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国际贸易和经济专业双语课程实践探索为基础.对国贸专业中双语教学的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举办国际商务课程班、设置丰富的双语课程、提前引入专业外语教学和提供学生对外交流平台构成的四层次的双语教学体系,并探讨了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学生选拔训练等方面的特点.以促进国内高校的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双语课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外贸易日益频繁,社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提高.本文根据关于社会对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汇总,提出关于职业教育中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两个转变"战略和"大经贸"等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外经贸人才争夺出现新的"制高点",国贸专业建设面临着"适者生存,不适者劣汰"严重的挑战.国贸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要为科教兴国、科技兴贸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应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需求相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向科技与贸易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外贸人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许敏  董雯雯  陈红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2):97-102,108
实践育人现在已成为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于高校来说,如何通过实践育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目前,我国外贸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需求.本文从实践育人的视角,深入考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痛点,并把实践育人和理论武装结合起来,探索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为其他专业课程推进实践育人深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引致国内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也随之表现为多样化;国内高校高开设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却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特征。不同高校实行差异化专业定位,重点培养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优先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对妥善解决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供需矛盾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存在的"学科中心型"和"岗位应用型"两种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地方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刘燕 《国际公关》2024,(4):185-18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推进,对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未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导致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在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时普遍存在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体系陈旧、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和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我国高校在进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时,可以引入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明确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大学开始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如何突出理工科大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好这一专业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理工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4大模块和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安排构成。要在调研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实现培养和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5.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