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发表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峰《关于提升文化产业聚集园效益的思考》被《新华文摘)2009年23期全文转载。文章从区分产业集聚园人手,对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园的基本要求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集聚园建设中存在的各种违背产业集聚发展规律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园效率的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其间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区位熵指数测算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运用Moran'sI指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在考虑了空间相关性之后,文化产业集聚的市场规模效应下降,而专业化分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逐渐突破地理局限呈现出虚拟集聚的新趋势。文化产业地理集聚主要依托地理生产链上的相关企业形成延展,而其虚拟集聚则借助信息网络实现了跨区域合作。基于文化企业专利数据,使用统计分析与结构洞法对文化产业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的组织特征加以洞察,结果表明: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是我国文化产业地理集聚的中心;文化产业虚拟集聚则以江苏和北京为重要节点辐射全国。但文化产业的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并非替代关系,它们彼此影响、互为促进。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落实文化科技政策,加强技术投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治理,通过协同地理与虚拟集群的双重优势,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文化产业集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产业资源和产业政策3个子系统,构建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广东省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文化产业的关联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对文化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力度依次增强;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干预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与行业角度的文化产业集聚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分别从空间集聚和行业集聚两方面来测度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测度各省区间的同构状况。研究表明:从空间集聚角度看,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区,其中北京和广东成为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地区的核心聚地;从行业集聚角度看,新闻服务行业成为文化产业各行业中唯一高集聚行业;另外,随着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加强,全国各省区的同构现象也在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全世界有关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城市的重要举措。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文化地产为保障、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传播为宗旨”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提升地产品质,拉动地产行业回升,刺激国家经济活力也有着积极意义。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示范基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缺乏统一规划,综合基地功能单一,产业集聚化程度低;各基地之间横向联系和合作不够紧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形式;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打造品牌;重视软环境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产、学、研通力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区位嫡指数对我国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不平衡和区域间不同文化行业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影响我国整体文化产业集聚之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包容性成为造成地区间文化产业集聚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而文化资源禀赋、政策效应并不是造成地区间文化产业集聚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此外,区位因素、缄默知识外溢和本地市场效应也会对文化产业集聚不平衡产生一定影响。为缩小地区间文化产业集聚的差异,促进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首先,各地区应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力度;其次,应尽快落实中西部地区人才优先引进战略,提高其福利标准,促进中西部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再次,应减少对文化产业的行政干预,赋予文化企业在市场中更多自主权,创造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佛山的文化产业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强势的产业链。应进一步完善佛山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优化佛山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佛山城市文化产业对城市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全世界有关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文化地产为保障、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传播为宗旨”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提升地产品质,拉动地产行业回升,刺激国家经济活力也有着积极意义。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形式;重视软环境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产、学、研通力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特色文化产业是一种基于民族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并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形态,是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制约因素之后,从五方面给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加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延长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和建设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特区”在中国大陆的成功实践,“产业特区”的建立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笔者正是在上述思想的启发下,提出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构想.本文首先运用“增长极”理论和“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分析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理论依据,接着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社会综合优势”三方面剖析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现实基础;最后从实现西安经济赶超东部沿海城市,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增强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指出了建立西安文化产业特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特色产业聚集地,是个性化人才的聚集地,是个性化经营模式的聚合平台.它不仅要有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更要具备某个产业领域的独到经营理念、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宽容的多元文化和基本的人文景观.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一定是独特的经营模式、良好的产业链构建与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传播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前,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相关配套政策体系日益完备、文化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当年全市GDP比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前列。但通过与副省级城市的"对标"分析可以看出,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产业增加值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大项目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推动青岛市文化产业大发展,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重培育一家龙头文化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着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尽快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特色海洋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不同层面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不尽相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发展轨迹,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层面的文化产业集群分别以网络结构优化、战略联盟创新和块状集聚效应为优先策略,但对于集群支撑体系构筑的内涵却有大致相同的共性需求,都要求创新集群的联动机制,形成产业竞争合力;同时进一步调整民营资本的准入政策,形成多元资本投入机制;营造良好创意氛围,不断培育优质创意;完善集群平台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平台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状况较差,制约着陕西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针对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从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行为、政策、管理体制、法制、市场体系、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环境、城市形象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加强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走出一条有陕西特色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行政区划间隔、重复开发、粗放式开发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造成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导致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单一。因此,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应加强区域合作,进行跨区域联动,以专业化与差异化的文化园区整合文化资源,加强行业间、企业间合作,依托创意和科技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佛山市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种类,形成了以开放、兼容和开拓进取为特点的岭南水乡文化,现已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佛山文化名城建设中,必须依托佛山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发挥岭南水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克服各种困难体,在传承的基础上创建新的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以产业化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环境。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优势建设文化强省,对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品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9.
规划和建设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对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促进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将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特色优势,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认为应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河南特色、国际品牌"为开发原则,以"依托、整合、拓展、串联"为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项开拓性工作。国内关于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至今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因此必须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草原地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探索自己特有的路径。在论证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重要前提后,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对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步骤、模式和途径,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