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要摒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坚持马克思的有公平才更有效率的公平效率观,这样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央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是针对收入分配领域提出来的。分配领域的效率问题,指分配的公平与否对劳动效率高低的影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领域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分配公平的内涵就不是单一的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主张分配领域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不合适的,应该更加重视分配公平,特别是处理好劳动效率与劳动分配公平的关系,尽可能地使效率与公平在宏观和微观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确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宽裕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注重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确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平效率观,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点之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催化剂.加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由绝对平均,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更加注重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的漫漫历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有关这方面的论题,在本期“哲学·政治学研究”栏目中,王芳恒博士的《公平与效率并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一文,从“公平和效率是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产物”、“公平与效率并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客观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保证”等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在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使…  相似文献   

6.
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需要将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内在地结合起来,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形成一种必要的张力.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要体现在再次分配的政策安排中,更应该落实在初次分配的制度实践中,初次分配的公平合理对于将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更为优先和直接.效率是经济正义,公平则是社会正义,强调效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就是要实现经济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趋同.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才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替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增长理念,是经济制度与其相应的分配制度的耦合。公平与效率的优先性问题、耦合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讨论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是公平的表现形式,公平决定效率,效率反作用公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于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过发展城乡经济、强调政府二次分配职能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和正义从古至今表达着人们对正常、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期望,也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价值取向.文章指出我国要确立和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保证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平观是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观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公平观.其基本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坚持以实现"四个公平"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党和政府只有着力构筑以“四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先富与未富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四大关系的处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公平与效率、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局部公平与整体公平、理想公平与现实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对立、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关系。因此,在分配原则的选择上,不宜再提“效率优先”,也不宜提“公平优先”或“兼顾效率与公平”,“优先”或“兼顾”难免有顾此失彼之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致力于追求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应是有机统一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前在注重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具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应努力探寻公平和效率最佳结合的路径,充分发挥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逐步实现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我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简单复原,也不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的照搬,而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而做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差别、绝对同一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又能尽快发现矛盾,尽快解决矛盾的动态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只强调公平,主张平均主义的社会,而是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而是一个既稳定,又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和谐,但并不排斥竞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又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论界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讨存在着种种含混与曲解,亟需理论上予以澄清。对漠视“兼顾公平”、非难“效率优先”的倾向需要从认识论上揭示其根源;当前“兼顾公平”具有更大的紧迫性,但“效率优先”仍然具有时效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文化等多种手段构建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和谐机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这一理论的社会主要矛盾观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序幕,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架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两手抓"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各学科理解各不相同。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和谐社会是资源配置帕累托有效、收入和财富分配严格公平。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等措施,可以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包含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效率问题,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追求社会主义的公平问题.没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公平只能是平均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公平的社会主义效率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需要社会政策的构建和维护.全面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