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建筑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技术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偶遇性技术、工艺性技术和专业性技术。技术本身具有着多重含义,在基本层面上技术是一种物的手段,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生存能力以及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表现在建筑上为新的建造方式与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而在另一层面上建筑技术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承,反映出建筑形式的创新与设计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
建筑技术教学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建筑对城市环境创造和保护问题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实施对传统建筑技术教学的更新与提高迫在眉睫。沪港两地在建筑技术教学领域各具鲜明特色并存在很大互补性,通过两地的教学比较(以同济大学建筑系与香港大学建筑系为比较实例),将促进中国建筑技术教学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建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创建筑技术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业主导下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这一时期历来是 近代建筑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理论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建筑商品 化对建筑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房地产业与中国近代建筑演变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现代建筑风格兴起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为中 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建筑的发展,建筑中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当代建筑发展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较为重要的方法,同时这也为解决当代环境与社会问题提供了更为综合和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历时态观点对冰雪建筑的实例考察证实 ,人工物不仅是技术文化模式的载体 ,而且也是人工自然的细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 ,技术发展的文化模式经历了自然技术阶段、自发技术阶段、自觉技术阶段和自由技术阶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渗漏问题日渐突出。就建筑结构几种常见的渗漏现象,进行了选材和施工技术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能耗与日俱增,节能建筑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新时期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建筑施工技术与节能环保理念充分结合,发展节能建筑,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重要任务。文章中结合笔者个人工作经验对节能建筑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节能建筑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欧洲各国及新加坡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发现成熟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源头上控制建筑废弃物产量以及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是实现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原因。结合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即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处理建筑废弃物的经验,建立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制度、明确各参与方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责任、增加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激励政策,推动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汉时期,当砖拱顶技术面向帝国各地推广传播之际,地域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促使河西走廊成为了较早接受先进技术的地区之一。后经东汉、曹魏至五凉时期发展,砖拱技术仿木构建筑的倾向愈发明显,手法渐趋成熟。然而,它也阻碍了新兴拱顶技术的引入与采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能针对戈壁绿洲特殊的自然及人文背景,进行相应的变化与调适,从而形成了独具地域建筑技术之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观照《营造法式》的思想内涵,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宋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地位。《营造法式》总结了唐宋以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的经验,并结合宋代建筑的社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规范和建筑标准,因而成为元、明、清木构建筑的重要范本。当然,与西方的石构建筑相比较,《营造法式》所建立的木构建筑体系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限制的消耗大量森林资源以及健康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被《营造法式》上升到建筑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等问题,即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所逐渐暴露出来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2.
楼宇/建筑智能化技术专业课教材是培养建筑智能化人才平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自动化学院在楼宇/建筑智能化技术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字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建筑行业。高校建筑教学应敏锐地进行调整,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目前,虽然已经做了部分工作,但距离真正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建筑教育中来还有很大差距。在数字化建筑教育上,在建立了正确的数字化建筑观之后,应在教学各个阶段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使数字技术真正整合整个设计过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筑环保节能是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通过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节能材料的研发,对内保温隔热技术和外保温隔热技术分析其利弊,对各种节能材料的经济性及适用性进行取舍。提高民用建筑的保温隔热效率水平,才能适应当前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理论提出已有多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的绿色建筑。要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教育,政府应实行限制性和鼓励性政策并举的方针,大力推行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6.
回顾建筑艺术的发展史 ,我们不难看到它的复杂性 ,但总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那就是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每一时期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相对应的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建造技术。对严谨而抽象的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视觉艺术与形式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源泉 ,其结果就是通过理性的、几何的手段达到极具表现力的形体  相似文献   

17.
羌族碉房和碉楼建筑及其建筑技术是羌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村寨碉房和碉楼建筑受损情况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羌族传统建筑的一系列抗震技术.提出在羌族村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应重视羌族传统碉房建筑抗震技术的传承和推广,促进羌寨的恢复重建和羌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建筑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我国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有外保温和内保温,外保温优势明显。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相辅相成,所以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真正地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9.
技术也审美     
针对当代建筑造型的生成机制,从技术参与审美的根源入手,提出技术参与审美的关键是设计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新观念引发了建筑造型语言的更新与发展;建筑造型新语言促进了设计者创造出个性鲜明的建筑。进一步揭示了技术造型通常遵循形式上美化、手段上净化、位置上外化等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地域性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历史文化。建筑的地域性体现在建筑中,使之具有本土精神。建筑师在创作时客观真实与自然呼应,传承文化,体现地域风貌。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