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实践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超越,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理论灌输、营造氛围、榜样模范和实践养成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对形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值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容对应、历史实践等要素进行赋值,再用SPSS客观解读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建构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1.从传统文化中寻"根"铸"魂";2.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3.规范教材的编著和榜样教师的示范;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值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容对应、历史实践等要素进行赋值,再用SPSS客观解读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建构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1.从传统文化中寻"根"铸"魂";2.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3.规范教材的编著和榜样教师的示范;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理论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命题研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地位的成果颇丰,普遍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构建时间还不长,学界对先秦优秀思想文化的价值、影响进行评估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先秦优秀思想文化根基之上进行考察的成果尚不多见。有鉴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厚底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文化传承与创新切入,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固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让大学生在人类共有的文化精髓的滋养下成长;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与自觉,以教兴文,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思想和文化的挑战,应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播、打造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等举措,引导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必须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情感,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节日文化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使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文化基础。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挖掘和借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成为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其中的优秀成分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高度契合,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只有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完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战略任务,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他们面对新世纪以来多元文化强势崛起,文化价值观激烈冲突并不断融合的大变革时期,可以突破价值相对主义的蛊惑,从容应对各路价值思潮冲击的精神利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统筹社会多个层面,形成教育合力,构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整体网络,这样方可取得预期成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活育德、大众传媒和德育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文化路径、生活路径、舆论路径和教育路径是理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饱含国人崇高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情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国人共同理想与价值倾向的凝集,不但可视为是对迫切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的有效回应,还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契合。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必须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策略,以在大学生中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为前提,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源泉,教育全体学生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规范,并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应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多样性与主导性的三个辩证统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引导其自觉守护民族精神命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加强工科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对工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多维度教育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等,以全面提升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培育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显著提升,但在文化认知、思想观念、践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新学生观念形成主导、提升教师素养进行引导、抓好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疏导、创新活动形式着力倡导。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优秀传统价值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对各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升华。民族地区优秀传统价值观主要有:勤劳创富的经济价值观、诚信友善的道德价值观、爱国贵和的国家观、崇智尚学的文化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这些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表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应当积极引导民族地区优秀传统价值观向新型价值观转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具有教育对象大众化、反映内容有时代感、表现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在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倡导弘扬家训文化可以更多地发挥其文化传承、价值引领、行为激励等功能。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家训文化的理论研究、推进家训文化的实体建设、加大家训文化的宣传力度等措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基础是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前提是准确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境遇,要求科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建设,致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以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使之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根基,对加强社会价值整合有重要作用。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在养成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从文化遗产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以文化遗产为依托,努力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技能、情怀的认知与体验,以期达到推动大学生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