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集中表现在"文"与"质"的关系问题上.作者崇尚"质",主张把真情、内容置于首位;同时也重视"文",主张对"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文饰加工.在尚质重文的观念主导下,作者提出了"文情理通"、"出言副情"的修辞主张.因此,<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是在尚质前提下的文质统一.  相似文献   

2.
审美与欲望的关系问题是美学史上的重要问题.审美欲望化与欲望审美化分别是中西方对于欲望与审美的关系问题的两条基本阐释进路.<论语>和柏拉图的<会饮>作为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经典文本,对此问题的理解具有代表性意义.<论语>一方面将审美欲望化,另一方面又将纯化、道德化的欲求审美化,可以看作是对欲望的否定性超越;<会饮>中的不同讲辞则以各自的方式将欲望审美化,可以看作对欲望的肯定性超越.  相似文献   

3.
今本<礼记·乐记>言心计三十处.共有内在心智、常情、心术品性、百姓的情感意愿所向四种内涵.<乐记>言心构建了"心-物"互动的"应感论",注重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双向调整作用.与之时代相近的孟子同样也认识到这一点.但二者在依心立言的其它方面却呈现出不同.其一,二者对于"欲"的态度不相同.其二,二者对于"诚和伪"的认识不同.其三,二者对于"觉"的理解不同.其四,二者对于"礼仪教化"的看法也不相同.唐君毅先生称孟子之心为"性情心或德性心",文中则概括<乐记>之心为"应感心或省察心".思想之分异,正根源于人心所见之分异.比察<乐记>与孟子之心异,以略见二者思想之异.  相似文献   

4.
《乐记》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迄无定论。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本文在考辨诸说的基础之上,结合出土文献,对《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进行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对"读<山海经>十三首"组诗的解读学术界存在着历史主义和接受美学两种倾向.历史主义者穿凿附会,旨在挖掘组诗的政治寓意,结果诸家解释互相矛盾.而实际上,"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接受美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在阅读<山海经>时,陶渊明的期待视野与<山海经>的神话性质相契合.他以<山海经>游仙娱情,渲泄政治愤懑,从而获得了"俯仰终宇宙"的审美乐趣和人生自足.  相似文献   

6.
最近,朱立元、朱志荣教授等主编并列入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完成出版.这套丛书共推出五本,分别是朱立元教授的<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朱志荣教授等的<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寇鹏程副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存在根基与实践美学>、刘泽民教授的<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以及刘旭光副教授的<实践存在论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7.
"明月"是中外国文学史上常见的美学意象,但对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美学意蕴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歌德的<对月>是"月亮诗"的代表,在对经典抒情诗<月下独酌>和<对月>的意境的生成机制和美学蕴涵的比较分析中,阐释出意境的美学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文本所营造的意象和文本的审美理想则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王立鹏先生从"辑著"的署名方式认为<醒世姻缘传>是由多个作者"集体创作"的,从主要人物、故事架构等角度来看,此说不能成立.但王立鹏先生对"辑著"这一署名方式的关注值得肯定,"辑著"表明<醒世姻缘传>"有所据而作".而胡适"<醒世姻缘传>改编自<江城>"的说法在逻辑上有欠周密.  相似文献   

9.
<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是钱玄同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所作的序.钱玄同洞悉今古文,立场虽偏向今文学,对<新学伪经考>也多有褒言,但他站在历史家而非经学家的立场来审视<新学伪经考>.同时,钱玄同还以辨伪的眼光,把<新学伪经考>看作一部辨伪著作,把"经"看作史料,这在经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poetry)常被看作是用"节奏创作的美".但是,诗歌除了是一曲悠扬的乐章外,还是一段抒写记叙情感的艺术文字.写景抒情,记人论事是诗歌的另一特征.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现代叙事诗当中.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素材选取"、"聚焦过程"及"叙事语言"三方面分析罗伊·坎贝尔的著名诗篇<祖鲁女孩>,理解作者的创作源泉,赏析其文学价值,并由此对欣赏叙事诗歌的一些方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