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经济利益分化严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基层组织不健全,矛盾调控缺乏力度;有关法制不健全,引发矛盾现象日趋突出;干群关系日益恶化;不同群体之间矛盾日益凸现等。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入手,加强各级政府权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从而进行有效调控,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经济利益分化严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基层组织不健全,矛盾调控缺乏力度;有关法制不健全,引发矛盾现象日趋突出;干群关系日益恶化;不同群体之间矛盾日益凸现等。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入手,加强各级政府权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从而进行有效调控,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阶层分化引发农民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对农村干群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阶层分化导致相对剥夺感的滋生,加剧了底层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危机;利益诉求多样化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的矛盾,增加了干群矛盾甚至冲突的可能;阶层固化引发的社会问题,造成了农民对干部心理的疏离。面对农民阶层分化给干群关系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采取健全各阶层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和扩大农村中间阶层、加强对农村各阶层的利益整合、加大对底层农民的扶持力度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市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和利益关系调整,农村城市化引发的利益矛盾广泛存在于收益差距、农民工权益维护、征地拆迁土地纠纷、干群关系和就业等领域,影响社会和谐。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畅通不同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创新利益分配、平衡和补偿机制,改进干群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化解相关利益问题及其矛盾,促进农村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体制的原因是其重要原因。庞大的政府机构造成的财政压力 ,部门利益之争造成的摊派风 ,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重最根本的原因。因此 ,农村干群关系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深化改革 ,特别是干部体制的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尤为迫切。只有真正地精简政府机构和村级的管理人员 ,才能有效地遏制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的势头。除此之外 ,还应全面改革财政体制 ,逐步实行费改税制度 ,从农民负担中剔除由财政负担的各项乡统筹费 ,解决农民负担资金平调使用的问题。通过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完善法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 ,最终形成干群关系良性互动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出台并强力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由此引起农民强烈的反应并形成农民与国家之间紧张的互动和博弈。这种互动和博弈主要表现为国家统购统销与农民自由之间的矛盾,高征购引发农民“粮食恐慌”的危机,强迫命令风导致农村干群关系尖锐对立。在农民微弱且坚韧持久的利益表达压力下,国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统购统销政策,并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实现双方的“利益整合”,冲突得以调适和纾解。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和博弈,不仅折射出国家尊重农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所做的不懈努力,也为当今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搞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相应的措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推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农村干群关系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为不断巩固党在农村中的执政地位和进一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维护农民权益;立足实际,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增强群众工作实效;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促进了我国基层政权职能的转变,县乡村三级利益共同体逐渐解体,村民自治也不断创新,从而使20世纪90年代紧张恶化的基层干群关系得到缓和。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对基层干部缺乏信任并在行为上冷漠疏离的现象,其原因在于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普遍存在的消极行为。基于这种状况,应以基层治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基层民主的切实推进为关键点,从根本上促进基层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基层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农民的社会流动呈现显著增强的趋势,这种变化对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但随着流动给农民带来的经济上的增收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这种趋势则更加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从而更有效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特别重视基层政权廉政建设:制定并落实廉政法规,确保基层干部廉洁奉公;重视并加强群众监督,确保人民监督权利实现;倡导并践行模范表率行为,确保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好公仆,受到群众的赞扬和拥护,这在较大程度上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为新时期构建和谐农村干群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干群关系与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正呈现多发之势。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是农村干群矛盾激化的结果,凸显了干群矛盾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也表明以此为契机,构建良性互动的干群关系的紧迫性。密切干群关系,依法妥善处置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需要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与教育,重塑政府形象,提高农民群众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水平和完善农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各种体制不配套,导致农村干群矛盾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乡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矛盾都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和界定转型期农村干群矛盾的历史分期问题,才能根据不同阶段干群矛盾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农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户籍制度把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严格区分开来,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城乡壁垒限制了农民的流动,是导致干群矛盾的制度性原因之一。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逐步撤消城乡壁垒,保证农民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化解干群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干群关系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干群关系存在村民对村干部信任缺失、干群关系日趋紧张及村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村干部素质不高、舆论错位与司法保护缺失、农村治理模式落后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应在加强村干部教育、改善村干部待遇、增加村干部自主决策权、完善司法保护以及践行精英治村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 ,阐述了解决好当前农村稳定问题的对策 :( 1)改革乡镇管理体制 ,加强乡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创造干部为群众服务避免矛盾发生的条件 ;( 2 )处理好“予”与“取”的关系 ,发展生产力 ;( 3)坚持“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化解矛盾教育农民 ;( 4 )加强思想作风教育 ,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 5)依法治村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用制度规范干部群众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竞聘上岗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指出 ,搞好这项改革应重点把握六个方面 :一是教育广大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二是科学恰当地确定任职资格条件 ;三是尽可能增大各项工作的透明程度 ;四是认真对待个别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 ;五是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尊重民意的关系 ;六是建立目标责任制 ,加强对竞争上岗干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关于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思想矛盾以及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科学地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正确地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小康社会向现代化进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发生在农村的各种集体性事件、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冲突、纠纷都不同程度的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分不开,也与政府对农民的信任分不开。本文从研究基层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这个问题入手,梳理了目前我国基层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研究的五个方面,即政府与一般公民的信任关系研究,农民上访现象中的信任关系研究,政府干部与农民群众的信任关系研究,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信任关系研究和群体性事件中的政治信任研究。最后对目前我国基层政府与农民信任关系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乡镇驻村制与基层治理方式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驻村制是由解放初期的农村"工作队"演变而成,是一种反官僚化运作的工作方法,更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运作机制。然而,从目前驻村制的运作特点看,原本"反科层化"运作的驻村制已经越来越具有科层化运作的特征。随着秉承"走群众路线"的乡镇驻村制向科层化演变,乡镇治理方式和乡村关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乡镇干部也从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干部逐渐演变为远离村庄与村民日常生活的现代公务员。虽然这一演变形式上符合现代官僚制组织的特性,但实质上远离了群众路线,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变得愈加松散,乡村社会的各类治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