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模型中因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由科学评估、制度法律、监督管理和生态保护等4个主子系统构成,在景区经营权转让前、转让中和转让后三个阶段,该系统存在8条主要因果反馈回路和5个政策关键杠杆作用点,政府和企业若在关键杠杆作用点上都能够适度作为,将十分有利于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原因何在,该不该转让,如何转让,在转让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旅游景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保护景区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国家以景区所有人的身分,充分挖掘政府、企业、旅游景区三者利益的共同点和平衡点,将经营权从中剥离出来,通过有偿的方式将经营权在一定年限内转让给社会受让企业进行有序开发和建设是国内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改革新路。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受让企业对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遵循一个中心(即保护旅游资源)两个基本点(即旅游资源特色和永续利用)进行规划和开发,转让经营权和保护景区资源双管齐下,确保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形成"保护—利用—效益—再投入—再保护—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委托代理关系包含两层,即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公众委托人身份不明确、政府处于关键地位、代理链条冗长、委托风险和代理风险并存等。委托代理关系数学模型表明:信息对称条件下,代理人会选择努力工作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会选择机会主义行为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是当前旅游经济中普遍关注的热点 ,也是景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关键。从经济学原理和经营实践来看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不会导致所有权变更 ;风景名胜区产品供给应采取市场生产与政府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景名胜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同时 ,应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 ,规范经营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5.
在经营权转让过程中,转让价格成了转让协议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实践中已经应用和在理论上正在探讨的各种定价方法,都属于静态定价法,容易导致转让初期所定价格与转让后景区的实际价值差异太大的矛盾。考虑到旅游资源的成长与增值性,在对景区经营权转让价格进行确定时,必须用动态的思维方式考虑和解决这一问题,即采用动态定价法来确定转让价格,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将转让价格分成多期进行定价。动态定价模型具有模型简单、数据可得和操作性强等特点,能够较为合理地确定景区经营权转让价格,可以衡量已转让景区经营权价格的合理性,减少或消除一次性定价导致的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差。  相似文献   

6.
1997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洞正式转让45年的经营权,首开国内景区经营权委托经营之先河,从此揭开了我国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序幕.随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景区经营权转让的热潮.目前,这种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相继推开,对旅游经济实现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中的制度安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让旅游资源经营权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景区管理和经营改革过程中引入企业化经营的一种制度创新模式,目前在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上存在一些政策的禁区和理论的障碍。通过对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中制度安排的重点是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制度安排。同时应用重复博弈中的重复剔除占优策略均衡模型,论证了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旅游景区经营者为了长期的经济效益,必将采取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对风景名胜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后进行市场运作。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优势、弱势明显 ,威胁、机会并存 ;从国内外景区管理模式及旅游业资本运作模式对比分析看 ,政府、旅游经营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参与景区经营与管理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是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的蓬勃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旅游产业也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开发、经营管理好旅游景区,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并且有效地保护其资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使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问题成为旅游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法律并未对风景名胜区特别是非国家级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许多地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出现转让过程尚不规范,某些转让行为亦有悖于国家的有关规定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如何规范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串谋现象造成了经济组织效率的低下和社会福利的损失,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的串谋行为则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运行,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本文在国内外防范串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串谋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串谋孳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原因,并提出了“胡萝卜”政策和“大棒”政策有效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以及现金激励和股权激励有效结合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多,大众旅游的不断普及,游客旅游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的出现,同类型景区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旅游景区要脱颖而出,合理的旅游形象定位尤为重要。万仙山景区属于南太行山水型景区,目前还未在游客心中树立鲜明的景区形象。基于四脉理论,对万仙山景区的形象进行提炼,将其定位为"户外乐园,攀岩天堂",将有利于万仙山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的视角,以南岳衡山景区为个案,通过调研收集了有关游客体验的数据,分析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以及满意度,提取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从景区运营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二个维度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景区可以从智能管理、资源保护管理、智慧景区服务等方面进行智慧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浙江省金华的双龙风景区青山绿水无限,溶洞奇险壮观,吸引了广大游客观光游玩,但游人在观赏奇异秀丽自然景色风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这些迷人的景观背后蕴藏着的无形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景观文化,神秘的大仙崇拜文化,神奇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等。对双龙风景区非物质文化的分类开发和保护成为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云南省祥云县境内水目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色.在分析其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目山风景区的性质和规划指导思想.同时对水目山风景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作为新疆自然景观代表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备受关注。在区域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将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力划分为风景名胜区资源吸引力和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地位两方面,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比较2004-2009年天池景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得出天池景区资源吸引力日益增强而市场竞争地位有一定波动,最后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点介绍是一种功能性非常突出的实用文体。具体来讲,旅游景点介绍主要具备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中英文旅游景点介绍在语言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旅游景点介绍有注重理性与写实,语言简约而流畅,句式严密,在信息的设置上突出信息传递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旅游景点介绍英译在进行文本信息转换时,在表达方式等方面要尽可能符合英语的习惯和模式,具体体现文化词语翻译、句式的调整、原文到译文风格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QFD工具应用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中,并以我国著名旅游景区九寨沟为观测点,通过网络调研及KJ法对游客声音进行识别归类,通过旅游景区质量屋的构建,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的输出项以及重要度排序,进而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这些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实施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旅游景区有效地应用QFD工具,确定关键控制点并进行重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及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大多由单一主体投资,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产品供给过剩的现象.本文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区分了不同产品的消费特点和性质,划分了投资产品的类型,并结合投资主体的偏好和能力,提出了不同性质的产品应对应不同的投资主体,以实现有效的融资,完善景区产品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绑架罪是单行为犯,故建立在复行为犯学说基础上的索取财物及是否存在"近亲属般切身忧虑者",都不是绑架罪与抢劫罪的界限。只要当场劫持人质,无论是索要财物还是提出不法要求,都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当场劫持人质行为对人质的人身安全侵害可能性比典型的绑架罪要轻。绑架罪的社会危害性还体现在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即群众所产生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