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一个源远流长的"文"的传统,今日之"文学"即属于这一传统,故而谈论"文的历史"较之谈论"文学史"更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周文"是诸子百家之学的直接母体,在"周文"的基础上,诸子或者"顺着说",或者"反着说",总之都直接与之相关联;经由诸子的传承与新变,"周文"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之传统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古代东方审美体系中的一个坐标,具有突出的现代传承和世界传播价值。基于西湖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式产业开发,将充分挖掘西湖景观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价值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改变中国旅游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现状。本文试图以鲜活的案例形式展现游.学.思一悟的西湖文化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礼>古记"之说,指出这种<礼>类战国古文记文,是一种长期为人所忽略的古代学术文体.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见有多种此类"<礼>古记"的作品,与传为子思之学的儒家传统有关.研究出土文献中的"<礼>古记"类作品,不仅使我们得以考察传为子思学派作品的早期面貌,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学术文献的文献形式与文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雏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5.
萧汉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易学史家和中国哲学史家。他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为学的致思取向是从古代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出发,融入对哲学原理的思考,促进传统哲学现代化,指出并论证了辩证综合哲学是当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实践思维"即"关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形上之思"未分化独立之前作为现代哲学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形上之思"作为现代哲学的理论理解样式,是对形而上学传统思维的超越,是在"解构"逻辑理性中心主义的同时积极建构人类未来意识形式。作为"形上之思"初始阶段的重要思维方式,"实践思维"试图揭示人类的哲学意蕴,认为实践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也就是哲学的本性,因此"类哲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形上之思"是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新发展,是对古代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的彻底颠覆,由"形上之思"作为核心与基础的现代哲学也是古代实体哲学、近代意识哲学的必然性发展。"实践思维"与"形上之思"二者,由于前者直接来自于马克思思想,后者则是大陆哲学(主要是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产物,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从学理上看,实践思维是"从大到小",而形上之思是"从小到大";从合法性上看,实践思维认为哲学就是人学,形上之思则把自身看成哲学的当然样式。  相似文献   

7.
文体     
正近来,"学报体"被称为"新八股""新古典"范式在学界引起争议。按照中国古代文论的定义,"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语体、风格等,而西方从雄辩术修辞到诗学修辞,指向文体的原始意义是"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什么当今所谓"学报体"会引起学界的争议呢?由于"文章体制与时因革",文体的兴衰反映了一种时代风气和思潮。静观当下在各种考评制度牵引下,我国学界人人都要求写论文,为应付各种评价考核而写的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性理之学"原本专指宋明理学,但又可理解为以"究天人之际"为目标的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典型形态和最高阶段.文章通过玄学、理学关于性理学说的建构过程,探讨了这两大学术思潮在性理学说方面既传承、又发展的学术理路与思想脉络,并进一步揭示了性理学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9.
萧汉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易学史家和中国哲学史家.他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为学的致思取向是从古代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出发,融入对哲学原理的思考,促进传统哲学现代化,指出并论证了辩证综合哲学是当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具有浓厚的西方特征,与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体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谱系,其术语、概念、范畴主要是从西方输入的.在如何对待中国古代诗学话语和当代先锋诗论话语方面,中国现代诗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中国现代诗学不应该只是新诗理论,还应该包容古典诗学;不应该只是"现代"诗学,还应该包容"当代"诗学,特别是当代先锋诗歌理论.重建中国现代诗学,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和当代诗论思想,使它既能够有效地言说古代诗歌现象,又能够有效地言说当代先锋诗歌现象.  相似文献   

11.
曹元弼先生近世鸿儒,博通经传,《诗》《礼》传家,而天性纯笃,孝弟力行,经师人师,足为后世士人矜式。其经义礼教,一出悲天悯人,爱人之德,表为学说,乃至经纶人道,所谓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洵之谓也。其主持两湖书院,讲经授业,必承师法,实事求是,所编《经学文钞》十七卷,虽成书于颠沛流离之际,天下多事之秋,而精心编撰,体例完整,系统分明,无异经学总集,乃经义之学之巨薮,可谓不凡。其中论《礼》者凡三卷,总归会通,起敬起孝,礼之为教,本出天衷。此中华经学与礼教之精义,具见此钞。故虽见弃百年,苟圣人横空而出,必能再显此钞之辉煌者也。自今以后,修齐治平者,必有所取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文化思想的主导地位,在目录学中的表现即是经部的独尊地位。对经部书籍的科学认识,意味着对四部分类法的真正破坏。四部分类法的解体,是近现代学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中西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学思想,渊源于群经,宗经思想是贯穿《文心雕龙》的一条大动脉。"宗"与"经"的字义与"经"名的由来隐含了"宗经"的基本要求与意义,刘勰对"经"的态度与认识,源于儒家传统,他奉孔子删述之六经为正典,处处推崇备至,并总结五经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依经树则,为作文效法之圭臬。  相似文献   

14.
"中"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范畴。"中和"、"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宇宙观、方法论和道德境界,也是儒家伦理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形成中国人普遍的思维和审美方式的思想根源之一,并对后世的文艺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书法从笔法到结体,从形式到风格,从技法到精神各个方面都受到"中庸"、"中和"思想的渗透。文章从书法的中锋用笔方式,书法结体的审美规律,书法各形式要素的对立统一以及书法风格的"刚柔相济"几方面考察"中庸"、"中和"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揭示二程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在本体论上,二程以实理,区别于佛老空虚本体.在工夫论上,二程主张在道德修养上的实工夫,对理从亲身格物和践行中去真知,以及参与经世实务. 二程认为治经近本,程颐称治经为实学.他们肯定人们基本的情、欲、利,提倡朴实的学风.二程的实学思想亦开明清实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完整体系,均在长安问世,直接造就了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了汉字的起源与统一、学校的萌芽和起源、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道家和黄老之学的学术地位、"独尊儒学"的影响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具体内涵。分析认为:长安是中华优秀教育思想的主要发祥地;挖掘、阐发、继承和创新长安优秀教育思想的精华,实乃当前教育改革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河南汉代学术思想文化发达,儒家思想学者辈出,著述丰厚,颇有造诣,黄老道家神仙学说大量传播,法家刑名法律之士颇为活跃,谶讳之学也广为流传,佛教首开濡染.河南成为中外学术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对汉代诸郡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这一章又是孔子思想方法一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孔子十分关键。深入分析其本义与思想价值可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意思是:看问题要全面,处理事情要掌握度,治学问要全面通脱,如果只在一个方面下功夫,或只站在一方面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是有危害的。其思想的关键是中庸。  相似文献   

19.
扬雄,西汉大儒,一生著作颇丰。扬雄以儒家正统传说为思想归向,强调自己以孔子为师,“治己以仲尼”,但他并不因此认为孔子是不可超越的,相反,他主张学习是无止境的,儒家学说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正是由此,扬雄对孔门十哲的评价是贬大于褒,把他们湮没不闻的原因归结为只“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从教育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孔子教育思想中关于人的分类这一思想。论述了孔子在学习视阀下,将人分成三种类型这一思想的教育意义。并进一步从孔子人的分类思想存在的背景、主要内容、对教育的作用、影响和存在的主要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孔子人的分类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