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庚子赔款是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巨额赔款,其中俄国部分是最多的,占赔款总额的三分之一。十月革命后,北京政府对于俄国庚子赔款的收回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政策,从1917年底至1920年7月,北京政府三次决定停付旧俄庚子赔款,前两次因为列强的干涉都没有成功,直到1920年7月,中国才得以停付庚款。俄国庚款虽然对中国教育事业影响很小,但是此项庚款的收回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就庚款问题的交涉,加速了中苏两国的建交进程,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各种教育组织的功劳不可忽视。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教育组织之一,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有着完善的制度和机构。它先后通过了数百件议决案,并致力于其实施。壬戌学制及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庚款用于兴学和国语教育的推行,都离不开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努力。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在教育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庚款留美”学者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庚款留美”学者积极介绍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制等思想,批判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教育、科技的进步,而且在传播现代民主思潮、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退还了大量的庚子赔款。英国与国民政府联合成立"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负责其退还庚款的管理和使用,决定用投资实业之庚款所产生的利息资助中国的中等教育。西北地区因此受益。中英庚款董事会在西北地区资助教育事业历时10年,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其自办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以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等方面,成绩斐然,对西北地区的教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月19日晚,中庚集团在西湖大酒店举办“盛世中庚·共享成长”暨2011中庚集团新春媒体答谢晚宴,当晚,中庚集团不仅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还特别精心筹划了一系列精彩的文艺表演和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使比利时政府退还庚款和加强中比两国的科教交流,经过中比两国政教界人士的努力,以晓露槐工术大学为依托,1924年12月建立了中比大学。1926年,中比大学的中国学生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庚款的斗争,在国内人民和政府的支持下,获得成功。1928年起得到了庚款的资助。中比大学的建立是中国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系统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创造性成果,“系统”、“大局”、“总体”等概念,“全国一盘棋”、“战略部署”、“统一规划”等范畴寓意深刻。邓小志始终坚持从全局高度与全局和局部的对立统一来考察教育;从教育与其他事业的联系或教育内部的联系中揭示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把世界与中国系统的开放性与中国教育系统的开放发展联系起来;从纵横联系的系统网络中,得出了集宏观性、战略性、全方位性于一体的科学结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孝”和“孝道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分析和论述 ,论证了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和“孝道教育”,如何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中国历史文化”、“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研究生创新教育”等概念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等特征,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试图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求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今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 ?因为素质教育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 ,更加符合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 ,“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吸取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 (德 )、“知” (智 )、“勇” (体 )、“美”(乐 )、“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先师” ;书院之自筹经费 ,自定章程 ,注重因材施教 ,鄙薄标准化教学 ,强调道德气节的修养 ,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等等 ,使其容易形成相对独立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1858年中美签订赔偿条约,中国付给美国700,000美元损失赔偿费,所有的赔款付清后,还剩下二十多万美元余额。卫三畏提议用它在中国建一所学校,这是美国最早的退款兴学计划。该计划由于实施的条件不成熟而流产,但它表达了“用中国人的钱按美国方式教育中国优秀学生”的愿望,这种愿望对后来的庚子赔款兴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1 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分别论述了五四运动对实用主义在中国的移植 ,以及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新学制、教育改革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05年晚清学部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是晚清新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新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部成立后就积极调整规范了留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学部在留学的各个国家设立了游学管理的机构;并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国外教育的机制及时地确定了留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另外,针对前期留学教育发展中衍生的各种问题,拿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解决办法,主要有:留学生资格的限定与保障、留学生学习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合理分布留学国别等等。在学部的大力整顿下,晚清最后几年的留学教育朝着更加有序和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革的百多年历史中 ,科学教育作为变革的需要 ,参与并促进了这种变革 ,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得到发展。其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给当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中国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传教士办的从小学到大学的三级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政府的教育体制之外形成。16所教会大学中的14所,是从教会中学发展而来的。除了少数几所医科大学外,普通教会大学的学位课程一般是文科,但这个文科的定义与现在的不一样,理科也包含于文科中。后来课程增多,程度提高,文理分开组成系,20年代末设立文理学院。教会大学的学科多设文理科及医科,很少开设工科。后期受中国政府的管理与影响,为了适应国人的需求,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科专业。农科是个例外,因为传教士进入中国时就有服务农村的思想,当时国内大学中农学质量水平最高的是教会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农科。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一批英文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对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从政府、社会到学者层面,从教育、科学研究到救灾防灾,从林学人才、技术、思想、林业行政组织到造林、防止土壤侵蚀与河流洪水控制等方面开展的交流与互动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研究认为,中美两国在林学领域的交流是双向的,美国以中国毁林为教训的做法被中国学者作为警示国内政府和社会并呼吁重视林业、发展林学以救灾防灾的宣传工具,这是在近代中西方交流过程中林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与女子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近代女子教育,最早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人自办女学的产生、留学教育推动了女子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中学男女同校、大学开放女禁使女子教育趋于完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尤其是在一战爆发后,教育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款兴学运动。他们前往欧洲为退还庚子赔款进行宣传和交涉,并在国内展开舆论攻势,掀起退款兴学高潮。教育界的退款兴学运动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庚子赔款的关注,加速了各国决定退还庚款的进程,并为庚款用于教育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海外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海外汉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散佚资料的搜集、整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些海外汉学著作本身就是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文献;第二,海外汉学促进了大陆文学评判标准的改变;第三,海外汉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拓宽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