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围绕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过程与指导思想这两个问题,分别对古代图书分类中居正统和主导地位的"七分法"和"四分法"展开叙说.着重论述了"七分法"的代表作<别录>、<七略>、<七志>、<七录>和"四分法"的代表作<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目录>、<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演进历程和思想特色;同时对以南宋郑樵为代表的非正统分类法作了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2.
图书分类标引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细致工作,只有分类标引准确,管理规范,才能保证图书分类标引的质量.分析探讨了图书分编标引误差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凡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图书分类中的作用,分析了分类法和主题词的异同以及正确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方法,说明了分类主题一体化将是《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历史形成的学术分类思想、王官之学的影响、现实的学术状况及学术的兴替变化,都影响到《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汉书.艺文志》体现了刘向、班固等学者对当时学术存在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对于《诸子略》的分类,梁启超、胡适等说纵横、农、杂三家“绝无哲理上根据”是不足为训的。刘、班时代史籍未能独立为类、史书入《春秋》类、史籍入《书》类,都反应了当时史学意识尚未十分明晰;而《小说》类与史书分离,又说明当时史学意识已开始萌芽,认识到了实录是史书的根本特征。阮孝绪《七录序》以为“史书太少,不足以为类”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研究将古代目录学著作是否将史部独立为类,划分为《七略》分类系统和四库分类系统。阮孝绪《七录》与王俭《七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体现了史部的独立,属于四库分类系统;而后者仍属于《七略》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学术为本政治为用的“学为政本”的观念,清末民初的学人认为传统的中国学术已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局,转而面向西学。西学的大规模东渐,非传统的四部之学可以容纳,在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新的学术分类体系与学科制度逐渐形成。分科治学成为近代学人的新的治学形态,这种新形态一方面推进学术的近代化,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者们知识的割裂支离,缺少传统学者的涵泳与体会功夫,对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学科发展尤为不利。  相似文献   

6.
《中图法》对民族文献所设置的类目少,有的无细目和说明,注释前后矛盾,随意性很大,有些类目对少数民族图书分类没有权威性。从分类角度分析,使用《中图法》分类蒙文图书时,存在“四易四难”的问题。凡是分类“难”的图书都具有蒙古文献载体的特点。针对《中图法》( 第三版) 的缺漏,使用《中图法》分类蒙文文献时,从实际出发采用( 一) 蒙文古籍分类借鉴《蒙古文古籍总目》分类大纲;( 二) 新书相关的目录体系可参考以下分类法:(1) 扩展类目;(2) 改换专类复分表,充实《中图法》的不足之处。从有什么文献就应有什么文献分类法的实际出发,编制符合蒙文图书的《蒙文图书分类法》是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图书同属文献,具有共同的本质,它们的分类方法自古有着密切的联系。档案先于图书。最早的图书没有专门的分类法,而是与档案保存在一处,遵循着档案分类方法。图书分类则产生于图书大量形成之后。在它们的分类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相互影响、借鉴的因素。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档案界和图书界对分类法都在不断地完善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进行自动分类、编目、检索以及相互之间的兼容等研究,以适应人类对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汉文佛教图书在现行的图书分类法中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通盘考虑,尽可能地突破各种大藏经的窠臼,在“香光法”和“改定本”的基础上,编辑一部较为准确的反映佛教图书分类的专业性分类法。  相似文献   

9.
图书分类标引是一项科学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作,只有标引准确、规范管理,才能保证其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论清儒分类     
清儒对图书分类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深刻,编出了数以千计的图书分类目录。他们在大量图书分类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改原来的分类法,最终编出了内容全新的分类法,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图书分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胡应麟图书分类方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应麟在前人基础上 ,提出了将类书、佛道书及伪书别于四部之外、分门另录的五部分类思想 ,并进行了实践 ,而实践又深化了他的一些主张。总的来看 ,胡应麟的分类方法既有其得 ,又有其失 ,但得多失少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所收藏的满文古籍数量颇为丰富,涉及内容广泛,满汉等多语种合璧古籍较多,文献价值较高。辽宁省作为我国满文古籍的收藏中心之一,有理由、有条件使满文古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探讨古籍常用分类法的弊端,并参照资源共享条件和人们的认可程度,类分辽宁省满文古籍可直接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只要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后加一辅助区分号即可。改进后的分类方法简明易懂,利于检索。  相似文献   

13.
在茶文化复兴与重新发展的时候,茶学书籍、杂志、报纸大量涌现,为方便大家找寻与利用这些资料,有必要建构一套"茶学书库分类索引",因而提出这套分类索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实例。分类索引只就图书的内容性质加以分类,不同语言的茶书亦同样归入各种分类之中。利用"茶学书库分类索引"的建立将茶文化的轮廓描绘出来,说明茶文化应该包括的内涵以及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并对各历史时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柳诒徵图书分类思想与《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诒徵是我国现代一位出类拔萃的图书馆馆长。他以其学识、才干和勤勉 ,在全国首先编出了一流的图书总目 ,为改革图书分类、振兴国学图书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体分类是一种逻辑行为 ,任何分类又都是划分的更高形式 ,所以 ,确定文体分类的原则就必须以现代逻辑关于划分的所有规则和分类的更高原则作为科学的取向。叶圣陶先生早年关于文体分类的持论存在严重的缺失 ,我们也必须以现代逻辑科学为准绳重新进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7.
证据种类是一国证据制度当然的构成要素,对待证据种类的立法处理方式是该国证据制度的重要特点.本文讨论了不同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证据种类的概貌,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证据种类制度的特点,剖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律文献分类既有其特点,又有一定缺陷。法律文献分类应当与法学学科的分类相适应,这样,才能提高法律文献分类的科学性和应用的效率。我国法律文献分类的改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对目录学上“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看法有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对集部态度的前后变化,与章学诚的以史为本的文学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