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魏六朝古诗里,时见四方四维的方位词。提到四方的,有下列各种情形:一,东、西或南、北对举,表示分离或相去遥远。如“东飞伯劳西飞燕”,“君居北海阳,妾在南江阴”。二,四方悉举,表示处处皆然。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三,确有所指。如“北方有佳人”,“种豆南山下”。“北方”指李延年的家乡中山,即今河北定县。“南山”指庐山,因在陶渊明故乡浔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左、右六个方位词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中国古代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东尊西卑、南贵北贱、有时“尚右”、有时“尚左”等文化现象 ,其文化含义与阴阳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东/南/西/北”是能明确表示方向的现代汉语方位词。它们相互之间的配合,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主要有三种配合情况:一、二二型;二、反义叠结;三、四四型。下文将分别予以讨论。一、二二型第一组:东西南北第二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第一组是可比性的反义配对。...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中”这些方位词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与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专有名词中方位词表尊卑、表代指及方位词表委婉用法的视角深入挖掘《红楼梦》中方位词的深层文化底蕴,并分析其英译策略,可知方位词在中西语境中不同的语言接触强度、语言态度和文化涵义,这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相似文献   

5.
一、方位词的引申用法关于方位词,大多数语法论著除提及“方位词可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方位词的特点是经常附在别的词或词组(短语)后边,组成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方位词组(短语)”外,很少涉及其他。黄汉生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则不同,除上面的论述外,还指出:“‘上’‘中’‘下’这几个方位词有时并不指实在的处所或时间,这是它们的引申用法,……”其实,不仅“上、中、下”这几个方位词有引申用法,别的方位词像“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也都有引申用法。如: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位词“上”相关研究之董理与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有关方位词"上"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学者们对"上"及相关语言现象的热切关注。对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及时总结十分必要。本文从方位词"上"的典型与非典型意义、方位词"上"的空间定位、方位词"上"的语义认知基础、方位词"上"的自由与黏着用法、方位词"上"、"下"使用中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方位词"上"对单双音节词语的语义选择等进行了董理与讨论,以期为后来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安县地处粤西、西江中游南岸,位于云浮市中部,东与云城区相连,南与新兴县、阳春市毗邻,西与罗定市、郁南县接壤,北临西江与德庆县隔江相望,是沟通沿海与内地、连接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通要冲。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人“东西南北”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是语言单位,概念是思维单位。词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为根据的,是不同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人们认识活动发展的结果和反映。哈萨克人“东、西、南、北”方位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和根据的,同时也是哈萨克民族社会发展以及哈萨克人认识活动发展的结果和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哈萨克语“东、西、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及《应用汉语词典》中都收了"东……西……"格式,而未收"南……北……"格式。通过考察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部分,得到"东……西……"格式的词语481个,嵌入格式中的成分约有431个是动词。可见,与动词组合是"东……西……"格式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嵌入格式中的动词以语义上具有自主性的行为动词为主;动词之间具有同义、近义或类义等语义关系;由格式构成的词语多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形象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重庆具有的区位优势,分析重庆综合交通以点—轴—线的方式,即点——综合交通枢纽、轴——连接邻省的大动脉、线——分支线及联网线的战略构想。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发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使重庆成为连接中西部,东达太平洋,北接亚欧大陆桥,南通印度洋、南海的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较为充分的语言实例,对英语的一种特殊比较形式——"选择比较"的结构、语义及用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对英语中的"选择"、"比较"、"选择比较"为读者提供了较为清楚的概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汉英两种语言千差万别,在社会符号学所划分的语言符号的三类意义中,言内意义的可译度相对较低。文章分别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对沙博里《水浒传》英译本中言内意义的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有时为了用地道的英文传达出原文的主要信息,有必要放弃一些汉语所特有的言内意义,但总体来说,通过应用各种翻译技巧及补偿手段,译文可以再现原文的言内意义,实现功能对等,达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3.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理论为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语境化注入,关注诗词本身所彰显的文化历史境况,为消解英译中文化的误读以及审美的缺位奠定基础,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本文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基于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为我国英译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传统语言哲学入手,从"名与实"、"规定与描写"、"和谐与征服"、"暗示与明确"几方面评价了中西翻译理论,主张在属于象形表意的汉语和属于拼音文字的西语间的翻译转换没有必要全盘引进,而应该中西合璧,采取描写多元的翻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层面来探析湛约翰对"道""德""阴/阳"之文化内涵的诠释,对其如何诠释及诠释的缘由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作为一名传教士的湛约翰翻译《道德经》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文化,即:言说"自我",但最终的结果是促进传教的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西传,即:言说了"他者"。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很独特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的理性科学主义,中国的“意”在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它描绘的是可以神游的意境,重视的是作者透过画面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从“天人感应”到“有我之境”,中国艺术随着“意境”的提出和不断的深入,形成了一种与“道”协调,重视笔墨情趣的特殊内涵.而“意境”是依靠形体存在的,因而“形”、“神”、“情”、“理”的统一是中国“意境”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助词"呀"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却有着相对独立的语法地位,直到清代才被逐渐纳入语气助词"啊"音变的轨道。同时,从比况助词"也似的"到"呀似的"、"那似的"、"哇似的"的词形变化中可以发现,在汉语史上存在从"呀→啊→呀、哇、哪……"演变的语音链条,"呀"存在丢掉韵头音变为"啊"的语言事实,因此我们不排除"呀"为"啊"一个来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直接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在中国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在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对外语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其次,学生的外语基础良莠不齐,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母语可以起到兼顾较差学生的作用。第三,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讲,翻译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母语,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和母语之间转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汉语诗歌是否可以英译或如何英译的问题上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许渊冲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文学翻译"优势论"的理论,并特别论述了汉诗英译也要"发挥译文优势",在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诗歌翻译作品得到了中外学界的赞誉。然而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优势论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从传统的"忠实"原则与"发挥译文优势"的关系,现代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识,以及实际翻译操作中对"发挥译文优势"的需要来说明英译汉语诗歌发挥译文优势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