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析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审美及创构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绘画在美学上有它的独特性。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从立意、为象、到格局长期探索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逐步丰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它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文化鲜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画境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的追求,并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本文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及美感形式中探寻古人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意象、审美情趣,试析意境审美的创构理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条发展脉络,苏州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园林中文人的文学修养、生活方式以及态度、思想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其命名受文人对自然与美学意境的追求的影响而极具文学、绘画的美学意境;其整体设计受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影响,用"以人为本"作为为园林的意境设计指导思想;园林的整体意境受文人思想影响着重于显而不露、意境无穷;园林植物的种植亦强调其所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郭熙在中国绘画美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山水画的审美本质、“身即山川而取之”的美学命题、山水画审美关系的建构和山水画审美意境的营造等四方面,论述了郭熙的绘画美学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观赏山水、山水画和创作山水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山水画的审美功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山水画的意境创构等三个方面对郭熙《林泉高致》的美学思想作了论述。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山水画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和高雅之趣,给人以审美享受。关于山水画的艺术创作,《林泉高致》强调画家对自然山水进行深入观察和直接的审美观照,强调画家的艺术修养,强调创作的审美心境,并把审美意象的创造提到了重要地位。《林泉高致》在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山水画的“境界”(即今之“意境”)这一美学概念,在我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早在庄子的《天道》、《外物》篇中就对"意"做了最初的表达。东汉以后,佛教倡导的"六根说"也对"意"做了阐述。唐代的文论家把庄子的观点和佛家的认识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意境"这一重要的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庄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以自然之美、虚静之美、自由之美等多重美学思想的内涵,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期“政治学·哲学研究”栏目中,金燕老师《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一文,通过对庄子美学思想内涵及特性的分析,凸现庄子的美学人生,丰富人们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以自然之美、虚静之美、自由之美等多重美学思想的内涵,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美学思想内涵及特性的分析,凸现庄子的关学人生,丰富人们的审美观,使人性更纯洁、人格更完美。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虽非专门探讨美学(艺术)思想的著作,但字里行间透射出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艺术)思想,并且其哲学与美学实际上已贯通合一。因此,要对庄子美学思想进行探研,就必须由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入手。老子和庄子开创的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范畴———“道”,可以看作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庄子哲学最终要对“道”进行体认,体认的方式乃“唯道集虚”,而这种方式直接通向了审美,形成了他关于美与审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庄子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思想某些基本特征和内容的最早的观念根源。历代研究庄周一派道家思想学说的学者层出不穷,并以《庄子》一书为本体,又汇集了历代学人对庄子其人其书及其学说进行不断研究的成果,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化的学术研究领域。即"庄子学"。本文从庄子其人其书,庄子思想,历代庄子学研究小史及研究前景展望等几方面入手,对庄子学这门传统的中国学术分支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灵魂,它深刻地概括了艺术的本质、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一件艺术作品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有无意境,以及意境之深浅,这与中国艺术注重"心灵表现"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而西方的艺术理论没有将"意境"形成主题。因此,本文着重就意境的概念、意境的美学特征以及艺术意境的最终生成,来对中国艺术的意境论做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澄怀味象"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学、美学命题。"澄怀"是对老子"涤除"、庄子"心斋"与"坐忘"的审美心胸理论的继承,其涵义体现了宗炳对艺术直觉特征的确定;"味象"的涵义则体现出宗炳艺术直觉思想的本体论,从而揭示宗炳的艺术直觉思想在中国古代艺术直觉思想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 ,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 ,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 ,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 ,“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 ,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 ,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 ,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14.
庄子取法于自然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田园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陶渊明就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庄子的某些美学思想:其诗在审美对象上,直接取象于大自然;在审美心态上,取法于庄子"心斋""坐忘"的体道观,追求纯粹的心灵上的遨游;在美学风格上,承续了庄子法天贵真、明白纯净的素朴之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美学史上,把自然界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对它进行纯审美的观照,是从魏晋南北朝才开始的。但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和庄子就谈到了有关自然美的理论。虽然他们谈得很少、很零碎、不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但他们关于自然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孔子与庄子的自然美观,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传统的自然美观及其渊源,也不能很好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与山水画,也就很难领会中国传统的自然观。(一)在中国美学史上,自然界很早就进入了审美领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美欣赏经验。在《诗经》中,就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山水画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 ,主要从造园史、园林的主持设计者以及所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彩风格、主要塑造对象、营造的意境等角度 ,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7.
在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层审美特征下,唐代意境理论的核心美质体现为对浑全之美的追求。浑然一体性正是庄子道论的核心特征,这一特征同时映射到了庄子对自然、人类、社会的认识中。唐代意境理论中的浑全之美追求体现的是对庄子道论中浑全自然真美思想的继承。唐代意境理论对浑全之美追求具体体现为"境"概念的引入,并在唐人构设意境理论时从意境构造过程、意境的核心美质和意境的审美鉴赏的全方位思考中表现出来。司空图的"全美"观是唐代意境理论浑全之美追求最高、最集中的表述。庄子道论与唐代意境理论浑全之美追求的融合,得益于唐代的崇道风气和诗评家对庄子的向慕之心。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思想瑰丽,奇谲,富有诗情画意与无限想象。幻梦间谈及天与地,逍遥中论道美与真。庄子美学哲学对中国的古典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美感论的视觉探讨庄子美学中对于美的阐释,以及庄子哲学中对于美的描绘及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19.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重要著作,彰显了山水画本体价值和功能。郭熙提出的“林泉之心”既溯源于老庄“游”的美学思想,也受到唐代“中隐”理论的影响。郭熙在“游”的思想基础上推扩为“游目”的审美观照方式,并且最终将“游之所向”物化为具有整合、凝炼意境功能的“三远”理法,从而使之成为山水画论与山水画创作的审美范式与规则。  相似文献   

20.
世人多从庄子美学 ,来研究其与禅宗美学的关系 ,忽视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其实老子美学中的许多思想也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旨在将老子之“道”与禅宗之“禅”两种抽象的审美指向加以比较 ,谈谈老子与禅宗两种自然主义审美风格的特点和异同。自然 ,是中国美学的支点 ,也是美的感性所在。窥豹一斑 ,探究古代自然美之特质 ,也能显现出道家和佛家两种审美的意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