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紧紧抓住人口现代化这个根本环节,协调控制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从三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即人口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现代化是相伴互动的辩证统一过程、加强人口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式,并最后得出结论,人口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战略性问题,应引起社会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理想,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归属,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方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理想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和谐精神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其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其基本模式是“文明、健康、节约、合作、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小康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小康社会的理想逐渐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变革:价值追求从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转变;休闲消费方式从节约、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生活样态从封闭、庸俗、单调型向开放、文明、丰富型转变。这种变革带来的必然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全方位释放,内动力来自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与人本价值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新人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又具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想和道德品质。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只有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只有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才有每个人真正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最早将"小康"一词与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赋予它特有的时代内涵,将其改造为标志中国现代化阶段性奋斗目标的新概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进一步拓展了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解,是对现代化建设中国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还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实现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建设中国模式与时俱进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7.
周金良 《金陵瞭望》2009,(16):14-15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又互为前提和基础,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和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本文立足基本国情,从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主要重大关系入手,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内容更全面、水平更高的小康社会。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一个包含物质、制度、精神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类、社会进步与社会结构类、人口素质类、可持续发展类、民主与法制类等5大类25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统一,两者互为条件、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要完善两者各种机制,促成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终极目标和至善至美的终极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核心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扩大劳动就业,在现实和可能性的基础上造福于人民,因而我们必须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程度的有限性问题作出科学和理性意义上的阐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隐藏于深层的文化因素。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应特别注意人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尺度”的论述,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在文化修养的三个来源中,中国传统文化当是其主要来源。文明的继承性将推动中国重新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互为表里的相关性论点,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背离了这种发展观就会给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充分认识到这种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来,其目的是追求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中国化及其内涵的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类建立在对资源和环境无节制掠夺基础上的消费活动是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在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之刻,人们不得不提出可持续消费这一时代性、全球性命题。为更好地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在政治、经济和教育层面以环境伦理学视角来分析可持续消费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从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拓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现实途径;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