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莫荣新 《今日南国》2008,(18):26-2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体制结构与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职能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管理方式向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效能型,即“四型”转变。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要解决好改革过程中逐步凸显的社会矛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管理方式已经成为政府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管理创新是由于行政环境、行政任务的变化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行政体制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其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和划分,从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源泉,目的是通过管理创新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大数据战略的提出,对我国政府治理理念、治理范式和政府数据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政府推进治理机制制度变革。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要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和变革的进路应当是在政府职能、政府治理责任、治理目标、信息自由等方面的变革。行政法治为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创新提供规范基础,政府职能转变服务于政府治理创新,公众参与成为促进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参与力量。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标,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所处的时代背景。构建服务型政府可以从继续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新型公共型财政体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创新政府文化、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重构政府责任体系、公民参与等路径加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深刻影响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把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置于善治语境下进行考察,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及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厘清新形势下我国基层政府职能的责任框架。积极探寻善治的制度平台,重塑善治政府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政府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重构与稳固。当前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最为紧迫的任务是重塑善治政府(Good Governance State)的价值理念。要将基层政府善治理论放在国家整合的视角下,动用国家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我国基层政府职能的顺时、顺势转变。任何孤立或单项的行政体制改革都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从国家对社会治理的角度,进行县、乡(镇)连动的结构性改革,建构一个高效廉洁、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责任政府行政契约以追究行政官员岗位责任的有效落实为目标。文章在对责任政府行政契约进行理论定位的前提下,探讨行政契约的类型及其规制问题,并针对行政契约中的选拔制度和聘任制度的创新与再造展开一定层面的研究,力图为责任政府的有效建构探寻新的维度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城乡统筹中政府职能角色定位出发,论证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意义,并针对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主张创新政府职责体系、约束激励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和行政运行机制,建立"有限、责任、服务、高效"的政府,有效解决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位""缺位""越位"现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有限政府”建构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有限政府"内涵的界定,认为建构有限政府和打造有效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原则和目标取向,两者必须要有机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责任政府的有效建构问题一直是当今行政学界关注的焦点。以契约理论为研究视角,本文主张将责任政府建构纳入契约理论研究之中,提出"三个层面、六个维度"的责任政府新型定位与阐释:认为契约式责任政府由高位道德契约、中位政治契约和低位行政契约这三重契约构成。通过分析麦克尼尔的新社会契约论,力图为契约式责任政府的有效建构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必须直面和消除部门利益对构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阻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操作实施主体是政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要与部门利益产生剧烈冲突.消除部门利益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必须改革公务员分配体制、精简政府机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权力的网上透明运行和加快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企业化、封闭式航空科研体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和独立的基础科研机构、缺乏长期的科研规划和持续的预算投入以及体制封闭等问题,这导致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竞争且创新不足。为此,必须从建立健全航空科技管理与实施主体、制定长期科研规划、分配稳定预算资源、强化基础研究、打破封闭体制等方面着手,建立一个"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强化基础、开放竞争"的航空科研体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并且能够推动我国社会整体进步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必须坚持现代政府的治理理念,必须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建设新型的政府文化。  相似文献   

13.
责任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型政府建设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责任型政府的内涵、责任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及当前建设责任政府重点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无疑会为我国的责任型政府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根本特征和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人民性特征是历史形成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人民性是廉政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其价值考量。坚持人民性为根本特征和价值考量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在于:为了人民,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务求从严治党;依靠人民,必须坚持廉政综合建设,不搞群众运动;取信于民,必须坚持实实在在反腐,以廉政保民生。  相似文献   

15.
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建设国家软实力,必须提高我国的"国内软实力"。"国内软实力"是一国政府或者执政党对于本国公民的吸引力,以保证自己能够长期执政。加强我国"国内软实力"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支撑,一方面要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充分发挥制度所具有的预防纠纷、减少冲突的功能;另一方面,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要求法官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时候注意采用恰当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以法治国家为目标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突破 ,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明确了方向。法治区别于法制 ,在其内容、功能、实现条件等方面较法制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建设是适应一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其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色。确立法治国家目标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础上 ,为根本解决社会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在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过程中 ,从人治走向法治 ,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发掘和利用人治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始终必须处理好推进法治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法治建设也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要处理好法制的统一性和法律实施多样性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和坚持我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视角考察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首先在认识上必须还宪政以本来的面目,即宪政首先是"限政",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其次,进行宪政建设还必须依法治党,即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法规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通过党的各项具体制度来保证国家的宪法和党章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再次,进行宪政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权的教育与训练,这也是中国实现宪政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务公开的实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公开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回应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就必须解决政务公开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规范问题.本文主要从思想理念、法律依据、监督机制、技术手段和经验借鉴等五个方面对政务公开进一步的规范化发展作了构想,提出了一些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必备制度。我国唯有结合国情,在加强立法、执法等法制建设的同时,深层改造政治文化,才能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是要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目标、以调节社会矛盾和平衡利益为重点、以有效的社会政策为手段,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权明确、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当前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