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辑的个性是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表现个人(或群体)心理品质与审美追求的特定的编辑风格与作风,它决定着编辑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追求,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弘扬编辑的个性,有利于发现、创造和完善精神产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审美意识,从存在形态构成来看,分为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三个层次,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审美机制构成来看,它分为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人格三个层次.从人类心理能力构成来看,它分为科学审美意识、艺术审美意识、道德审美意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通过编辑对期刊未来可能呈现的面貌作出的判断过程的剖析,指出了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编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导向意识、审美创新意识与审美和谐意识,才能使期刊充分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编辑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强弱,与图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编辑应自觉地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诸方面充分发挥审美作用,力求达到提高图书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市场经济的运作正迅速介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 ,同时出现了编辑审美意识的滑坡现象。本文从图书美的审美对象入手 ,就图书美的审美主体、图书美审美主体的规定性以及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与市场意识的关系等方面 ,讨论图书编辑活动中加强审美意识的问题 ,以期引起广大图书编辑工作者在出版工作中对美的追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报纸的编辑工作中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 ,编辑是以出版和传播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执行者 ,编辑的基本劳动就是审阅、编修、收集稿件 ,具有审美能力是编辑工作的主导要求。而编辑的人格和感悟主要通过编辑的劳动表现出来 ,并可以使人明显地感受到编辑主体意识的审美创造力的高低。编辑要具有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 ,如发现美、理解美、协调美的能力 ,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感悟到美。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少年审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杜卫“审美发展”(aestheticdevelopment)研究是本世纪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主要研究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这项研究目前有两个层面:一是研究个体审美心理结构和...  相似文献   

8.
编辑美学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实践中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的科学 ,是编辑学和美学、科学美学、工艺美学、科学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它以编辑实践中的审美关系为基本内容 ,具体研究编辑的审美心理、编辑对象的审美标准、编辑物化产品的编排美学原则和装帧的美学特征、编辑美的创造活动和编辑的美学素养等。通过研究 ,用这些理论去把握编辑工作的规律 ,以进行更美、更丰富的科学文化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创造、审美判断还是艺术表现力的获得都得益于审美灵感的介入.文章从审美灵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审美灵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的三个递进维度:(1)提供思考的源泉;(2)意象的塑造;(3)意境的创造.进而结合审美灵感的实践衍生应用,提出期刊编辑工作也应融合审美灵感的基本理念,更好地实现孕育于编辑过程中的美学创造,提升期刊编辑从业者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编辑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编辑工作从美学角度说 ,是一种社会实践性质的审美活动。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结构 ,由艺术审美、社会审美、思想审美三部分组成。文学编辑的审美意识应充分个性化 ,应不断变异发展 ,还应具有超前性。文学编辑在审美判断时 ,应能发现艺术的主要特征 ,应寻找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作品 ,应能区别审美意识与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审美与编辑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个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审美与编辑创造并存共在,相辅相成.编辑工作既是审美活动,又是创造活动.编辑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进行着审美创造;在对精神文化产品开展创造性工作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并最终实现其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论美的客体性和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于主客对立二分的思维模式遭到质疑和消解,美的客体性和客观性仿佛已经不言而喻地被取消了。但是,从本体论(存在论)角度来看,美作为客体的存在是不可能取消的,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不可能构成现实的“主体间性”;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美只能是人们认识的对象,美和美感不能混淆,美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体的属性;从价值论角度来看,美是客体的审美价值,美离不开人的审美需要和人类社会,但是美可以而且事实上独立于每个审美主体的美感而显现出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编辑美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美学是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也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审美观照的产物 ,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得以确认和形成 ,并从编辑工作实践出发 ,对编辑活动进行审美反映 ,思考编辑活动中的美学现象或审美规律 ,把编辑活动与文化创造活动结合起来。从编辑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本质及其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提出了编辑美学的意义就在于以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文化产品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主体概念。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并根据城市审美文化主体数量众多且个体状况各有不同的特点将主体审美需求划分为“直观的审美需求”、“趣味的审美需求”、“艺术的审美需求”等三个层次,最后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能力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普遍性的高度审视,编辑主体即为最一般意义上的、具有共性特征和普遍概括性的编辑集合体,即社会主体;能以此抽象出各类媒体中从事各种编辑活动的人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升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主体属性与编辑活动原理。编辑主体论不是编辑个体论,不是编辑群体论,也不能替代编辑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 ,审美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意识 ,理性意识 ,即人的高级意识。它是社会的产物 ,历史的产物。审美主体意识与审美客体是辩证统一关系 ,而实践是这一统一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人也要求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人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的特点主要是: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美学的范围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规定为三大方面:审美客体(美感)研究,审美主体(美),审美创造(艺术)研究。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学在社会实践之中与人类的其他知识体系和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确区别,从而形成了美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性质。美学在形成过程之中与哲学关系最为谋求,从而决定了美学的哲学性质。美学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过程之中,由于现实所包含的自然、社会(他人)、人自身(自我)的不同方面,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8.
审美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是由审美判断力、审美倾向和审美感受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组成。《红楼梦》两英译本的对比,反映了审美意识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提高审美转换的效果,应该从翻译主体的审美判断力、审美倾向、审美感受三方面,探求在审美意识控制下进行审美转换的有效途径,实现源语审美效果的完美移植。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阐释,认为它不仅需要具有客观存在的条件,而且必须经过主体的知觉,从而进一步确认,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作为客观存在的对象不同于审美客体,它是一种意向性、关系性的存在,其内涵比审美客体的内涵更丰富、更具体、更富主体性,也更适合建构新的美学体系;作为被意识到的对象的审美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意识对象,它是一种需要用审美经验去感知的对象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