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3年20个省份的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结论:80%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纯技术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率不高都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近一半的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并未与其农业产值规模同向变动。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与我国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重防灾减灾数量投入,轻投入结构与质量改进”“重投入,轻管理”的策略相关。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结构优化策略包括:(1)农业防灾减灾战略结构优化。转变重资源数量投入的粗放式农业防灾减灾战略,建立效率导向型的农业防灾减灾战略。(2)农业防灾减灾动力结构优化。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要着眼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轮驱动。(3)农业防灾减灾区域结构优化。依据产值—效率矩阵分类,各省份需要调整农业防灾减灾资源的区域投入重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各种灾害及事故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农业保险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在稳定农业发展、补偿农户收入、保障农户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至今,历经起伏。实证分析表明,农业产值增长、农户收入、灾害率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是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应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灾害遍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且近一二十年呈逐渐加剧趋势。干旱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农业干旱更是频繁发生。在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农业干旱与农业干旱灾害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湖南农业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阐释了农业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探寻了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形成机制,旨在从自然和人类自身两方面较为全面地探究干旱灾害根源,以期能为灾害预防和政府决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协同效果,并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效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通过农业信贷的中介效应对农业发展影响显著,财政支出在农业信贷与农业发展中有调节效应,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协同效果良好,而环境因素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效率测算有显著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上升。在环境因素中,成灾面积、灌溉面积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运行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正向影响,而财政投入对于不同投入指标影响方向不同。根据以上结论,我国应因地制宜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机制,合理配置财政投入,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合理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分析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对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与价格、山东省农民收入以及山东省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风险管理创新等对策,对山东省农业减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Tobit模型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总受灾率和旱灾受灾率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洪涝灾的影响不显著;农业基础设施可以减轻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按照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分类,不同功能区粮食生产效率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和补救措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粮食产销平衡区气象灾害防范力度,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湖南省1988-2008年棉花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甩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其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Malmquist指数及效率变动原因以及改进生产效率的途径作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技术对湖南棉花生产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湖南棉花生产技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灾害的防控等手段来提高湖南省的棉花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气象灾害是云南地区农业主要自然灾害.影响云南农业的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以危害程度看主要是旱灾、洪涝、冷灾、风雹灾及其衍生灾害.气象灾害在云南发生频率高,且具有局部性、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突发性和并发性的特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云南农业受气象灾害侵袭的风险上升,必须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以水资源为中心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因灾减产粮食量是衡量农业自然灾害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探索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量测算的思路和方法,具体测算了云南省1952~2006年农业自然灾害因灾减产粮食总量和各单项灾害减产粮食量,以及因灾减产粮食量相当于丧失的耕地量,并分析了该省因灾减产粮食量的特点.可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路网应对自然灾害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自然灾害下中国公路网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公路网的自然灾害类型以及自然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同时借鉴国内外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的经验,提出了公路网抗灾救援系统组织框架和工作业务流程,并系统地提出了公路网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抗灾救援保障体系,其中包括抗灾能力和灾情评估、灾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应急响应机制、应急交通控制和管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灾害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给国家经济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带来大量人员伤亡。高效率的生态修复机制是当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建立与完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对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关注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谨防发生自然灾害时处于被动应付境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东汉洛阳自然灾害与政府赈灾年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作为东汉王朝都城的166年中,洛阳发生了102次自然灾害,而在此后的30年里没有一次灾害记录。洛阳的灾害记录约占同期全国灾害记录的四分之一,说明灾害记录具有极其强烈的人为因素和政治因素。东汉洛阳自然灾害的种类齐全,除霜灾外,可谓是众灾毕至。位居次数多、为祸烈前三位的灾种为地震、水灾、旱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减灾面临严峻形势,每年发生的农业灾害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发展减灾农业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农业减灾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减灾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减灾的技术水平,加强灾害教育工作,增加减灾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订减灾应急预案;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历史经验表明,特大自然灾害往往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灾时犯罪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应对灾时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控制、内化外部规范,防范群体犯罪的发生。对灾后重建阶段容易出现的性犯罪、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要坚决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7.
兼顾自然灾害长期经济影响评判的需要与可能,基于协整理论运用VAR模型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考虑自然灾害事件影响的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灾害是作为消极因素而存在的,其在短期和长期中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显著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天气灾害对国民经济 ,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原重庆地区天气灾害规律进行研究 ,有利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