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判例制度在弥补制定法不足,维护司法公正,体现法律至上理念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0多年前,我国法学界曾就中国是否要引入判例法有过激烈的争论,现今大多数学者已经认同判例在中国的运用.基于中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判例适用的迫切需求,而制度上又未给予相应的支持,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判例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需要比较判例与判例法的不同,确认中国适宜建立判例制度而非判例法制度.并从判例的效力地位、创制与确认主体、确认程序、判例格式等多方面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判例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入手,分析判例法的借鉴意义,阐述我国建立民商判例制度的作用,论述我国民商判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判例法制度是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所作的司法判决,依"遵循先例"原则所形成的制度.中国在走向民事法典化的同时,能否引进判例法制度,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文章认为中国实行判例法制度是可行的,应借鉴普通法系国家创制判例法制度的经验,构建我国的判例法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判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判例法的概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判例法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中国能否适用判例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渊源的独有表现;它是一种法律渊源,而不是一种适用法律的方法;判例法不等于判例.我国目前既不具备实行判例法的条件,也没有实行判例法的必要,但有必要借鉴德国的做法改革我们的司法解释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构建判例法制度有较多的法律障碍,包括与成文法在适用技术上的差异、法官素质的不足、判例的缺乏等,但我国可以通过建立以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模式、逐步提高法官群体素质、建立判例报告制度等措施予以克服,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以回应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6.
民事法律制度是当前民事法律体系的有益补充.但长久以来,研究者们总是将民事法律制度与判例制度和判例法相混同,这一做法极大地制约了民事法律制度的正常发展.本文拟从民事判例制度的渊源入手,论证民事判例制度在具有判例法和判例制度共性的同时,还具有独立的民事法律个性,为早日在我国建立民事判例制度提供制度渊源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判例法与制定法是两种基本的法律渊源,关于这两种法律渊源的利弊比较以及在对我国应如何选择的问题上法学界争论以来已久。笔者在对我国法制现状、历史传统以及国际趋势等方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  相似文献   

8.
制定法与判例法的比较及确立刑事判例补充制度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是否可确立刑事判例制度争论甚大,甚至两种观点截然对立.文章通过对制定法与判例法的优劣比较研究,尤其是基于目前两大法系新近出现的趋于融合的纵深分析,加之我国刑事司法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确立刑事判例补充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行.并提出应建立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点的刑事判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已提出3年多了,日前更是进入实质性的论证实施阶段.其核心的内容即案例在我国如何应用是一个老问题,我国的学术及实务界对此经历了长迭十几年的讨论,产生诸多不同意见.其中关于西方判例法制度的引进拥有众多支持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在我国进行了尝试.判例法制度的引进在法学理论上属于法律移植的范畴,故对它的引进不得不考虑法律移植理论的种种要素.尝试运用这些要素纠正判例法在我国一些思想上的误区,解析判例法制度在我国并不具有成长的条件,并针对判例法误区,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建立提出一些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判例法”由于同中国的法律传统相抵触而不能在中国适用,使其概括、抽象的法律规则具体化的优点无从得到发挥。而脱胎于“判例法”的“判例指导制度”则恰好汲取了“判例法”的优点而克服了其不足。在当今两大法系相互融合、中国司法改革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在中国推行、建构“判例指导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判例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中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渊源,是法律的表现形式.民法法系国家一般不承认判例的约束力,但在法律实践中判例法实际存在.受两大法系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影响,我国案例指导出现了判例化的倾向.鉴于我国制定法的局限性,建立判例指导制度已经非常必要--判例制度有弥补制定法之局限性、发挥法官之能动作用,加强社会监督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施判例法制度能克服成文法自身的局限和我国现实司法实践的弊端。在注重制定成文法典的同时 ,应关注判例的作用 ,确认其法律渊源地位 ,尽快建立我国的判例法制度。判例法的制定主体应仅限于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判例法创制程序的科学性 ,是提高民商事判例质量和效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制定法与判例法是当今世界并驾齐驱且影响最大的法律传统,其理论研究深受学界关注.然而,对制定法的运行及运行机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相应的研究.本文对制定法的运行机制及障碍作初步探索,并由此认为,适当地引入判例法形式,在制定法整体框架下发挥判例的作用,并非毫无根据的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4.
确立刑事判例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在肯定现有法律模式和价值的同时,重新审视刑事判例的法渊地位,本文分别从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与法律多元理论两个方面对刑事判例的法渊地位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作者认为对刑事判例法渊地位的认识应当全面,既要考虑到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刑事判例不可能具有法渊地位这种实然状态,又要考虑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多元思维的成熟,刑事判例应当逐步具有法渊地位这种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以及司法实务中法律统一解释适用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都反映了必须加强判例研究并在方法上力求创新的时代要求。当前的相关研究中除了"制度构建"的思路外,还存在一种有新意的重要思路,即"从司法实务中发现或提炼判例"的研究路径。今后的判例研究应当整合这两种研究路径,使对于判例的研究本身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建构过程之有机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判例法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在详细论述判例法的优缺点后就我国能否引进判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独有的一种法律渊源.我国既无引进判例法所需的历史积淀,也无判例法生存并发展所需的主客观条件.我国不宜引进判例法.  相似文献   

17.
浅议判例制度在我国司法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判例大量出现并在司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大陆法系国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判例法具有灵活性、稳定性、持续性、高效性和促进法官技能发挥等优点,能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成为成文法的补充.在我国判例法被长期排除在正式法律渊源之外,但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已经开始在审判中尝试采用判例制度,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在我国司法领域中应该引入判例制度并确立为我国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判例在我国并不是一种正式法律渊源,在我国也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判例法。然而,不承认判例的法律效力和判例法制度的缺位使我国的法律制度及其适用深陷诸多困境之中。应当适时地建立我国的判例法,尊重法律的权威,最终形成以制定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判例法补充制定法,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判例作为英美法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正以其独特魅力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今世界两大法系的沟通交融中,成文法与判例法二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已成定势。成文法具有简易、高效、强见性等优点,判例法的具体、公正则又非成文法所能比。因此,以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结构应成为现代法律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作为行政法上非正式法源的"典型案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可以分为"地方法院典型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件".它对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有参考、指导等事实上的效力.为了适应"典型案件"指导制度的实施,应当适当扩大"典型案件"的核准权限,废除案件请示制度和合并"典型案件"形成方式.尽管"典型案件,,指导制度并不是比较法上的判例法,但是它发展的基本方向应是判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