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中,关于英雄和群众的历史作用的论述充满了矛盾。一方面,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从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他没有超出英雄史观的界限;另一方面,黑格尔的历史观又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和合理因素,这些合理因素不仅体现了黑格尔历史观区别于以往英雄史观的显著特征,而且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前提。这种矛盾不仅是黑格尔哲学根本矛盾的具体表现,而且是黑格尔时代社会实践发展的理论折光。  相似文献   

2.
卡莱尔将英雄区分为六种形态,但他赋予英雄共同的品性,即诚实与真实;英雄是真实的,因而人类活动是英雄的历史,也是崇拜展开的历史;崇拜是人类活动的根本,英雄崇拜是人类活动的基石,因而世界历史即是英雄崇拜的历史,世界历史是道德的展示。因此,更恰当地说卡莱尔的英雄史观是一种以宗教形式存在的道德史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勇前进、开创伟业的辉煌征程中,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民性底蕴的英雄观。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性是批判英雄史观理论谬误的利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根本立场,科学阐释了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内在关系;从实践逻辑而言,人民性成为摆脱英雄史观实践迷途的关键,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英雄不仅是实践中所涌现的杰出代表,以人民群众为构成主体,还是有效引领人民群众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先锋模范;从价值逻辑而论,人民性成为超越英雄史观价值缺陷的基点,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归宿,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的为民本质,彰显了其价值理念的先进本色。  相似文献   

4.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是群众史观.群众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创见,它的发现建立在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英雄史观)彻底批判的基础之上.坚持群众史观对于当前高校领导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它要求把辩证总体的方法贯穿始终,把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有机融合,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将群众工作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使师生员工的利益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将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联系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摆在论者面前有许多难以超越的障碍。其中较大者,有三: 一 关于船山史观,有的论者说:“如果说他的自然观是唯物的,而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这样显然就陷于自相矛盾;反之,如果说船山的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则在马克思以前还不好这么说。”(嵇文甫:《对于王船山历史观的一些粗浅认识》)认为在马克思以前没有唯物史观的看法,是船山史观论者们遇到的第一个大的障碍。至今人们普遍的认为:在马克思以前,“旧唯物主义”者对历史的看法都是唯心的,而马克思以前世界各民族的唯物主义都是“旧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史家与史观──史学新论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家与史观──史学新论之三田昌五历史学是由历史学家创作出来的。历史学家在进行历史创作时必有其指导思想。这种创作指导思想,就叫做史观。有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如神学史观、英雄史观、国家史观、天命史观、天道史观,等等,但总的来说,只有两种史观:一曰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7.
卡莱尔的英雄道德史观是通过宗教形式而通往道德核心的历史观。英雄道德史观来自于他对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的社会批判上,因而有着鲜明时代特征;而思想基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十九世纪英国主流思想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一是对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尤其是费希特思想的欣赏与回应。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同他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具有整体主义、精神至上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点。他对世界历史的划分和对它的发展过程的描述,有牵强附会的地方,经不起认真推敲,并表现出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和大日耳曼主义倾向。在历史动力方面,他承认人民群众和英雄创造历史,同时又认为他们只是世界历史的工具和手段。他对于作为目的的人类个性的肯定是抽象的,而否定则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进化论文学观是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石。它既具有观念性的指导作用 ,又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进化论文学观作为一种文学史观 ,唯心与唯物、机械与辩证并存 ,但其合理内涵主要由社会性、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历史的辩证因素和人的能动性等构成  相似文献   

10.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11,31(2):53-58
20世纪下半叶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伴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步走向深化。对革命历史战争的认识上,表现出由革命历史观强调表现历史本质向历史原色转化的特征。在英雄性的开掘上表现出超越革命英雄话语的规约,从文化的视角烛照英雄性和人性因子,同时开掘英雄的世俗性内涵的创作特色。由此使当代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在历史观和英雄性上表现出继承中又有突破与超越的探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亨利希·库诺夫是第二国际时期重要的思想理论家,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据着争议性地位,但却往往被忽视。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并且将其原创性地运用于人类学领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倍受批判与其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公认的经济决定论者拉法格相比,他更加彻底地以“捍卫”的立场“背离”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将其理解为经济史观,并以此为基点考察资本主义的阶段特点,得出了与马克思截然不同的结论。在当下中国的视阈中审视并研究库诺夫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当卢卡奇转向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时候,是依靠黑格尔哲学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这就使得卢卡奇不能不带有黑格尔主义倾向。因此,在研究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当中,不能忽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生涯中,大量运用了史学批评,他以史学批评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历史理论、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论。与同时代其他人的史学批评相比,朱谦之史学批评更多地关注了西方学人及其历史哲学。其史学评论是在宏大架构之下展开的,不同于传统批评方法,突出了对史学现象、史学观念及史学思想的评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史料与史观并重,是其史学批评的重要学术标准,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集中体现于其晚年的5封书信中。恩格斯抨击了"经济决定论"等观点,强调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村上春树出生时适逢日本战后第一次人口出生潮。特殊的“独生子”身份让村上春树度过了孤独的童年,也让他饱受同情与质疑,甚至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村上春树把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带入了许多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独生子”形象。从村上春树的成长经历入手,结合村上春树创作的作品,分析了“独生子根性”对其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并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指出,伽达默尔的观点是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本体论历史观出发的,但是,他没有完全因循海德格尔的观点,至少在三个方面,他发展了海德格尔的思想。首先,他把重心从此在筹划的未来性转到历史性上;其次,他把此在生存论筹划的单向作用变成了历史传统和解释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他提出了“效果历史”原则,并应用到历史观研究中去。总之,他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精神科学和现代历史哲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直被视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精辟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科学典范。马克思在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探析路易·波拿巴一步步走上复辟之路的过程中,除了肯定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之外,还将政治斗争、意识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群众与个人等因素纳入归因范围,强调是物质经济关系的客观决定性动因与“现实的个人”的意志愿望以及个人背后强大的阶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发生,表现出较为完整的历史合力思想。《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蕴含了历史合力论萌芽,是唯物史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对马克思本人和自己一贯思想的更为系统与完整的总结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实践活动正在发生深刻的、全方位的改变,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面对这一全新的时代,孙伟平在新著《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中,系统地阐述了信息时代对唯物史观产生的新挑战、新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围绕信息时代的新挑战、新问题拓展唯物史观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实践意识,为开创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研究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鲁迅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明确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方向,确立了唯物史观的阶级观点,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鲁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一是全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对其主导精神线索专制主义的原则;二是对外国文化放手实行"拿来主义",分别采取占有、使用、存放、毁灭等政策;三是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构成了中共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雏形;四是提出应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他们必须实行与工农大众革命实践结合。鲁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活动有三个特点:自觉的主体意识、彻底的求实精神、毫无顾忌的原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