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日语中,常用格助词“は”和“が”,两者因其独特的日语性格造成了外语学习者的大量误用。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而言,由于相应语言现象的缺位,更是存在辨析的困难,这给日语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文章从应用角度对两者的性质加以分析,对其功能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3.
“…は…が…”惯用句型在日语中用得非常普遍。如果不注意掌握其特点和用法 ,往往会出错误而不知所措。尤其是对把日语作为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 ,其用法实感头痛。为使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惯用句型的用法 ,本文分别就“…は…が…”惯用句型中的は与が的关系 ,が与谓语的关系 ,以及句子成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5.
以汉英语“有/Be”存在句为例,比较了Huang、Abbott和Li等对存在句定指效应反例现象的解释。认为,Abbott的语用解释比句法或语义解释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定指效应”不是从语言形式,而是从存在句“导入新信息”的句法功能角度对其动词后NP的限定:当不定指NP出现时,其所指称的存在物被导入交际话语之中,是新信息;当定指NP出现时,将其嵌入合适的语境,其所指称的存在物在新语境中也具备了“新信息”性质。因此,存在句具有“定指效应”,且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6.
浅谈前置词“B”与“Ha”的用法及区别雷振新前置词是不变化的词,它与名词或代词连用,说明动词、名词等,表示地点、时间等关系。前置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使用,它们和名词或代词连用,而且总是放在与它连用的词前面。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B”与“Ha”在用法上的...  相似文献   

7.
“独立主格结构”是英语学习者的难点之一。这一语法现象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前后三次出版的《大学英语》修订版、全新版、第三版几套教材中多次出现,且各编者在这三套教材中的第一册的第五、第十单元课后练习中都配有专题“structure”作业,足以说明教材编写者对这一语法现象的重视。文章结合教学,联系教材对该结构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中,表示否定判断要用一个“非”字。例如: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 ②封建,非圣人意也。(柳宗元;封建论) · 这种用法的“非”字究竟是副词还是判断词?这是一个常常使人疑惑的问题。一般古代汉语教材都称这种“非”为副词。然而也有的语法学家把它看作“系词”(即判断词)的。笔者认为,从“非’字的作用和来源看,从它在否定判断句中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看,它都具有谓词的性质。因而“非”字在判断句中是用来表示否定判断的判断词。下面通过与有关词语进行比较分析,来看一看这种“非”字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日语中,每一个格助词能表达不同的格关系,而表达同一格关系的格助词又有多个。日语中用于标记主体格成分的基本格助词共有6个,其中以「が」、「の」为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格助词主体格的用法大部分学习者不太熟知,容易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讨论了作为功能词的主题标记和句中语气词,并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主题标记分为专用与兼用两类,并发现所谓句中语气词,因具有标记主题的功能应被看作兼用的主题标记处理。提出判断句中语气词是否为主题标记的两条标准,即分别考察在结构上其前成分能否占据句法分析中的主题位,以及功能上其前成分能否引入或对比新信息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语境”的使用已超出语言学,泛化到各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种“超语言学”的泛化现象使“语境”的内涵也超出了语言学对其的界定。它已泛化为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寄生于对象的外在的关联域。学术界对它的使用可分为本体用法、界的用法、异质用法和对话用法。语境的泛化既是2()世纪语言学转向带来的语言学术语泛化的结果,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变革的体现,亦是学术用语的自然更新现象,与学术界趋同使用时尚的新名词、新术语的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口语运用中存在着一个小小的误区。“那么”、“哇”的滥用,“啊”与“儿化”的不规范使用,以及“粤语化”倾向,就是这个误区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文章列举了误用的种种表现,并对它们的规范用法作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引用剧本和小说中的对白,对“のたから”和“ から ”的用法做了具体分析,并对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使用和避免误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的结果(状态/变化)段通常是整个“把”字句的焦点信息所在,因此,对它的研究是“把”字句研究的重中之重。 “把”字句结果(状态/变化)段的句法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它们的句法功能大都相似,或作句中补语,或依附于句 中谓语动词,表示时态。同时,“把”字句结果(状态/变化)段各句法结构形式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既 有认知方面的原因,同时又受到了“把”字句式自身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是"字判断句在战国末到两汉时期产生,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处于中古时期的《搜神记》中的"是"字判断句在语法构成和表意功能等方面都和上古汉语情况有所不同:判断句的表达系统发生了变化;表判断的属性取代指代性成为"是"的最主要用法;"是"字判断句的使用促使了"非"字判断句的逐渐消亡;句末语气助词"也"的判断功能也逐渐退化。这些语法现象都反映出"是"字判断句在中古汉语时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列举了一些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般论著很少或没有提及的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用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意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双宾语句、短语充当谓语构成的使动关系句和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者字短语等。  相似文献   

18.
“吾谁与归”正诂余志朝范仲淹《岳阳楼记》最后一句是“微斯人,吾谁与归?”多年来初中教材,大学教材及其他一些出版物对这一句的注释、译解甚多。主要说法有以下四种:一是以为“与”是介词,“谁”是“与”的宾语,“归”讲成“一道”、“在一起”、“归依”。如初中...  相似文献   

19.
“什么”表否定和贬斥的用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什么”表否定和贬斥的用法李一平指代词“什么”有一种活用法,即表示否定和贬斥的意义。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本又根据“什么”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将其分为八类,并较详细地讨论它的意义和用法。本又又较详细地讨论了这种用法的历史来源──从一般的反诘句...  相似文献   

20.
时常见到对某些成语"误解误用"的批评,但"误解误用"的现象有增无减,个中缘由值得深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除少量确实属于误解误用外,绝大多数所谓"误解误用"的现象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或者是成语原义使用范围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属于词义引申的范畴;或者是对成语原形的"异解另构",这属于同形异构的范畴。无论是词义引申还是同形异构所产生的新词新义新用法,都符合词汇发展演变的正常规律,所以具有不可扼杀的生命力。之所以有人把它们看成"误解误用",是因为把"不符合原义原用法"当成唯一判断标准,缺乏发展演变的眼光和理性分析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