤气象的体现 ,又借助古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方面 ,理学家的主理思想影响了古文家的观念 ;另一方面 ,理学家处于古文运动潮流之中 ,自亦受到古文家创作主张的潜移默化。因此 ,宋代理学家古文既具有自身的特色 ,又始终参与着整个宋代古文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宋濂身兼台阁重臣、儒学大师、文坛盟主三重身份,其哲学思想统摄儒释道三教,异常复杂。受此影响,其“文道观”内涵丰富,涵盖文道合一、经世致用、文为末技等文学思想。宋濂“文道观”继承发扬唐代古文家、宋代理学家和元代中晚期文人的相关理论成果,将文学、理道、事功三者充分结合,折中调和文道关系,使之具有兼融特性,从而成为元代及明初理学家文论的集大成者,为明初雅正质实文风的回归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文学创作成就斐然,诗、词、文章皆具极高造诣;他全面而辩证的思维,集成了前人文论的精华,加以改善,建立了自身完整成熟的文学理论批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重道亦重文,其道纯实充于内,又外而生发出辉光之文;辩证文道观指导下,合理看待古文与时文;文学创作上对文学理论主张的切实践行,引导着当时文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性与天道"问题一直是教化、纲纪的理论基础.南宋著名理学家胡宏提出"性立天地之本",并将"性"抽象、诠释为生生不息的动态生成;其"仁体义用"的天道观和"缘情立义"观,是其"立纲纪,平权衡"的理论基础.而王安石先道德后仁义,以天道统贯人道;其"道"为体不迷于一方、用不滞于一体的"自然至极"之理,仁义是从天道中推衍出来的一个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家的小诗表现出悟理体道之乐和以物观物之乐,具有雍容平和、从容自在的基调,其风格特征不是外向的、张扬的,而是从容朴素的.理学家的小诗并不刻意选择或描摹外在的景物,而是移步换形,信手拈来,不避琐细的题材和平淡的笔法,重在表现"我心"之乐,其价值就在于平淡无奇之中所蕴含着的对"理"或"道"的真切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论宋人的"诗人诗"、"文人诗"与"儒者诗"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依诗歌内容的学派属性或作者身份,将诗分为"诗人诗"、"文人诗"和"儒者诗"。这种分类,是学术派别促成诗歌新变的反映。特别是"儒者诗"的价值定位及理学家的诗歌史重构,开历史上以学术干预文学创作的先例,表现出理学家文学观的狭隘;而这种不遵循文学规律的"新变",只能造成诗歌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杜慧月 《延边大学学报》2013,46(4):47-52,139
朝鲜燕山君四年,士林派遭到勋旧派的疯狂打击,史称"戊午士祸"。其中,以南孝温为首的"竹林七贤",作为诗人兼处士群体的代表,亦被殃及。他们学术上重诗而轻道,政治上重隐而轻仕,既不满士林派中性理学家的弃诗之论,亦不满勋旧派的宗宋之说,后世朝鲜诗坛从宗宋到学唐的转变,由此开始萌芽。南孝温的《师友名行录》和《秋江冷话》具有互文关系,藉此为中心,追溯历史,正可探寻文学深处的政治隐喻。  相似文献   

13.
文道观是决定创作境界、引领学风建设的关键。欧阳修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不为空言的文道观,引导了宋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推动了"古文运动"健康发展。这既与北宋前期文学环境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又与个人文化资本与"斯文自任"使命意识紧密相连。欧阳修多以"回信"方式表达见解,"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的主张,得到士人群体广泛认同。欧阳修正本清源,复兴儒道古风,积极承担社会道义和现实使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文化实践中,欧阳修突破"文各有体"藩篱,破体为文,"以文体为四六",创造了风神独具的"宋四六",化解了骈散之争;又通过知贡举黜落僻涩险怪的太学体,使古文传统重获新生。欧阳修文道观理论与文化创新策略,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性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4.
结合科学的发展观,针对过去高校体育教学"重体、轻文"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人文为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思想,组合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文"是一种符号形式,体现了人的符号活动功能,展示了人的创造本性.其涵义极为丰富,是采色交错,是杂多的统一,是纹理、花纹,是文章、文辞、文字、文词、文采,是鼓乐,是表现形式、是法令条文,是社会与自然界的现象,是人文、天文、地文、水文,是美,是善,是文德;同时,"文"不是现成的,是"与天地共生",发生构成于终极的构成境域"道",其自身的缘发构成态表征为"自然".  相似文献   

16.
宋濂辨儒     
赵伟 《东方论坛》2015,(1):7-16
宋濂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之一,他以道学自任,并从道学的角度对诸子之学进行了细致地辨析。儒可以区分七类,其中道德之儒不仅不是"不足用"和"少功",相反是"千万世之所宗"。对儒的辨析和重"道"的道德之儒的重视,充分反映出了宋濂"以道学为任"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结合科学的发展观,针对过去高校体育教学"重体、轻文"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人文为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思想,组合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道轻器”的价值观对于中医学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性集中表现在"重道轻器"的价值观上,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重神轻形"的思维取向。"重道轻器"的价值观对中医方法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教育和传承、中国传统医德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这种价值观对于现代中医发展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庄子》以"三言"为方式,以"论道"为目的,而在体道的过程中,多以寓言加以呈现,其间使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词语,在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回响。在具体使用与书写间,庄子采取词语链的形态作递进式的体道认知,与文学创作构思颇为契合;而我们通过对其词语的诠释观测他对文道本论的构建,考量其对文学创作鉴赏理论的献益,尤其是喻理在像的书写给予文论的启示,均可获得新的意涵与省思。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原道>等五篇为"文之枢纽",提出了"六义"与"六观"之说,以"六义"为准的,以"六观"为门径,指导文学创作,开展文学批评,阐述了"衔华佩实"、"文质相胜"的美学标准,建构了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体现出人文的创造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